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不作不食”思想略探圣凯法师 一、序言 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僧尼是属于不生产的阶层,经济生活全部依靠民众的布施,比丘以托钵乞食得到食物。佛教传到中国,随着佛教的发展...
真谛三藏对阿黎耶识的建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存有论编辑:释圣凯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从《摄大乘论》中阿黎耶识的“摄藏”义出发,护法、玄奘一系建立了“互为摄藏”,这当...
生死的探索与生命的尊严——佛教生死学序说 演讲/圣凯 整理/王俊淇 2009年11月28日 讲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王雷泉老师开场白: 各位学友,各位道友,各位善男子、善女人...
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圣凯法师 每一个净土都应该是环境净化、生活净化、经济净化、人群净化、身心净化。 --阿弥陀佛并不是反对生活本身,而是反对生活享受的贪...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圣凯法师 内容提要: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引发时新旧唯识的论争。梅光羲以安慧、真谛之学为“过渡唯识学”,护法则是唯识...
慈云遵式的忏法实践与思想圣凯法师 内容提要:宋代佛教是中国佛法忏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尤其“慈云忏主”的忏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遵式与宋代天台宗的关系入手,说明遵式的一...
心镜与心鉴——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考圣凯法师 关于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心镜禅师,七塔寺内现在仍然保存有心镜禅师舍利塔,塔高一公尺二十,塔座方形,高一公尺,上刻“唐勅赐心镜禅师真...
南北朝的佛舍利信仰圣凯法师 一、佛舍利信仰在印度的流行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译为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是指佛陀之遗骨,称为佛骨、佛舍利;后来,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
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圣凯法师 一、梁武帝与舍利信仰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舍利信仰曾经是构成中古的政治、社会图像中重要的成份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僧人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