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另 一 种 出 家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25:21
爱人去世一年至今,在极度的苦闷中读了一些书籍。从“四书”到佛学;从王国维、梁漱溟到丰子恺……读得多了,便觉着似乎渐渐悟得了一点点人生的“真谛”。在这个有点急迫或者说近乎茫然的找书和读书的过程中,一位从爱人的朋友圈里“继承”下来的师父给予了我不少的指导。师父研习佛学多年,对于儒家文化也有着较深厚的功底。他在我突然遭遇这场人生变故的时候,教给了我许多勇敢面对的办法。我能一步步走到今日,现在想来,多亏了

爱人去世一年至今,在极度的苦闷中读了一些书籍。从“四书”到佛学;从王国维、梁漱溟到丰子恺……读得多了,便觉着似乎渐渐悟得了一点点人生的“真谛”。在这个有点急迫或者说近乎茫然的找书和读书的过程中,一位从爱人的朋友圈里“继承”下来的师父给予了我不少的指导。

师父研习佛学多年,对于儒家文化也有着较深厚的功底。他在我突然遭遇这场人生变故的时候,教给了我许多勇敢面对的办法。我能一步步走到今日,现在想来,多亏了当时那些救命稻草一般的建议。在心灵于苦难中挣扎的一年里,我依赖着师父和他那带有终极关怀的人文思想,一路走来。从开始的跌跌撞撞,到如今的从容不迫。其中的艰辛、痛苦以至于到后来发自内心的那种清凉和喜悦,真的是无法言说!

记得在那些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无数次地感觉到死亡正在向我一步步地逼近!世界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和蔼与可亲。除了爱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值得我所眷恋的呢?于是,心如死灰的我开始静静地等待着那个终极结果的来临。

但事情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简单。因为每次痛苦到几乎要窒息过去的时候,灵魂深处的那个我却在顽强地与死亡做着拼死的抗争。这是否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呢?我懒得理会,继续在痛苦中放纵自己。而此时,心灵似乎却在痛苦的不堪重负里升腾起了一丝丝可以唤作希望的东西。

看来死于我暂时是不可能的了,那便只有振作起来。于是不只一次地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从此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挣扎在想念爱人和回忆那些已然梦幻般飘离的日子里。带着遍体鳞伤的身心,我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康复之路。

有朋友建议,让我找些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做做。但什么才能分散我极度痛苦着失去爱人的这种注意力呢?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的时候,我便开始漫无目的地给储存在手机里的那些号码发送短信,希望能从对方的手机里得到一丝慰藉。被我打扰的这些朋友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回复过来,当然,每一条短信都是那样的情真而意切。有鼓励我振作起来的;有给我身体康复建议的;还有跟我讨论人生哲学的……可能是不经意间吧,我的某条沉重的短信带着无尽的忧伤落到了师父的手机里。现在想来真是庆幸,若没有当时那指缝间的不经意,我哪里能够得到这之后师父无数次语重心长的教诲?记得当时在翻看朋友们回复过来的短信时,一条信息清晰地出现在了我的手机屏幕上:“吹过的风你可能留住?淌过的水你又往何处找寻?事过境迁,往事如烟!其实生命本就是一列向前行驶的火车,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上车的人都能和你一起旅行到终点。现在他到站,该下车了,你不妨松手,让他安心地下去。”

反复读着这条短信,心里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后来我似乎又发过去数条短信,写些什么内容,现在是想不起来了。倒是师父的回复几乎每一条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把爱恋化作动力,为所有的人,好好生活下去。苦闷的时候,不妨找些自己没有读过的书来读读。”

忽然想起“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句话。是啊,看看书吧!这些年由于忙碌着工作、生活和照顾爱人,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和书本渐行渐远了。工作后的几年,读书于我简直成了一种奢望。依稀记得把自己的心情放逐在那些铅印的字里行间时的那种快乐。而此时,可能也只有这种久违了的愉悦才能令我几近崩溃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哪怕只是片刻,想必也能缓解我被痛苦折磨得面目全非的心灵。于是问师父有没有可以推荐给我的书籍,师父答复了,简短而清楚:“试着看看‘四书’如何?”这倒是个好主意,想到这些曾经被我束之高阁的经典里,游走着许多千年的圣人,他们的思想或许可以给在痛苦中挣扎着的我一些启示。我翻开了《中庸》,继而是《大学》,《孟子》和《论语》。

