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发扬佛教──为和平而团结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7 09:24:01
一.如何和平 (一)以无我观致力和平《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盖“我”为纷争之源。因“我”而自私,因“我”而执着,因“我”而爱染,因“我”而纷争。“我”之一念,令人永不安宁。《法华经》譬喻品说:“我见太重之人,喻如饿鬼。”故欲求世界之和平,必须无我;无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和平。佛陀开示比丘云:“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有我执而起爱

一.如何和平 

(一)以无我观致力和平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盖“我”为纷争之源。因“我”而自私,因“我”而执着,因“我”而爱染,因“我”而纷争。“我”之一念,令人永不安宁。《法华经》譬喻品说:“我见太重之人,喻如饿鬼。”故欲求世界之和平,必须无我;无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和平。

佛陀开示比丘云:“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有我执而起爱染,树叶与己无关不起爱染故也。”

为了唤起世人舍此执染之错见,佛陀说法时,即以“缘起无我”之正见,纠正众生以自我为中心之谬见,进而以无我之实践利益众生,以无我之精神处事待人。因为无我,则无对待;因为无我,则无颠倒。故“无我”所招致之和平,乃根本之和平。

(二)以慈悲行实践和平

慈悲是佛法之根本,《法句经》云:“众生皆畏死,无不惧刀杖,以己度他情,勿杀勿行杖。”吾人若能彼此易位,若能视众生如己,则实践慈悲不难。

中国南北朝时,佛图澄为救度被残害之无辜百姓,以慈悲化度视人命如草芥之石勒、石虎,普救天下苍生,即脍炙人口之一例。一切法若无慈悲,皆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则皆佛法。

吾人如有此共识,当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当见不欢时,即能以慈心施予安乐。《涅盘经》云:“慈息贪欲,悲止嗔恚”。人人能以慈悲相待,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果能如此,则世界才能和平。

(三)以尊重心谋求和平

人人都喜欢被人尊重,郄容易忽略去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佛法在恭敬中求”是学道的基本要件。每一个人生存的空间都有其发挥一己之长的地方,就如眉毛在人的颜面上,与眼睛、鼻孔比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功用,但微妙处就在少不了它,否则人的颜面就不像个人。中国的古人一直主张:君子不为苛察,要敬人、爱人;记人之长,忘人之短;要扬人之善,勿讦人之恶。

五指互相尊重,才能团结一个拳头,一个拳头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谋求和平。

中国战国时代为人称颂的“将相和”故事,即蔺相如尊重廉颇,并得到廉颇尊重之回报,赵国文武大臣得以和平相处,使赵国能避免强邻的侵扰,迄今仍为化戾气为祥和之范例。

佛教的信仰,念佛拜佛,都建立在尊重上。没有尊重,彼此猜忌,彼此贱视,焉能和平相处?信徒尊重三宝,佛教才能和平有序。没有尊重的和平,不能持久;欲图持久之和平,必须建立尊重之心。佛门大众若能互重互敬,团结一致,则祈愿世界和平当非难事。

(四)以平等心进取和平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初成道时,即宣告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此一生佛平等之宣言,实为万亿众生得救之明灯。

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佛陀常说:“我不摄受众,我亦是僧数。”佛陀常为有病比丘洗涤衣履,给失明弟子穿针缝衣,向初学比丘忏摩,佛陀以平等心与僧团大众相处,实践平等心,从未以统治者自居。

《杂阿含经》里的四不可经,也说明平等的原则。佛陀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男女皆能为僧”、“四姓皆可出家”、“不轻后学”等主张,处处都树立了佛法的和乐、平实、平等的风范。

吾人要见世界和平,必先呼吁普世之人建立平等心,大国小国平等相处,各种族平等相处,唯有平等心才能进取和平也。

二.如何团结 

要和平,必须团结。团结之口号,人人会喊,但付之行动,实非易事。因为人人要别人和我团结,自己郄不肯与人团结。不团结,一盘散沙,没有力量,怎能和平?试申述团结之道如下:

(一)容纳异己才能团结

\

人性之弱点有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之病。因为不能容纳异己,所以难以团结。语云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拣细流。不能容纳他人不同之思想、言论、风格,怎么团结?

