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声闻果与佛果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4 09:28:33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称为佛果。一、声闻四果: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槃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

(一)、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

(1)、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2)、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3)、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就是断了疑结,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