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三讲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7-28 09:37:40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三讲)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好,先看这段经文。这就在介绍正报庄严了。正报庄严包括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三个。展示正报庄严的奇妙,这里特别要注意:它的立足点是在彰显名号功德。这部《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三讲)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好,先看这段经文。这就在介绍正报庄严了。正报庄严包括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三个。展示正报庄严的奇妙,这里特别要注意:它的立足点是在彰显名号功德。这部《阿弥陀经》非常明确的拈示:执持名号作为奇妙的行持。这里特别深切的理会到了两土世尊的本意。为什么要特别珍视这个名号?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考察他方世界无量无边刹土净秽、优劣的情况,建立了一个极为殊胜的刹土蓝图。这刹土蓝图建立之后,他要找一种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到这么一个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至极的净土去。就是度化众生的方法在什么地方?经过五大劫的思惟,终于找到了一个简单而又究竟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以名号度众生。

法藏菩萨偈: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用名号度众生。这个名是假名。用这个假名,里面要含摄实相的功德、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个名里面就有号令天下法界的作用。所以这个名就不是一般的名相音声了,它是一个万德洪名。万德,就是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都凝聚在这名号里面;那么阿弥陀佛又是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在里面,也就等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这才叫万德洪名。所以这个洪名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诸法的空性,以他同体无缘的大慈悲心里面升华出来的救度众生的方便。而且是究竟的、圆满的一个功德。所以这个名号全体就是法界,就是实相,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把这个名号恩赐给我们,我们凡夫众生系缘这个弥陀名号之境,一心一意的执持这个名号,就能够圆修一切法门,就能够圆超一切法门,就能够得到往生净土究竟成佛的利益。要透过这个正报庄严的描述抓住名号功德,对它的信心,对名号功德,不再有任何的怀疑,不再有三心二意。目的在这里。

\

名号功德是从光明和寿命两个层面去展开。名号叫阿弥陀,“阿弥陀”是梵文,翻译成我们中文叫无量。既然是无量,本来是无法言说的。我们凡夫众生的这种思惟、这种境界,都是有量的、有局限性的。那么佛所证到的法性实相,它是没有边际的,它是无限的,它是无量的。以我们有量的心、有量的语言——本来是不可说的,但不可说里面,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悲心勉强来说——勉强来说,就在无量的功德里面,择取光明和寿量这两个义理来说。无量光、无量寿是阿弥陀佛两个核心的功德,由这两个核心的功德来收摄一切无量的功德。这样我们就得理解光明。光明,它有弥漫性,它针对空间来说,可以横遍十方无量无际的空间。寿命是针对时间来说,它可以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光明的横遍和时间的竖穷,这两者交渗互彻,就是一真法界的体性。

好,现在取一真法界之体,来显现成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显现成阿弥陀佛的国土庄严;并且把这个一真法界的体作为了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相,就是真如。于是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也就是一切众生本觉理性;我们的本觉真如理性就是阿弥陀佛名号:它们是这么亲切的关系。于是当我们执持这个名号的时候,就是从本觉里面生起的始觉——开始觉悟。当我们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打成一片——能所一如的时候就是始觉和本觉不二,就到达究竟觉。所以执持名号是建立在众生跟佛不二的体性上的。“不二”就是绝待,就是平等,就是一体。既然我们跟佛心是一体,当我们信愿称名的这一念,跟佛号的功德——就是万德洪名的功德——相应的时候,我们相应的这一念就一念成佛。当我念念都跟弥陀名号功德相应的时候,就念念成佛。所以我们常常会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么“一念”是我们当下这一念——能念之心。“相应”,跟什么相应?跟万德洪名的功德相应,跟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相应。你只要相应了,你当下这一念就是佛;你念念相应了,你念念就是佛。一心具足十法界,这时候我当下这一念跟佛法界、跟弥陀名号相应,就是佛法界现前。只要跟佛法界相应,就不落在九法界。因为这一念一定在十法界当中:找到一种法界的安立。我们离开九法界,这一念跟弥陀名号相应,就是佛法界现前。佛法界现前,你当下这一念就是佛。

