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放下你的妄想执着,本性自会显现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1-10 09:27:49
放下你的妄想执着,本性自会显现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如果我们一切的修

放下你的妄想执着,本性自会显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如果我们一切的修行,无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持咒,若是不能会入不生不灭的本性,那么都还是生灭的对立法。由于无始以来无明的作用,导致众生对外境,总是存在着能所的观念,产生主客二元的对立。除非是究竟了悟,体证绝待的法界、清净的法身。否则,如果能所仍不能断除,一再的透过无明的妄想分别,经由色心二法的主客对立,用生灭的意识心来修行,它仍然会产生妄想执着,六根、六尘、六识虚妄和合,变现了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以及沉沦其中的六道有情。

有人会觉得修行总是起起落落,提不起力量,就想再去找另一个道场。再不然就是念佛没有受用,觉得没有意思,就想:干脆换一个法门来修。

\

这种的想法,都是把自己的觉性设定在某种环境与某些条件之下,然后希望去追求、去获得;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众生的无明,就是一直不断地向外执取某些东西,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别人同情,而不知我们的本性是放下取舍分别、放下爱恨恩怨,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佛法谈的是不生不灭、反观自照的觉性,清净无染的本心。然而,众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观照都是我们的觉性,时时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只要于一切境界能不执着、无所住、无念、不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这就完成了佛道。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