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22-11-03 10:18:19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御史。该衙署长官位列公卿,地位显赫,并非冷衙闲差。《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副丞相大致类似现今的副总理。西汉晚期,成帝刘骜仿效上古三公之制,于绥和元年(前8)把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职官地位又升了一级。

御史台之“台”字有个说头儿。西汉时这个机构称御史府,成帝刘骜把主官升为大司空后,御史府日常公务改由副职御史中丞署理。东汉时,缘于御史中丞原来在内廷兰台寺(殿内藏书文牍奏章处)掌事,且御史大夫又转为司空,遂把御史中丞职掌的御史府更名“御史台”。所以后人亦称御史台为“兰台”。

明代监察机构

明朝的监察机构在开国之初就叫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秩从一品。太祖朱元璋把监察百官当作举国三件大事之一。他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纲纪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明史。职官志》)

基于洪武太祖谕旨,明代监察御史的职责有以下几项:一、专司纠劾百官。具体为: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作福乱政者,劾。凡百官贪墨冒功猥琐鄙陋败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乱改典章成宪者,劾。凡企图邀官晋升者,劾。二、会同吏部考察评定官员职守业绩,以资决定升降陟黜。三、会同刑部、大理寺审理大案重囚,辨明冤枉,称三法司会审。四、依皇帝敕令,了解并奏禀全国风纪舆情。

御史台更名都察院后,设左右都御史各一员,秩正二品。左右副都御使各一员,秩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各一员,秩正四品。都察院下设四个厅司:1、经历司,主要负责官署行文。设经历一员,秩正六品;都事一员,秩正七品。2、司务厅,负责内务杂项。设司务二员,秩从九品。3、照磨所,检查事项进度及有无违规遗漏等。设照磨一员,秩正八品,检校一员,秩正九品。4、司狱司,主管刑狱案件。设司狱一员,秩从九品。以上为都察院机关设置。

都察院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明代改革元朝行中书省旧制,在全国置十三布政使司(即行省)为行政区划,并定北直隶顺天府为京师,南直隶应天府为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均派有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分别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共一百一十人。监察御史属于中央官员派往地方,有些加封都御史、副都御使或佥都御史衔,品秩随之提升。加衔者均兼有总督(军务)、巡抚、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等差事。世称“巡按”。凡加衔并兼任督抚者,品秩高权力大。至明朝晚期,这类御史兼督抚已成为地方行省的实际主官。清代行省的军政主官总督、巡抚一级职官名称即肇源于此。

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巡视纠劾百官职守,遇职守不严或贪墨无法者即当面弹劾,亦可封章密奏。御史监察职责分为内外两部分。所谓内指京畿,具体差事为刷卷(核察讼狱案件有无枉法或拖延),巡察城防军营军务,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科考,巡视光禄寺、仓库城门等。所谓外指在外巡按,具体巡察内容包括军务,刷卷,巡视粮道、盐道、茶道、河道、关隘、马政、屯田、仓库等。巡按系代天子巡狩,对地方各级职官有举劾专权。大事上奏皇上裁夺,小事可立断。

清代监察机构

清代都察院大体沿明旧制。都察院主官只设左都御史为实缺,右都御史为疆臣督抚兼衔。左都御史设满、汉各一人,顺康间满人正一品,汉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满汉并为从一品,成定制。左副都御使满汉各一人,秩正三品。都察院设经历司、都事厅。经历、都事满汉各一人,秩正六品。雍正初,六科由原来自为一署的独立部门改为隶属于都察院。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主官为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秩正五品。另有笔帖式八十人,吏户兵刑四科各十五名,礼工二科各十名。笔帖式多系旗籍,负责文案、翻译、秘书等事务。清代都察院设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汉各一人,秩从五品。每道(省)另有监察御史数人。清代前期还设有巡按御史巡察各省,后裁撤。其他与明代基本相同。

明清两朝的都察院与六部不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专司,各有分署,不奉旨不得署理其他部务。都察院不受此限制,对朝纲国是及各等人事均可参奏。每名都御史对所见所闻之政事得失,军民利病须直言无避。甚至长期不言事即算失职,以有辱御史之名给与处罚

。监察都御史以言代行故谓之“言官”,其正风气、振朝纲之作用不可小觑。百官乃至皇帝均对言官有所戒惧。御史言事多少会带来麻烦,一些官吏得罪不起他们,只好敬而远之。即便皇帝行事有时也尽量绕着这些言官御史,能避就避以省去些口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