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24:06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 释普性  我们知道,佛陀在种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但佛教戒律并不是机械的教条,而是生活化的、理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说:”从原则上说,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戒律。但是,佛教的戒律,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佛教的戒律,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所以也是纯理性的。“(《正信的佛教》上,圣严法师著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

释普性

  我们知道,佛陀在种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但佛教戒律并不是机械的教条,而是生活化的、理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说:”从原则上说,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戒律。但是,佛教的戒律,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佛教的戒律,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所以也是纯理性的。“(《正信的佛教》上,圣严法师著)五戒是佛制戒律的基本戒,可以说,是整个佛教戒律的基础,也是佛教徒所应持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佛教对于戒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与众善奉行,凡是有害于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人类,乃至一切有情众生的事,都要在这五戒十善的范围之内,尽量不作,否则,就要尽量去作。作了恶是犯戒,不作善也是犯戒。“(《正信的佛教》上,圣严法师著)。  妄语戒是佛制五戒之一。妄语指的是心口不一、言不称实,以达到欺骗他人、蒙蔽事实真相的目的。可见,五戒中的”妄语“并非仅仅指向别人说假话、谎话,只要是以欺骗他人、蒙蔽事实为目的而所用的一切手段,都可称作”妄语“。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人心浮躁、唯钱是瞻的社会里,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精神活动的缺氧极不均横,妄语更是遍及一切,虚假广告,伪劣产品,甚至不实的新闻,哪一个与妄语无关?作为佛弟子,不仅要严护六根,不打妄语;更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戳破一切损害三宝、损害众生的”妄语“。

学习戒律条文,明确妄语戒

  妄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指出:”妄语的方法是自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理相妄语(现异惑众,表示已非凡夫的身行威仪,又如默认、暗示、点头、手势)等。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佛制中的妄语分为大妄语、小妄语与方便妄语三类。

  1、大妄语:  大妄语具有五个条件:  (1)所向是人:对人说妄语。如果我们和一只狗说妄语,它听不懂,那就不能构成犯妄语戒,所以讲妄语的对象主要是人。  (2)作人想:认定对方是人。  (3)有欺骗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4)说妄语:用口说出来,有时不必用口亦可说妄语,打一个眼色,甚至默认、暗示,点头、手势,或使用手写出来也是妄语;那就是说用一种欺骗的行为来欺骗他人,都是妄语。  (5)听者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中最重者,是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这都是大妄语,就是破戒,就不可忏悔,非堕地狱不可。

\

  2、小妄语:就是一般上的骗话,为了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利益说假话,还有骂架的粗话、挑拨离间、不三不四的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都称为小妄语。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3、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方便妄语。这里有个界限:动机是为了利人、利他,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比如说对身患重病的人,我们就应多安慰他,对他可以说一些诸如其所患之病无须担心、很快就能治好此类话语。方便妄语不犯戒。

结合自身实际,严持妄语戒

  明确了什么是妄语戒,进一步应该严格守持妄语戒。佛法不仅仅是用来学的,更重要的是要用佛法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  龙舒净土文中说:”世人妄语者,非以规利,则以避害。“可见,我们凡夫俗子之所以妄语不断,无非就是为了趋利避害,有利于自己的,就去做;无益于自己的,就不去做。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以搬弄是非为乐。他们不能发现自身的毛病,倒好像是专门长了一双发现别人缺点的眼睛,专爱说长道短。还有,现在的一些媒体与个别商家,为了眼前利益,借着现代科技的幌子,不惜造伪劣产品,打虚假广告。难怪有位颇得意的企业家酒后敢放豪言:”只要广告做得好,连垃圾都可以卖出去。“由此可见,严持妄语戒不仅指自己不打妄语,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够辨出他人所造作的妄语。

\

  1、随时反省自己  要不犯妄语戒,就要随时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说别人坏话的习惯,自己是不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打妄语?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属于佛法”八正道“中的”正命“?现在社会,颇有一些以打妄语为职业的行当,如某些所谓的声讯台、介绍所、职介机构等。正如济群法师所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符合法律和戒律的规范,在原则问题上切不可掉以轻心。由此类推,与偷盗、邪淫、妄语等戒律所禁止的行为有关的职业都是不如法的,不属于正命的范畴,学佛者不应盲然从事。“(《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济群法师著)

  2、诚信对待别人  佛教所说的不妄语,是要人们深信因果、言真语切、诚实有信,认为不合时宜或没有分寸的言辞都是人们解脱的障碍,对于求解脱道没有任何利益可言。我们知道,妄语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妄语的行为将导致许多众生误入歧途。他误导了众生,他自己也将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不仅能给他人以方便,对于自己来说,更是一点一滴地积累成佛的资粮。  有人把儒教的信等同于佛教的妄语戒,其实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做人不守信用仅仅是成不了大器,而佛弟子打妄语却要堕入三途恶道,如此悬殊的结果,其内容自然不可等同。在儒家的信和佛教的不妄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是为了入世,后者是为了出世;前者是做人之本,后者是解脱之缘;前者强调诚实,后者强调本分;前者在于立,后者在于破;前者不能包含后者,后者则包含了前者……无论是目的、态度、方法还是范围,前者与后者都是不同的,而其不同的根本处则在于后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出世和解脱。   3、善于分辨真妄  过去,做假药、卖假货的人,多少还有一点良知;现在有一些堕落的宗教团体,经常在宣扬云彩、甘露的灵异,这不但是佛菩萨的难堪,同时也造成自己欺世取利的妄行。尤其一些自称活佛、大师的人士,常夸示说自己有神通、有灵异,说自己已悟道,已证得某果位,以此来博取他人的信赖,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是最严重的大妄语,这就如犯了无期徒刑,会堕落无间地狱,永无出头之日。我们佛弟子,不能为其表象所迷惑,而应该用佛法的智慧加以析别,还正信于世人,还真实于世人,还诚信于世人。

结语

  在当今社会,受持妄语戒,不仅包含个人之间不说谎话,不进行欺骗,提倡人际之间的诚信关系,而且也应反对国际间制造谎言、以讹诈和恐吓的手段达到政治企图的做法。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种种问题。在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背后,是人们精神的空虚,道德的滑坡,这业已成为当今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另外,恐怖主义的盛行,民族矛盾的加剧,国际交往的失信,也是与高度物质文明极不协调的”怪胎“。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应当发挥佛教教义和戒律在提高人们的精神情操中的作用。佛教戒律,为便于现代人接受,完全可以适应时代的特点,对人类道德作出新的解释,以推进人类文明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