中国历史上,齐桓公能用敌方的管仲,故能称霸中原,而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誉;唐太宗之所以能称为明君,不仅因他团结敌对之人,更能用不同政见之贤臣,故有大唐盛世,迄今华埠之唐人街所以念念不忘也。当初布什和里根竞选总统提名,不幸落败,里根罗致为副手,彼此兼容,故彼此皆能成为一代之雄。联合国大厦矗立于美国土地之上,设若美国不容异己,何能有此组织?美国能容世界上不同之种族,故美国能成其大。

佛教乃世界上最无排他性之宗教。佛陀组织教团,“四姓出家,同为释民”;刹帝利之王子,首陀罗之贱民,佛陀同样看待。拜火教的大迦叶,好玄论的迦旃延,佛陀皆能摄受为僧团中的中坚。因为佛陀容纳异己,故十大弟子各有专长,才有千二百五十人皆能得道之美谈。“万花齐放,百鸟争鸣”,人类真能做到,必能成为美好人间,“容纳异己,罗致十方”,大家有此心胸,必能发挥团结力量。

(二)分工合作才能团结

人之身体,眼耳鼻舌,各司其职,如眼看耳听等,分工合作使人体发挥其功能。现代社会科技学术,亦重集体创作分工合作,如建筑之分工,如管理之分层,越分越精,越分越细。凡一事业,无不集多数人之努力以完成,所谓分工合作,正体现团结精神。

佛教传播两千余年,因其教义适应各种人士根机之需要,故分有南北传部派之不同,显教与密教各家之差异,此本很好之现象,惜两千多年来,佛教前辈只知分工,不知合作,形成互相排斥,互相非难,同为如来一代时教,禅与净之不容、南北传之法执、僧俗之异见、显密之分界,使佛门不能团结,各方多事。若效法六根之分工,团结为一身,如百川流入大海,沛然莫之能御。

经云:“有因有缘世间集,无因无缘世间灭。”世间乃众缘和合之世间,如水与土,平常物也,但将二者合制为佛陀圣像,则尊重无比,此亦和合为贵之明证。

眼前乃一多元交流沟通之时代,凡一切学术、思想、主义、宗教等,尽管不同,但能互相融和,相互合作,即能实现团结、实现和平。

(三)充实力量才能团结

所谓团结,没有力量即不能团结。昔年梵蒂岗呼吁世界和平,即有讥嘲者问说:“教宗有多少军备?”当然军备不是唯一力量,但充实力量为团结之资本,殊无疑义。

佛陀住世时,中印度摩竭陀国为一新国家,正拟攻打毗舍离城之时,求教佛陀致胜之道,佛陀阐释治国七法不危之道,治国七法,即为充实力量,即为团结一致,有团结力量,方能谋取和平。

中国儒家有“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思想,佛教亦有自觉自立自强之主张。佛教之参禅念佛持咒之修行,皆为充实力量以抗拒烦恼忧苦。《八大人觉经》云:“菩萨常念广修多闻,增长智能,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吾等佛教徒,有以智能充实自我力量,有以信心充实自我力量,有以慈悲充实自我力量,有以愿力充实自我力量。有力量自能团结,有团结才能和平。

(四)牺牲奉献才能团结

今世之人,人与人曰要团结,团体与团体曰要团结,国与国间曰要团结。其实彼此间唯利是图,钩心斗角,能团结者几?团结之道,首赖牺牲奉献。

佛陀因地修行时,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如此牺牲,才能赢得众生尊敬,有尊敬才易于和谐团结。

今人为一己之利,争得对簿公庭,六亲不认;为一己之见,争得恶颜相向,视如冤仇。一句话不顺耳,终身怀恨;一名称不能改,万般皆苦。如此执着,如此计较,些许牺牲不愿,一点奉献不甘,欺凌压迫显示权力、攻讦伤害表现威风,如此行径,只有招来怨恨与报复,怎么团结?不能团结,又焉能和平?

团结必须和谐,和谐必须团结。团结必能和平,和平必能团结。

当此天下扰扰暴力频频之际,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揭橥“为和平而团结”之义,相信我佛大度包容万法平等之精神,必能逐渐为世人认同,创造一圆融和谐之大千世界。(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