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地藏菩萨为何叫“地藏”?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2 09:28:23

地藏菩萨为何叫地藏?.jpg

\

  地藏菩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之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地藏之藏,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一切众生皆为累世父母,明了本心,方能真实孝亲报恩。地藏之地,也是一切众生之本然清净心地,是一切众生之本觉。佛即是觉,我们通过学佛,了达本觉之后,当依本觉而修,戒恶修善,积累一切功德资粮,福慧圆满,才成为究竟觉。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不同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又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来华求法的新罗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