\

好,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再进一步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什么叫光明?“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这就从我们现前一念心来观照。现前一念心是全体法界,它有寂定的功德,这就是无量寿。当心性进入到寂定状态的时候,这种体一旦证到,自然它就有光,会有它的造作。这种“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由寂静的心性所产生的照用,就是光明。这个光明就是智慧的一种表达。那么阿弥陀佛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他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发大菩提心,舍家弃国,“行作沙门,号曰法藏”,用他的大愿引导他的大行,他就彻证他的“心性无量之体”。由这个体产生的用,就是无量的光明。好,阿弥陀佛所证到的法性的体,实际上跟十方诸佛一样。诸佛也彻证这个心性的寂定自在,都能遍照十方世界,都可以成为无量光。但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又称为“光中极尊”呢?在诸佛所有的光明当中,阿弥陀佛的光明最尊,最盛大。这就是因地当中的愿力不同。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光明无量的愿非常广大,力量也很大——就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

那么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发光明无量愿?这里面就是他大慈悲心的一种表达。阿弥陀佛拯救九法界众生,他在实施这样拯救的佛事的过程当中,注意到了两个操作系统:第一个是名号,第二是光明。有苦难众生的地方就一定要有光明过去,众生的无明黑暗要用光明来拯救。这光明是法性的光明,光明可以运载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力量。但这个光明又怎么传达到众生那里去呢?那就是名号。所以名号里面内聚着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在《无量寿经》里面,特别从无量光明选择了十二种光明来跟我们介绍,叫十二光如来:他的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不断光、难思光、欢喜光、智慧光……乃至超日月光。当我们在念这个名号的时候,弥陀名号的光明显现出来;而且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的光明,就在这个念佛人的身上体现出来,紧紧摄取不舍。阿弥陀佛“光明无量”,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微尘数佛刹,没有任何障碍。铁围山是障碍不了的,众生的烦恼无明也障碍不了。阿弥陀佛的光明可以直接穿透到众生无明的内心,去唤醒众生,去激活众生的善根;用他光明的功德在临命终时,来导引众生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乃至于要拯救阿鼻地狱的众生,也是炎王光的光明穿透到阿鼻地狱的底部。由这个光明运载他救度众生的音声,激活众生净业的善根,在阿鼻地狱里面拯救众生。所以我们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就叫无碍光。

但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里面却有碍了。这个有碍是来自于我们众生这边:由于我们业障深重,我们不相信,我们不去念佛。所以你没有信愿称名,你就构成了对这个光明的障碍,你就接纳不到这种光明的注照。这就是很可惜的一桩事情哦。这句经文是告诉我们法界的一个秘密啊!在我们法界当中——包括我们当下,就有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是没有障碍的。它就遍照在我们当下啊!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就在我们所处的空间里面。但为什么我们感知不到?这就好像中央电视台的信息在当下,如果你那一台电视机没有相应的频率接通,这个电视台发射的信息对你来说,你觉得它不存在。虽然你感知不到,但是它就在当下。所以我们要感知到,要接触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唯一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信愿称名。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光明就在你的念头里面,就在你的身心里面。为什么念佛能够治病?是通过念佛,阿弥陀佛光明让我们的心光展示出来,让我们每一个细胞都活跃。所以人体里面有“大药”。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它是以光明来激活我们内心的这种性德,来使我们身心产生新的平衡、有序,获得身心的健康。

乃至于我们就造了恶业,到了三恶道里面去,当在三恶道经受巨大苦难的时候,你能有信愿,称名,当下苦刑都会终止。如果你的信心展示出来,你就从三恶道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能不能接触到这个光明,完全是靠信愿称名。你看四十八大愿中讲到阿弥陀佛光明:它的功德很大,你只要昼夜称念弥陀的光明功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让我们往生。那什么叫称扬赞叹弥陀的光明功德?你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在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有多少呢?那就是昼夜穷劫难尽了:你就用一劫的时间昼夜演说,也没有办法演说完。大家要注意啊,阿弥陀佛光明是平等普照的,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但是我们能不能触到这个光明,就是我们这一边的事情——凡夫众生这边的事情。你只要信愿称名,就触到了这个光明,跟这个光明互动了,感通了。好,跟这个光明互动、感通了,接触到这个光明,我们就能得到种种的利益:我们身心柔软;我们身体健康;我们的善根能够增长;我们多生多劫善业的种子、净业的种子就能有新的串习;乃至于我们在九法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圆见阿弥陀佛三身,都能感知阿弥陀佛对我们救度的那种慈悲力量。光明就是我们得以拯救的希望,而且遍照、永恒。

