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第六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26 06:19:00
第六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十佛经说四禅是凉风。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凉风。答曰。能除止烦恼业热故。以初禅凉。止欲界烦恼业热。以第二禅凉。止初禅热。以第三禅凉。止第二禅热。以第四禅凉。止第三禅热。佛经说四禅是食。问曰。何故佛经说四禅是食。答曰。为满法身故。如村落中所有饮食送向城者。皆为

第六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十

佛经说四禅是凉风。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凉风。答曰。能除止烦恼业热故。以初禅凉。止欲界烦恼业热。以第二禅凉。止初禅热。以第三禅凉。止第二禅热。以第四禅凉。止第三禅热。

佛经说四禅是食。问曰。何故佛经说四禅是食。答曰。为满法身故。如村落中所有饮食送向城者。皆为长养城中诸人身故。如是禅中所有善根。皆为长养法身故。

佛经说婆罗门当知第四禅是毕竟道。问曰。何故佛舍三禅。说第四禅是毕竟道。答曰。彼婆罗门。闻佛有一切知见。复闻如来以第四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第四禅是毕竟道便作是念。若沙门瞿昙。说第四禅是毕竟道者。必定有一切知见。便诣佛所。到已问如是义。佛知彼心所念。便舍三禅说四禅是毕竟道。彼人闻已。生决定心。必有一切知见。婆罗门是亦名如来所行。亦名如来现行法。譬如野象。于夏中时。见地生青茂华草及诸池水。心生欣踊。以牙掘地。然后安足。如来亦尔。亦以四禅行舍。掘所知地。而安智足。如来道者。是住舍摩陀。如来所行者。是住毗婆舍那。如来现行法者。是二俱住。

佛经说四禅是乐住。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乐住耶。答曰。以易生乐故。根本禅以易生故是乐。诸边及无色定。以难生故是苦。有何难生耶。答曰。为欲界烦恼业所缚故。未至禅难生现在前。如人牢固反系其手多用功力。然后自解。如是为欲界烦恼所系缚故。多用功力。生彼地道现在前。或有以不净观起彼地道现在前。或有以阿那波那念者以不净观者。或于十年十二年中修白骨想。或有能起彼地者。或有不能者。以阿那波那念者。或十年十二年中。常数出入息。或有能起彼地现在前者。或不能者。已断欲爱。不多用功力。起初禅现在前。异心灭。起异心现在前。粗心灭。起细心现在前。与觉俱心灭。起与观俱心现在前。如人以木折木。多用功力。然后乃折。如是初禅异心灭。异心现在前。粗心灭。细心现在前。与觉俱心灭。与观俱心现在前。多用功力。亦复如是。若离初禅欲。不多用功力。起第二禅现在前。离第二禅欲。起第三禅现在前。离第三禅欲。起第四禅现在前。亦复如是。问曰。若离第四禅欲。起空处现在前。亦不多用功力。

