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四种人的苦与乐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24 09:25:15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人可归纳成四种,是哪四种人呢?有人先苦而后乐;有人先乐而后苦;也有人先苦而后苦;更有人先乐而后乐。如何是先苦而后乐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贫穷卑贱,或是以杀生为业的屠户,或是工匠的后代,或生于信奉邪师外道之家,衣食经常短缺匮乏。即使出身寒微却无邪见,心中具足正确的见解,认为:世间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来世,有沙门、婆罗门,有父、有母,也有阿罗汉等

四种人的苦与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人可归纳成四种,是哪四种人呢?有人先苦而后乐;有人先乐而后苦;也有人先苦而后苦;更有人先乐而后乐。

如何是先苦而后乐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贫穷卑贱,或是以杀生为业的屠户,或是工匠的后代,或生于信奉邪师外道之家,衣食经常短缺匮乏。即使出身寒微却无邪见,心中具足正确的见解,认为:世间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来世,有沙门、婆罗门,有父、有母,也有阿罗汉等已获法益的圣者,世上也有善恶果报。

若见到豪门贵族,便知是过去广行布施和不放逸的善报;如果遇见衣食匮乏的贫户,便知此人过去未曾行布施之德,因此常处贫贱。同时反省自己:;我今生如此贫贱,衣食短缺,都是由于过去不知修善积福、诳惑世人、行为放逸,造作种种恶业,招感今生贫穷下贱,衣食不充。所以当见到出家沙门等修善之人,便至诚忏悔,改往修来;若有多余财物,便与人分享。此人命终将投生善道,如果投胎为人,生于富贵之家,不虞匮乏。这就是先苦而后乐的人。

\

何谓先乐而后苦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在豪门贵族,或是刹帝利、婆罗门、长者等高贵种姓,或是衣食丰足的富贵人家。但是却常怀邪见,不是执着人死如灯灭的断见,就是认为人死后还是会投胎为人的常见,因为有这样的见解,所以认为:;世间没有施者、受者;也没有今生、来世与父母,世间更没有阿罗汉或证得果位的圣人,也没有善恶果报。

由于这样的邪见,如果见到富贵人家,心中便想:;此人恒久以来就拥有这些财宝,也认定男子永远是男子,女人永远是女人,畜生永远是畜生。既不布施也不持戒,若见奉持戒律的出家沙门、婆罗门,反而瞋心大起说道:;这人真是虚伪!哪里应该有获得供养的福报呢?这样的人往生后便会堕入地狱;如果投胎为人,出生贫户,衣食不足,挨饿受冻,衣不蔽体。这是先乐而后苦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先苦而之后仍苦呢?有些人生于贫贱人家,或以杀生为业的屠户,或工匠之家,乃至衣食不济之家。由于思想偏邪,恒常落入断见、常见等邪见,心中认为:;世间没有施者、受者,也没有今生、来世的善恶果报,也没有父母,更没有阿罗汉等证得果位的圣者。所以不乐布施,也不持戒。如果见到出家沙门等修行人,便起瞋心;如果看到穷人,便说此人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是贫困;见到富人,便说此人长久以来都如是富贵;看到为人父亲的,认定此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为人父亲,见到作母亲的,认为此人从往昔至今都是为人母亲。这样邪见的人往生之后,便堕入地狱受苦;如果能够生而为人也是极为贫贱、衣食缺乏。这就是先苦而后苦的人。

如何是先乐而后乐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于富贵之家,或是刹帝利、梵志种姓;或生于国王、长者种姓,出生豪贵,一生衣食财物丰足,具足正见,更无邪见,心中如是认为:;世上有施者、也有受者,有今生、也有来世,有出家沙门、婆罗门,也有善恶果报,有父、有母,有阿罗汉等圣者。若见到财宝多饶的富贵人家,心里便想:;这是往昔广行布施感得的善报。如果看到贫贱人家就思惟:;此人过去没有布施,才会如此贫穷;我现在应该随缘广行布施,以免将来生于贫困之家,因此常以欢喜心慷慨布施。若见出家沙门、修道之人,必定恭敬问讯,尽其所能供养所需的衣服、饮食、卧具与医药等。此人寿终之后,将投生天界;如果投胎为人,出生富贵人家,财宝丰足,这就是先乐而后乐的人。

此时,有一位比丘?禀佛陀:;我观察世间的众生,有些众生今生先苦而后乐,也有众生此生先乐而后苦,或者今生先苦而后苦,乃至于这一生先乐而后乐。

佛陀回答比丘:;的确有这样的因缘,让世间有些众生,在今生先苦而后乐,也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是先苦而后苦,也有众生是先乐而后乐。

\

比丘请示佛陀:;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众生在此生中,有先苦而后乐,先乐而后苦,或者先苦而后苦,乃至于先乐而后乐的差别呢?

世尊进一步开示:;诸位比丘!假定人寿百岁以春夏秋冬来区分,有时修善积福做诸功德,有时起种种邪见造作恶业,便会在之后随不同时间因缘,呈现不同业报,例如冬受乐,夏受苦。倘若在百岁中年以后,广积福德,未曾造恶犯过;然而中年以前,曾经因为邪见而造不善行,就会先受罪报而后享用福德。如果年少时修善积福,却在年长以后造作恶业,来世,年少时先享用福报,年老之后就必须承受罪报。若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都作恶多端,来生从生至死都是贫贱寒苦;若一生皆广行布施供养,来世从年轻到老都生活安乐。诸位比丘!由于这样的因缘,而有先苦后乐,先乐后苦,先苦后苦,先乐后乐的果报之别。

比丘说道:;世尊!如果有众生希望先乐而后乐,应当常行布施供养,当得先乐而后乐。世尊回答:;是的,比丘!如你所说,如果想要成就涅槃及证阿罗汉,乃至于圆满佛道,应当乐善好施、修诸功德。你们应当要依此学习。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后,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一)》

省思:

古德云:;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世间人希求算命改运,却不知道在因上努力断恶修善,清净身口意三业。因果之理,历然不失,不论贫富贵贱都是自作自受,不由他人。所谓;祸福由因,转变在缘,唯有把握当下,端正知见、布施培福,才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光明再增光明,掌握、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