先哲们富有哲理的言语确实带给我了不小的震撼!在我想要放弃生的希望的时候,却无意中从他们那里窥视到了人生的另外一面。这一面似乎只有生的快乐!原来人生还可以有这样的气势磅礴;原来小爱可以籍由着智慧的自我反思而升华成为大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气,把我对人生得失的万般计较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卑微。那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过的君子,他们在人生的最高境里,唯一体会到的是活着的酣畅与淋漓。那是一种顺应天命而又不乏积极进取的对于生的态度,也是一种随缘任运的豁达与大度。那种境界里看不到我现在所承受着的这般苦难与煎熬……

以往听别人说起中庸之道,总认为那不过是左右逢源的另外一种阐释。等我真正用心灵去与圣人交谈之后,原本那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就因为自身的无知和偏见而显得荒谬可笑了。在圣人的指引下,我仿佛就要寻找到那失落已久的心灵天堂……

当然,康复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泥泞,它不会因为我与圣人们的对话而突然变得平坦起来,但却会因为我在某段文字里与他们产生的共鸣而给我一些如何应对坎坷的启示。

没有爱人的家,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了。每天下班后,坐上单位的班车,便开始了一次心灵的小小旅行。隔着车窗玻璃,一路看着风景,整理着似乎永远也理不清楚的思绪。想到此时的家,对我已没有了爱人在世时那种强烈的吸引力。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啊!让我在无论如何疲惫的身心状态下,也要想到一刻不能停地赶回去,因为,那里有我的爱人在等着我。而现在,这一切突然变得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痛苦在回家的路上了。看着车来车往,看着过往行人,一任思绪在漫无边际地徘徊,忽然觉得这个世界是那样的与我无关。我的痛苦被淹没在这滚滚的红尘里,没有人理会!

一遍遍伤感着自己因丈夫亡故而破碎了的家。此时的家于我,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想到脑子里快成为一片空白时,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大学》里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那个家。圣人们对于家的概念可是和我理解的一样呢?我在心里问自己。隐约感觉不是,但确实又说不清楚二者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区别。不过回想当初自己在享受着家给予的千般温暖时,国和天下这两个概念却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视线。

\

苦闷再次袭来时,最好的对付方法便是赶快翻开那些承载着圣贤们思想的书籍。先不管此家与彼家的困惑,还是先问问他们人的生与死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但圣人无言,依然只以那行行的铅字默默地注视着我。

总会有难过到要死的时候,这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师父。于是根本等不及问他在哪,是否有空这样的客套话,便忙不迭地把自己当时所有的心情和感受一股脑儿地发送给了他,然后怀着十二分的希望,等待着他为我指引出一条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路。师父的回复依然简单而充满智慧:“比对一下数月前的你,是否发现有了某种新的改变?圣人非无言,而是你的心量还未完全打开。”什么意思呢?我仔细琢磨了起来。

回想一下在身心倍受煎熬的这一年多里,师父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话语为我搭建起了一艘小小的渡船,这里成了我心灵最好的休憩港湾。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船上只顾望着自己滴血的伤口感叹,而全然忘记了船的行进方向和周围变幻了的风景。等稍有气力抬眼望时,渡船已在不知不觉中载着我驶进了一片宽广无比的水域。而我的伤心,似乎也不如之前的那般撕心裂肺。这是否就是师父所言的我的改变呢?

于是明白,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都是会发生改变的,所不同的原本只是时间上的快慢而已。看看那些如年龄和外貌等显性特质的改变,世间又有哪一个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流转?即便是说到人的思想,改变也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得了的。回首心灵来时路,我的改变就显得强烈而急剧许多。如果人生真如师父所言是一列向前行驶着的火车,那么我现在应该是被这列火车载到了一个险峻的拐弯处。一路前行,看贯了车窗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风景,多少感觉有些乏味和无奈。待到生命的拐弯处来临时,才忽然意识到,原来车窗外还有另外一种我不曾见过的风景。只是这道风景暗藏于地势险恶之处,它需要我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攀爬过险峻之后,才能看到它的绝美。

想来爱人是决意要让我独自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了!