何故不名乐道。答曰。以无色定微细故或有说。无无色定。如梨毗婆居士。往诣尊者阿难所。作如是说。我是在家之人。长夜乐着色声香味触。闻说无色定。心生怖畏。如临深坑。云何众生。而无有色。复次以行时乐故。譬如二人俱欲至一方。一从陆道。二从水道。虽俱到一方。从水道行者乐。从陆道行者苦。如是无边众生。得离欲时。或依根本禅。或依诸边及无色定。虽俱得离欲。依根本禅者乐。依诸边无色定者苦。复次苦处所有二种乐。谓受乐猗乐。三禅中有二种乐。第四禅中。虽无受乐。广有猗乐胜于受乐。复次有二种故。一旧住乐二客乐。旧住乐者如住禅起禅现在前。客乐者如住禅起无色定现在前。复次此中有不恼害众生。乐可得故。如说若不恼害他。是名为乐。复次若起根本禅现在前。则遍身四大柔软。若起诸边现在前。则绕心四大柔软。复有说者。起诸边现在前。亦遍身四大柔软。但不如起根本禅现在前者。譬如二人。同一池澡浴。一在其边。一入其中。虽俱澡浴而入中者。令四大润益胜。彼亦如是。复次以有二法共在一处等俱生故。二法者谓定慧也。未至中间禅。慧多定少。无色定。定多慧少。根本禅生定慧等。复次有二法等俱生故。二法谓定精进。精进虽一切地偏多。以根本禅力故。二法生时俱等。复次断有二种。有多用功。有不多用功。诸边无色定若有所断。则多用功。根本禅。若有所断。不多用功。譬如二人乘马。俱至一方。一乘调者。一乘不调者。虽俱至一方。乘调马者。不多用功。乘不调马者。则多用功。如是诸众生离欲时。或依根本禅。或依诸边无色定。若依根本禅者。不多用功若依诸边无色定者。则多用功。复次以修道时得安乐故。譬如多人渡河。或因草束。或因浮囊。或因船。或因舫。虽从此岸俱渡到彼岸。但乘舫渡者安乐。彼亦如是。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根本禅是乐住。如乐住。触住乐触住亦如是。四无量。谓慈悲喜舍。问曰。何故禅次第说无量耶。答曰。以无量从禅中生故。复次以无量是禅中余功德故。以是事故。禅次第说无量。问曰。无量体性是何。答曰。慈悲是无恚善根。对治于恚。取其回转相应共有法。体性是四阴五阴。欲界者是四阴。色界者是五阴。问曰。此二俱是无恚善根。对治于恚。慈对治何等恚。悲对治何等恚耶。答曰。恚或有欲杀众生者。或有欲打众生者。若欲杀众生恚。慈为对治。欲打众生恚。悲为对治。复次恚有二种。一者应恚处而恚。二者不应恚处而恚。慈则对治应恚处而恚者。悲则对治不应恚处而恚者。喜是喜根。取其回转相应共有法。体是四阴五阴。欲界是四阴。色界是五阴。问曰。若喜体是喜根者。波伽罗那所说云何通。如说云何为喜。答曰。喜相应受想行识。及从彼起身口业。从彼起心不相应行。是名为喜。为受还应受耶。答曰。波伽罗那文。应如是说。喜相应想行识。乃至广说。不应说受。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诵者错谬故。复次波伽罗那说。无量体性是五阴。虽不与受相应。而与余数法相应。复有说者。喜自有体。是心数法。与心相应。或有说者。是喜根。心数聚中可得。或有说者。是喜根。后生舍。是无贪善根。对治于贪取其回转相应共有法。体是四阴五阴。欲界是四阴。色界是五阴。此是无量体性。已说体性。其相云何。答曰。体性即是相。相即是体性。诸法不可舍于体性别更说相。尊者和须蜜说曰。饶益相是慈。除不饶益相是悲。随喜相是喜。放舍相是舍。

已说无量体相。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无量。无量是何义。答曰。对治戏论故名无量。问曰。若对治戏论是无量者。戏论有二种。一爱戏论。二见戏论。以何等无量。对治何等戏论。答曰。无量不能断结。或以无量对治于爱。或以无量对治于见。若取其近对治者。慈悲是见近对治。所以者何。见行众生。多喜嗔恚。喜舍是爱近对治。所以者何。爱行众生。多喜相亲近。复次对治放逸法故名无量。放逸者。是欲界诸烦恼。谁是其近对治。谓四无量。复次是贤圣所游戏处。名为欢喜。如富贵人。有种种游戏处。如园林彩女游猎等。名欢喜处。彼亦如是。

