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如来的八种音声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1-12 09:27:01
如来所得的这八种音声,这自性本具的。《梵摩喻经》里有说:「八音为:一、最好声,其声哀妙」。这音声好听,像音乐一样。哀,在中国古代里面叫雅乐,多半用在祭典里面所唱的歌。「二、易了声,言辞辨了」,不是很深,你听了都能够听得懂。如果听不懂,就不能产生教化众生的效果,一定要现前众生能听得懂,这一点要知道。讲经讲给谁听?讲给现在大众听。现在大众是什么程度?你讲深了他听不懂,听不懂不就白讲了?我这个年代,我们

如来所得的这八种音声,这自性本具的。《梵摩喻经》里有说:

「八音为:一、最好声,其声哀妙」。这音声好听,像音乐一样。哀,在中国古代里面叫雅乐,多半用在祭典里面所唱的歌。

「二、易了声,言辞辨了」,不是很深,你听了都能够听得懂。如果听不懂,就不能产生教化众生的效果,一定要现前众生能听得懂,这一点要知道。讲经讲给谁听?讲给现在大众听。

现在大众是什么程度?你讲深了他听不懂,听不懂不就白讲了?我这个年代,我们初出家的时候,当小和尚,老一辈的一个老法师,有一个法师讲《楞严经》,照古注讲,很多听众听不懂。对老和尚很恭敬,恭敬礼拜供养。老和尚把他们看作上宾,那是富贵人家,达官贵人,老和尚招待他们。这些人说,老法师,你的经讲得真好,可惜我们都听不懂。老和尚很得意,「我讲的经,你们要都听懂了那还值钱吗?」你看那个对答很妙,听了真妙。讲的经没听懂就等于白讲了。听懂那叫契机,他没听懂,你理没讲错,你不契机。契理不契机,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废话;契机不契理,那叫鬼话,妖魔鬼怪讲的,那不是佛讲的。我这个讲的你很好懂,现在人一听就明白。一个是讲鬼话,一个叫废话,不浪费时间吗?理没有讲错,言语大家都能听得懂,这个才管用,才能叫大众得利益。所以,言辞辨了,易了声重要。

「三、调和声,大小得中(闻者和融,自然会于中道之理)」。这一句不容易,确实只有明心见性这些大修行人有这种功夫,普通人做不到。音调和雅,音量得中,让听众他能体会到所谓是弦外之音。说的人要有功夫,听的人也要有程度,没有这种程度,听的人,还是印光大师所讲的诚敬,心浮气躁的人,佛来讲都没用处。没有恭敬心的、对圣教有怀疑的,那都非常困难,他本身有严重的障碍。

\

第四个,「柔软声,其声柔软(闻者喜悦,舍刚强意,自然入律)」。这个我们世间人可以能做到,跟上面合起来,柔和音。《还源观》上教导我们,处事接物待人要柔和质直,质直就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态度要柔和,我们一般讲平易近人。对待人平等,自己真正能够谦卑,能够尊重别人,与别人很容易相处。这是处世待人基本的态度,菩萨统统具足。

第五,「不误声」,误是误失,就是错误,言语没有错失,「闻者各得正见,离九十五种外道之邪非」,这九十五种外道邪非到后面会讲到。《华严经》跟《般若经》讲九十六种外道,那一种从哪里来的?那一种是佛教里面的阿罗汉。你看,大乘里面把阿罗汉算作外道,第九十六种外道。为什么?那是佛法,但是是小乘佛法。如果执着小乘,不再进取了,就叫他做外道。小乘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回小向大,要入大乘,那就对了;小乘就很满足,那就错了。

第六种,「不女声。其声雄朗,闻者敬服」,听到的人尊敬你、服你,「魔外归顺」。魔王外道听了你说法,都愿意来皈依,都愿意来向你学习,顺就是向你学习的意思。

第七「尊慧声,言有威肃」,有威严、有严肃,「如世尊重」,就是世间人对你特别尊重。「有慧人声,闻者尊重」,有智慧的人,他的音声让别人听到都会尊重、会欢喜。为什么?智慧人所说的都是正论,没有废话,没有错误的知见,让人听到,你看「智解开朗」,听到欢喜。开悟的人当然没有问题,没开悟的人怎么办?经书读多了就行。你常常去念,念多了印象深刻,我们错误的知见就少了,正知正见就多了。这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众生,他们虽然还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用的妄心,可是他天天不离经教,每天都在学习。所以学习得很像,天台大师称他们为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佛。不是佛是什么?佛用真心,他们用妄心,他没用真心。可是妄心里面全是佛法,虽是妄心,还好像是真的。所以,四圣法界叫相似即佛,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等级,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这是尊慧声。第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闻者皆证甚深之理)」。这一条也是只有佛才有,一般人没有。他的音声能震动人心,能震动烦恼,能叫人开智慧。这是《梵摩喻经》上所说的。

\

下面,「又八音者,嘉祥师云」,第一个是「响」,第二个是「彻」,响是声音响亮,第二个是彻,彻是属于明了,通常我们把清彻连在一起,清彻,清净明了的意思。第四个「柔」,第五个「哀」,第六个是「亮」,第七个是「和」,第八个是「雅」,这是嘉祥师说的。「畅者,说也,申说也。如《阿弥陀经》曰:其音演畅五根五力等等」,这是《弥陀经》上,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其音演畅。极乐世界基本的这些教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这在凡圣同居土里头常讲的。「妙声者,妙法音声也」。「弥陀具足八音,以演说妙法,故云八音畅妙声」,这一句就是赞叹阿弥陀佛说法音声的圆满,这是世尊的赞叹。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