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闻利身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14 09:30:45
戒闻利身

  戒闻利身

\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
  欲知利身,戒闻为最。
  ——《法句经》  一、自利利人的意义  自利利人,又称自益益他、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他二利。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人,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而致力行善。菩萨以修行六度,能自利利他。如《发菩提心经论》说,修行布施,能使善名流布,随所生处,财宝丰盈,是名自利;能令众生心得满足,教化调伏,使无悭吝,是名利他。  二、自利利人的好处  自利利人是大乘佛教的目的。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能够自他两利,是最上等人,是佛的世界。《七处三观经》说:“人有四辈:有人自护身,不护他人身;有人护他人身,不自护身;有人亦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有人亦自护,亦护他人。是人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是最下贱人。护他人,不自护,是胜上。若人自护,不护他人,是胜上。若自护,亦护他人,最第一。”  三、如何利身  我们的身心好比脱缰的野马,顽劣不羁;又像猿猴,变化不定,掌握不易。如何握紧手中的绳索,调伏这匹烈性的野马,驯服这只急躁的猿猴,让牠听从使唤,循规蹈矩?如何策励我们的行为,使他走向美善的大路,而自利利人?  持戒:戒能防非止恶,戒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轨道,规范我们的身心行为;戒如缨络,庄严菩提之道。五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所以做人要受持杀、盗、淫、妄、酒五戒。如《发菩提心经论》说:“修持戒者,悉净一切身口意业,于不善行,心能舍远,善能呵啧恶行毁禁,于小罪中,心常恐怖。修持戒故,远离一切诸恶过患,常生善处,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不犯恶,是名利他。”
  闻法:除持戒外,亦需多闻,所谓闻所成慧。佛法中一切功德,都由闻法而来。龙树菩萨说,闻法由三处闻,即从佛闻法,从佛弟子闻法,从经典闻法。又闻法有四种功德: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因此,常常听闻善法,接受学习,实践体会,便能受益。  四、结论  《法华经.譬喻品》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可见凡是能发心自利利他,就是大乘菩萨。而要达到自利利他之行的两个基本要件,就是“戒”、“闻”。所以,《法句经》说:“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欲知利身,戒闻为最。”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5日...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