界者在欲色界。地者慈悲舍十地中可得。谓根本四禅四禅边欲界禅中间。喜在三地。欲界初禅二禅。复有说者。初禅第二禅无悲。所以者何。初禅第二禅喜。是自地爱。喜根是欣踊行。悲是忧戚行。若初禅第二禅有悲者。则一心聚中。有欣踊行。亦有忧戚行。问曰。初禅第二禅。无无漏厌行耶。答曰。无漏厌行。是实观。随其实观。心则生喜。随其生喜。则欲更知。如人为宝故掘地。随其掘地。则便得宝。随其得宝。复欲更掘。彼亦如是。非是虚观。评曰。应作是说。初禅第二禅有悲。所依者。依欲界。行者慈是乐行。悲是苦行。喜是欢喜行。舍是放舍行。缘者尽缘欲界。缘聚缘众生。缘欲界五阴二阴。众生若缘住自心众生则缘五阴。若缘住他心及无心众生。是缘二阴。复有说者。初禅无量。缘于欲界。第二禅无量。缘欲界初禅。第三禅无量。缘欲界初禅。第二禅第四禅无量。缘欲界初禅第二第三禅。复有说者。初禅无量。缘欲界初禅。乃至第四禅无量。缘欲界乃至第四禅。复有说者。慈缘欲界初禅第二第三禅。所以者何。慈行乐行。欲界三禅中。有乐受故。悲缘欲界。所以者何悲行苦行。欲界中有苦受故。喜缘欲界初禅第二禅。所以者何。喜行欢喜行。欲界初禅第二禅。有喜根故。舍缘欲界乃至第四禅。所以者何。舍行放舍行。欲界乃至第四禅有舍故。评曰。如前说者好。无量尽缘欲界缘聚缘众生念处者。尽与法念处俱智者。尽与等智俱。三昧者。不与三昧俱。根者。总与三根相应。谓乐根喜根舍根。世者。是过去未来现在。缘三世者。过去缘过去。现在缘现在。未来必不生者缘三世。必生者缘未来。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三种尽缘。是三界系不系者。是欲色界系。缘三界系不系者。缘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缘非学非无学。见道断修道断无断者。是修道断。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缘见道修道断。缘名缘义者。二俱缘。缘自身他身及非身者。是缘他身。为是离欲得。为是方便得者。是离欲得。亦是方便得。离欲得者。离欲界欲。得初禅者。离初禅欲。得第二禅者。离第二禅欲。得第三禅者。离第三禅欲。得第四禅者。离四禅欲得者。为是新得。为是本得者。亦是新得亦是本得。圣人最后身凡夫。亦是新得亦是本得。余凡夫。唯是本得。方便得者。以方便故起现在前。佛不以方便起现在前。辟支佛以下。方便起现在前。声闻或以中方便。或以上方便起现在前。

问曰。云何生起无量耶。答曰。慈因亲分生行者。欲起慈心时。一切众生。尽作三分。一作亲分。二作怨分。三作非亲非怨分。亲分复作三种。谓下中上。怨分亦尔。非亲怨分唯作一种。上亲分中。有重恩者。谓父母和上阿阇梨。及余尊重处智慧梵行者。于彼众生。先作乐观。此诸众生。皆令得乐。此心坚强难调。以从无始以来常习恶心。于诸众生故。虽有如是重恩众生。犹不能令善心使住。复强还回此心。令住彼法。譬如有人。以芥子打于锥锋。甚难可住。习打不已。后乃得住。彼亦如是。若能观此上亲众生。皆令得乐。次观中亲众生。次观下亲。若能都观亲分众生。皆令得乐。次观非亲非怨分者。次观下怨。次观中怨。次观上怨。众生欲令得乐。若能如是观一切众生。皆令得乐。如上亲众生。于上怨众生。等无有异。是则成就。于慈悲喜亦尔。舍因非亲非怨众生起。所以者何。舍亲者生爱心。舍怨者生恚心。是故先舍非亲非怨众生。次舍下怨。次舍中怨。次舍上怨。所以者何。恚心易却。非爱心故。次舍下亲。次舍中亲。次舍上亲。若于一切众生。能作如是舍观者。心则平等。无所分别。其犹如称如观树林无有差别。观诸众生。亦复如是。是则成就舍心。

问曰。何等人能起无量。何等人不能起无量。答曰。人有二种。一者喜求人过。二者喜求人善。若喜求人过者。不能起无量。所以者何。乃至于阿罗汉身。犹求其过。为有何破何实何垢。令我呵之。若喜求他善者。则能起无量。所以者何。乃至于断善根人边犹求其善。问曰。断善根人。无有诸善。云何于彼人边。求其善耶。答曰。虽无现善。有过去善业报。令其身端正。生于豪族。言有威德。多闻机辩。取如是等相。生于善念。彼行妙好。有如是果报。

问曰。此四无量。为如说而生。为说异生异。答曰。或有说者。如说而生。所以者何。行者先欲饶益众生。饶益众生相是慈。是故世尊先说慈心。次除不饶益。除不饶益相是悲。是故世尊次慈说悲。若与饶益。除不饶益。次生欢喜。欢喜相是喜。是故世尊次悲说喜。次舍众生放舍相是舍。是故世尊最后说舍。复有说者。行者先起慈喜舍悲。后起慈喜舍。所以者何。先除众生不饶益事。后与饶益。次生舍喜。次生舍。尊者僧伽婆修说曰。二无量展转相御若先起悲。次必起喜。所以者何。悲是忧戚。喜是欢喜。若先起喜。次必起悲。所以者何。喜是掉。悲则制之。评曰。应作是说。无量不如说而起。所以者何。行者或有先起慈乃至舍。或有先起舍乃至慈。或有得慈不得余者。或有乃至得舍不得余者。无量无有顺次逆次顺超逆超。如解脱除入一切入。彼亦如是。