下面就从寿命来说。寿命是: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法藏菩萨契证心性无量之体,所以他的寿命也是无量的。实际上,寿命有法身的寿命、报身寿命。法身的寿命“无始无终”,报身的寿命“有始无终”。这些都是“佛佛道同”:每尊佛都一样的。所以任何一尊佛从他自证的功德来说,都可以称为“无量寿”。但是从他应化身的寿命来看,就跟他因地的发愿有关系了。因地的发愿不同,各尊佛所示现的寿命也就不等:有的很长,有的很短。阿弥陀佛发大愿要把九法界众生全都度尽,所以他就发了寿命无量之愿。先是自己寿命无量,乃至于以平等的心加被一切往生者寿命也无量。因地发了这个愿,果地上圆满实施,所以就特别的把他称为无量寿佛。那寿命呢,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都是佛菩萨表达一个数量的概念:阿僧祇呀,无量啊,无边啦,不可说呀,等等。这些“算数名”,我们都没有办法去想象它的数量有多大。所以讲到“阿僧祇”的时候、“无量无边”的时候,它实际上就是无量。如果勉强说,“实有量之无量”。但由于法身、报身是无量之无量,你的应化身也是——跟法、报二身 “不一不异”,所以应化身也可说是“无量之无量”。所以纵然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有像阿罗汉、辟支佛这样的神通,坐在一起共同来计算极乐世界民众的寿命有多长,那都算不清楚。所算的就像大海的一滴水,算不清楚的如大海水。他就是寿命非常非常长远。

最后就是一个总结性的讨论,来谈到光、寿的功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凝聚着无量光、无量寿两种核心功德:建立他名号的纲骨。为什么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止观双运呢?实际上是跟无量光、寿的功德施设有直接的关系。你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无量寿功德的那种作用就产生止的修行;那么同时又有无量光的照用,它就是观。所以你念佛就已经有大乘圆顿的止观功夫在里面了:止观双运了。你有止就必然有定,有观必然有慧:那定慧双资了。你定慧,有定就有寂,有慧就有光,寂就有照,寂照一如。寂的顶点就是无量寿,照的顶点就是无量光。在我们的修行当中,阿弥陀佛已经通过施设无量光、寿的这两个核心功德,把我们修行的一个过程都给设计好了。这个名号是依据着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现前一念的心性功德来建立的。现前一念心性的体性,它是真如实相,是凡夫众生跟佛平等不二的那种本质态。这就建立了我们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能够感应道交的一种心性基础。因为它是平等不二的,透过平等不二的、一体的心性关联,就能产生一个转换。这个转换是什么?就能令我们——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众生,把阿弥陀佛果地上所圆满证得的无量光、无量寿,转化为我们凡夫众生的无量光寿。也就能够使我们念佛众生光明、寿量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平等无异。

好,建立无量光、寿,他在那种自利利他的修行当中,就能显现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德用。由于这个名号有无量光的意思在里面,我们念佛的众生透过执持名号带业往生,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就会出现什么情况?由于这个光——前面讲到——它横遍十方,我们有无量光的德能,我们也能够横遍嘛,就能分身——无量的分身,到无量的刹土去。所以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就等于生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那么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也就等于见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透过这个无量光功德的显现——无量光是一个智慧的德能,它直接针对我们的无明。无明是黑暗的,如果有般若智慧的光明一照——千年暗室一灯照亮,它就能破无明。破无明等于是自己得度了。自己得度,度过了:你无明破了,你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也次第的可以告别了。这就能够自己度脱。好,你自己能够度脱,破无明了,那你就能够普遍的利益所有众生。为什么极乐世界的往生者能够“各以衣咽⒅诿罨保剿绞澜绻┭罘鹧剑克芄坏剿绞澜缙绽磺校锨蠓鸬馈⑾禄谏庑┎豢伤家榈牡掠枚际怯捎诿爬锩嫖蘖抗夤Φ碌南韵帧逑衷谕呱砩系囊恍┕Φ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