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孙丕阳的风骨:晚明一代名臣孙丕阳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22-11-05 09:12:47
孙丕阳的风骨:晚明一代名臣孙丕阳陕西富平前贤名流中,以功业响彻古今者,当推王翦父子。不过,诚如司马迁《史记》中批评的,王翦身为秦国老将,始皇嬴政对他以师相待,“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
孙丕阳的风骨:晚明一代名臣孙丕阳 陕西富平前贤名流中,以功业响彻古今者,当推王翦父子。不过,诚如司马迁《史记》中批评的,王翦身为秦国老将,始皇嬴政对他以师相待,“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只知“偷合取容,”保全自身,实为此公人生一大败笔。这个不说也罢。若以辅助朝廷建德固本而论,晚明一代名臣孙丕阳是不可忽视的人物。

深秋季节,笔者来到富平流曲镇,意欲拜谒这位明万历年间曾两度出任六部之首吏部尚书的阁老墓地,却惟见沃野百里,一川萧瑟,老先生巍然高卧三百余年的墓冢,早已毁于文革浩劫,荡然无存了。据当地人讲,当年造反派曾掘开孙墓,墓内没啥金银珠宝,值钱器物,连尸骨亦无存,想是已化人土里了。不过,正像他的尸骨早与家乡土地融为一体,有关这位历史名臣的种种传说及其凛然风骨,也早融人民间,流传甚广了,其中最为富平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孙丕阳不转堂。”故事大意是,万历年间,孙丕阳以大理寺右丞身份出巡湖北,发现当朝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的儿子张炳仁依仗父势,横行乡里,且暗造地宫,图谋不轨,遂明察暗访,并设计从炳仁嘴里套出供词,将其拿下。张居正在京闻得消息,忙假传圣旨,连下十二道金牌宣调丕阳即刻回京,企图釜底抽薪,中止对此案的查处。冒着违旨抗君的杀头危险,丕阳在妻子帮助下,识破假金牌毒计,乃毅然决然斩了张炳仁,这才回京复命云云。传统戏《假金牌》,便是据此故事编的。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据《明史》载,孙丕阳是隆庆中(1570年左右)擢升为大理寺右丞(此前担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大理寺右丞为正四品)。隆庆是明穆宗朱载重的年号,故事中所说的“万历”则是穆宗儿子朱翊钧(明神宗)的年号。隆庆年间担任首辅的是高拱(张居正为次辅,是高的助手)。孙丕阳任大理寺右丞期间,曾受“落职候勘”(停职审查)处分,不过起因却是他曾上书皇帝弹劾高拱,复被高的门生反咬一口遭弹劾丢了乌纱帽。后来使丕阳官复原职的不是别人,正是取代高拱为首辅的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张居正。

从丕阳万历元年(1573年)擢升为右佥都御使(正四品),旋因边功又升为右副都御史(正三品)来看,张居正还是很赏识和重用丕阳的。须知,右副都御史是明朝纪律监察机构都察院的二把手,而作为“天子耳目所寄”的都察院,与其他五部(吏部、兵部等)合称“六部”,并与刑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构成明朝的司法监察系统。不过,丕阳虽位高权重,获得当朝首辅信任,仕途看好,却并不盲目跟从领导意图,而放弃为官做人原则。我们知道中晚期明王朝政治的一大特点,是宦官专权。当初,张居正能够取代高拱,便是与大太监冯保内外联手的结果,并依靠这种“利益共同体”和李太后的支持(其时,万历皇帝年幼,尚未亲政),张居正理政十年,完成了他的改革大业,使将倾的朱明王朝大厦得以巩固。

出于政治家的现实考虑吧,有次,孙丕阳出巡冯保家乡保定府等地,行前,张居正示意他在冯的家乡为其建立功德牌坊,殊不知丕阳的为官原则是三个字:“莫作怪。”这种为权势太监立甚牌坊的事,自属“作怪“之列了,故《明史》记载丕阳对此事的态度是“拒不应。”一下子得罪朝内宫内两大权势人物,深知此后宦途不妙的孙丕阳,遂于万历五年以病引退回到富平老家。从上述史实中不难看出,所谓丕阳斩居正之子的事纯属子虚乌有;当然,民间传说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记得有份资料讲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丕阳升任监察御史后,曾上书嘉靖皇帝(明世宗)弹劾当时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不法行为,“朝野大快。”《明史》亦记载说丕阳在御史任内,巡察畿辅(顺天府)、淮、扬等地,不避权贵,风裁矫然,其雷厉风行绝不手软的工作作风,是他赢得“发奸如神”的美誉。

张居正死后,丕阳复出,先后担任过南京应天府尹、大理寺卿(高院院长)、户部右侍郎等职。这期间丕阳风骨依旧不说,还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河以北地区闹饥荒,丕阳曾把家乡富平和蒲城一带灾民充饥的石粉(俗称观音土),给万历皇帝进了几升,谏言“宜宽赋节用,罢(免)额外征派及不急务,损上益下,”以救民命,巩固国家根本。万历皇帝感纳其言,颇有减免。二是孙丕阳担任刑部尚书期间,革除积弊,简化司法程序,加快清理冤家错案,并酌情放宽刑罚,一时“刑律大减”。记得苏轼说过不是人磨墨,而是墨磨人意思的话。个中慨叹的,除了岁月易逝,人生短促,恐怕亦不无这位大诗人对古来官场“磨”人傲骨热血易冷的隐痛。孙丕阳自26岁中进士步入仕途,至81岁挂冠回家养老,其间起起落落,数上数下,可谓饱尝宦海风波;但此老愈“磨”风骨愈硬,不坠青云之志。《明史》称他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出任吏部尚书后,“挺劲不挠,百僚不敢以私干者”。即不敢仗着私谊找他通融关系或跑官要官。不过,在当时皇帝昏庸,内有宦官专权,外有朋党纠结的封建官僚体制中,丕阳虽说素负声望,但也很难有大作为的。

万历三十六年(1609),已告老在家,年已78岁的丕阳再次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白首入朝,此老自念“非荐贤无以报国”,然先后推荐的几批干部人选,均无下文。加上他主持处理的几起违纪案件,遭到利益受损一方的连连攻击,丕阳屡屡辞职不得,只好挂冠而去了。

转眼近四百年过矣。此老风骨,将永垂青史,激励后人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