问曰。慈次第能起悲喜舍不耶。答曰。定犍度说。云何心念慈三昧。答曰。众生乐。乃至云何心念舍三昧。答曰。众生舍。或有说。此文是俱生行。或有说。是次第缘行。若说是俱生行者。慈次第能起悲喜舍。若说是次第缘行者。慈次第不能起悲喜舍。问曰。若不起初禅地无量。能起第二禅地无量不耶。乃至不起第三禅地无量。能起第四禅地无量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能。所以者何。初禅地无量。是第二禅地无量方便门所依。乃至第三禅地无量。是第四禅地无量方便门所依故。复有说者。能若行者于彼地得自在者。即依彼地。能起无量现在前。问曰。为初禅地无量。后生第二禅地无量疾。乃至第三禅地无量。后生第四禅地无量疾耶。为第四禅地无量。后生第三禅地无量疾。乃至第二禅地无量。后生初禅地无量疾耶。答曰。第二禅地无量。后生初禅地无量疾。乃至第四禅地无量。后生第三禅地无量疾。非初禅地无量后生第二禅地无量。疾乃至非第三禅地无量。后生第四禅地无量疾。如人先学梵书。后学佉楼书疾。非先学佉楼书后学梵书疾。问曰。初禅地无量。次第能生第二禅地无量不耶。乃至第三禅地无量。次第能生第四禅地无量不耶。答曰。或有说者。能初禅地无量。次第生第二禅地无量。乃至第三禅地无量。次第生第四禅地无量。复有说者不能。所以者何。无量必须方便。方便必须自地相似。方便起慈乃至起舍。

观有三种。一别相观。二总相观。三虚相观。别相观者。如观地是坚相。观水是湿相。观火是热相。观风是动相。总相观者如十六圣行俱观。虚相观者。如不净安那般那无量念解脱胜处一切入俱观无量。于三种观中。是虚相观。

问曰。行者观众生乐时。为以何处乐令众生乐耶。答曰。或有说者。以第三禅乐。所以者何。第三禅乐。是一切生死中最胜乐故。若作是说。不起第三禅者。则不能起无量。复有说者。过去世。曾得第三禅乐。以第三禅地念前世智。观彼乐已以彼乐令众生乐。若作是说。若不得第三禅地念前世智。则不能起无量。复有说者。以近所更乐。如饮食乐乘乐。衣裳乐卧具乐。以如是等乐相。令众生乐。尊者和须蜜说曰。行者以何等乐。令众生乐。答曰。众生有乐者。以如是相。令众生乐。若作是说。慈则不能缘一切众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不必有乐。复次众生有乐根。以如是相。令众生乐。若作是说慈则不能缘一切众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不能于一切时起乐根现在前故。复次众生有饮食乐乘乐衣裳乐卧具乐。以如是乐相。令众生乐。若作是说。慈则不能缘一切众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不必尽得如是乐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以所知见乐。取如是相。以怜愍心。令众生乐。如本方便时。若依村住。若依城住。以日前分。若入城村乞食见纯受乐。众生或乘象马车舆而行。或着耳珰珠环。或以种种缨络严身。犹如天子。或见纯受苦者。如无衣裳饮食。头发蓬乱手足坼裂。执破瓦器。从他家乞。取如是乐苦众生相。速还住处洗足。于所坐处。结加趺坐。令身心柔软。身无障碍。心无障碍。观先所取相众生乐者。常令得乐众生苦者。令得先所见乐。问曰。所观众生。不尽得乐。云何此观非颠倒耶。答曰以其善故。非是颠倒。从饶益心起故。从善心起故。从怜愍心起故。从正观心起故。与善根相应故。与惭愧相应故。非是颠倒。颠倒有二种。一体颠倒。二缘颠倒。彼观虽是缘颠倒。非体颠倒。尊者和须蜜说曰。不以住慈故。令众生乐。但以此法作方便。能制恚断结。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观当言不颠倒。所以者何。与恚相妨故。