我似乎感觉到生命的无比珍贵之处了!它一直在以不断变幻着的人生风景,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体会着生与死的相续和必然。在生命风景的最绝处,生与死的过渡是那样的自然而流畅。它所引起的种种“眩目”,原本只是由于我们自身对于它的困惑、计较和万般的阻滞。而生与死从来就没有在意过我们对于它的种种“刁难”,只是一如既往地为我们展现着它自身的完满与丰盈!

原来生命真的还有另外一种意义。深入它,我们才能够体验它;但只有超越它,我们才能够审视它,然后进而看到生与死的圆融和完整!

师父告诉我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它能决定这个人一生的大致轨迹。

如果说跟爱人一起生活的十年,我的人生观是透过他才能折射出光芒的话,那么现在,我的人生观却可以真真切切是我自己对于人生和周围的一种态度。爱人用他的死告诉了我许多之前我不曾细细思考过的人生哲理;他用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为我开辟了一条可以经由不断地自我超越而走向无限的光明大道;他用他和我一起生活过十年,帮我沉淀出了一种对于生与死的全新理解和把握!

“尔报我以死,我答尔以生!”原来生与死的意义是要在不断的交替中才能够显现出来;原来它们俩是要在彼此的对视里才能够显现出自身的存在;原来生命的完美之处恰恰就体现在生与死所构成的全部完整里;原来它们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正如白天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黑夜!

所以,爱人并没有“死”,他只是继续前行在生与死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段落里。尽管我现在还看不到那个段落里的风景,但我却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在那里,还在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与我同行!

想必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探求的关于生与死的意义?它似一条奔腾不止的河流,从开始流淌至结束,然后再开始,再结束……而在每一次的流淌里,我们都经历了它的整个过程。

如果能够了悟到暗藏于生与死之中的这种种微妙,那我们在观赏人生风景时,怎么会有那许许多多的不快与困惑?又怎么会有生与死之间的种种隔阂与纷挠?

因此,在生的段落里,不妨好好把握住每一个当下。活在当下,爱在当下,体验在当下,这样的人生才会是实实在在的。走出过去而又不脱离过去,我们亦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同时,这种新的生活也才会是充满希望而快乐的!

我,似乎寻得了一点点“孔颜乐处”。

生与死的问题想清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家、国和天下的意义了。

三者原本就是一种相生相续的过程和状态。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划分,才使得它们有了层级上的区别。若以生死一体的本然审视之,它们三原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人愚痴,在物我对待中迷而不知返,于是家、国和天下之间才被划上了深深的鸿沟。平常人只是通过家来构想着拥有国与天下时的无限风光和满足;可是他们却从来不会想到,其实自己一直觊觎的国与天下,原本从一开始,就只是家的另外一种翻版和延伸!

想来圣人真的是伟大,因为他们早就看出了三者间的同一。他们打破了所有外在形式的牵绊和束缚,只用自己的本真心灵,去体悟三者间的浑然与天成。于是,家、国、天下在他们那里被升华成为了一种气度和超然。圣人用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方式,把三者勾连了起来。而我们只有寻着他们的脚步,一点点地去思考,去领悟,才能最终感受到那种照见一切事物本然之后的轻松与快乐。

这样想来,我的家其实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消亡。我经历过它,并且凭借着它慢慢展现出了自己生命的本怀。而今,它只是转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变成了一种刻于我记忆深处的永恒;而我的本怀,却因此而越发地彰显了出来。正如生与死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一样,家的聚、散、离、合也从未有过彼此间的分离与背叛!其实,家依然在那里等待着我!它表面上的消失,只是让整个世间一下子凸现在了我的眼前,而这种凸现反过来又让我把自己对于家的所有情结和爱恋泛化开去。于是,这世间便成了我的家,成了我在生的段落里的最好归宿!

想到此处,心中不免释然!

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面对家的聚聚散散,那么,其实家无处不在;家不在无处!

这,可是另一种“出”家呢?待我问问师父。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