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四无量心定的修学意义「四无量心」的经文是《四阿含》所共有 笔者再举一重要「经义」来看「原始佛法的经文」不可依「精简扼要、易于背诵」的观点来断定《四阿含》「经...
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佛为何要初学之人在僧众面前做「皈依仪式」? 其一,初入佛门,一定要有善知识导引,才不致盲修瞎炼。 其二,当知初皈依在...
释大寂法师回答(大寂比丘尼)2、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地藏菩萨为何能救「无间地狱」罪苦众生? 佛放光普照地狱救拔地狱众生要有「特殊因缘」 甲、...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梵行精进弥陀四十八愿中之梵行精进愿 本愿说明的重点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十方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中,有发心修菩萨行的众生,听到我...
由礼忏法门启开-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题1.为什么说礼忏是最初布施相? 2.为何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 3.凡夫发随喜功德心与菩萨发随喜回向心有何不同? 4.菩萨发随喜...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上集)释大寂著 (一)什么是原始佛教及经典结集的问题 (二)如是我闻的问题 (三)原始佛法的定义与定中持法的问题 (四)四无量心与六度的修持问题 ...
皈依后从「五乘佛法」认识释迦牟尼佛所说法的「整体面」:就是 1、人道的修行方法。 2、天道的修行方法。 3、声闻行者了脱生死的修行方法。 4、缘觉行者了脱生死的修行方...
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一)敬礼弥陀的正确意义 (二)为求佛道应先忏悔一切罪业 (三)欲求忏悔罪相不出三种 (四)凡夫礼忏与圣人礼忏有...
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释大寂法师著(大寂比丘尼) 想要修学佛教禅定首先要认识以下所说问题: ㈠声闻四果的意义 1.什么是初果? ⑴先谈学佛有四种人 ⑵《阿...
菩萨修行次第上册壹、自序 自「净土探究」出书以来,承蒙读者的抬爱,使得此书广泛地在各地利益众生。感谢读者的反应及来信,希望阅读本书,而使大众在佛法上及修学净土上,得到受用。...
细目次 (一)解答《普门品》中所述「称念观音圣号」消灾解厄的经意 1.经文 2.有人问:为什么犯罪之人称念「观音圣号」所造罪恶可以立刻消除,不用遭受「牢狱之苦」? 3.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