佛经说若以无怨无恚无害慈心。善修此心。令广大无量。如是观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上方下方亦复如是。皆以慈心。观一切处一切众生问曰。此慈缘于众生。何以说满于一方耶。答曰。此经文应如是说。若以无怨无恚无害慈心。善修此心。令广大无量。如是观满东方众生。南方西方北方众生。乃至广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中众生。以方名说。如以器示器中物。皆以慈心。观一切处一切众生者。问曰。此无量观。为以方段。为以众生。若以方段者。此说云何通。如说。皆以慈心。观一切处一切众生。若以众生者。云何非得众生海边耶。答曰。或有说者。以方段故。问曰。若然者此所说云何通。如说。皆以慈心。观一切处一切众生。答曰。有二种一切。有一切一切。有少分一切。此中说少分一切。复有说者。以众生故。问曰。若然者。云何非不得众生海边耶。答曰。若以此事。得众生海边者。复有何过。但众生海边可得。以总故非别相。如一切众生。皆是四生。四生之外更无众生。复有说者。佛无量尽众生边。声闻辟支佛无量。以方段。复有说者。佛辟支佛无量。尽众生边。声闻无量。以方段。评曰。应作是说。此事不定。所以者何。此是虚相观。或有尽众生边际者。或有以方段者。问曰。为观一众生乐。为观多众生乐。答曰。初起时观多众生。所以者何。无量是缘聚缘众生法。若后成满时。亦缘一众生。亦缘多众生。

佛经说诸比丘。我于七岁中。修习慈心故。七经劫成坏。不来生此间。世界坏时。我生光音天。世界成时。我生空梵世中。我曾为大梵天王。诸梵中尊无胜我者。于千世界而得自在。三十六反为帝释。亦于无量世。作转轮圣王。主四种兵。常以正法。降伏众生。成就七宝。乃至广说。七岁中者。谓七雨时。古世好时。菩萨为中国王。彼国多热。去城不远有林。其地高凉。生华果草木及诸流水。皆悉具足。夏热之时。城中村落人民皆舍居处。趣彼林中。各修所业。菩萨亦尔。更以余人。镇守于城。自诣林中。于高显闲静处。离欲界欲。起四无量。于夏雨四月中。游四无量心。夏热已过。天时转凉。是时人民。舍彼树林。还诣居处。各修所业。尔时菩萨。亦舍树林。还诣宫城。以怜愍故。设大法祀。修布施福业。施沙门婆罗门诸贫穷作业者及行道人。有来求者。施其饮食。衣服涂香房舍卧具象马车乘及施灯明。如是六反往彼林中。或有说者。第七反菩萨命行尽。命终生光音天。或有说者。遭世界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故于七雨中。名为七岁。问曰。若生梵世光音天中可尔。所以者何。是彼果是色界系故。言作帝释转轮王者。云何可尔。无量亦于欲界中受报耶。答曰。菩萨起三地无量。谓欲界地。初禅地。二禅地。受欲界地无量报。作转轮圣王帝释。受初禅地无量报。作大梵王。受第二禅地无量报。生光音天。复次欲界有无量出定入定心。受出入定心报故。作转轮圣王帝释。受无量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复次欲界有无量方便。受方便报故。作转轮圣王帝释。受无量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复次欲界是一切善根种子界。一切善根。乃至灭定。皆有相似法。受无量善根相似报故。作转轮圣王帝释。受无量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复次受法祠祀报故。作转轮圣王。受持戒报故。作帝释。受彼林中修无量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复次此经说三种福业。谓布施持戒修定福业。如彼经说。诸比丘我以三业报故。令我有大威势。三业者。谓施定戒。施者是布施福业。定者是修定福业。戒者是修戒福业。以布施福业报故。作转轮圣王。以持戒福业报故。作帝释。以修定福业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佛经说有三种福业。谓布施福业。持戒福业。修定福业。云何布施福业。若以物施沙门婆罗门。乃至灯明。是名布施福业。云何持戒福业。不杀于杀。更不欲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是。是名持戒福业。云何修定福业。常以无怨无恚无害慈心。广说如上。悲喜舍心说亦如是。是名修定福业。问曰。何故色无色界善根。唯说无量。是修定福业。非余色无色界善根耶。答曰。世人以饶益为福想。一切色无色界善根。欲饶益他。无有如无量者。复次世人以福果为福想。无量能生广福果故。如偈说。

福火不能烧风不能吹坏

能浮大地水亦复不能漂

国王若盗贼虽作诸方便

终不能劫夺男子女人福

福藏最坚牢终无有亡失

问曰。如非福火。亦不能烧。何故但说福耶。答曰。非福虽不烧。烧非福果无量果。不已为火烧。不当为火烧。不今为火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