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6 09:27:49
(9)《菩萨璎珞经》中云:;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10)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菩萨戒的得戒师是释迦牟佛,羯磨师为文殊菩萨,教授师为弥勒菩萨,一切如来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经佛菩萨次第相传,由罗什大师传到我们的出家法师。(11)受菩萨戒条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须真心发菩提心,切实行菩萨道。发菩萨愿。其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碍)。从生至生不失(菩萨戒体),因此,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菩萨璎珞经》中云:受持菩萨戒者;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是说有人受了菩萨戒之后,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即使犯戒也原声本人未受菩萨戒的情况,更胜外道。

(1)菩萨戒是三皈、五戒、十善之展开和提升。同时三皈、五戒、十善是一切大乘戒律的基础。使我们必须应该受持的。受菩萨戒是现在始,至尽未来劫,生生世世皈依三宝。与尽形寿(今生今世)的三皈五戒、皈依三宝不同。且菩萨戒以三聚净戒为中心,即: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摄善法戒(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往生佛国净土圆成佛果。

(2)受戒持戒是为法界一切众生而持,在一切众生上得分,而犯戒是针对少数众生而犯,犯戒是行菩萨道过程中而犯,股经云:;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因受戒者自然契入同体大悲。例如: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果。念一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受戒者念佛的力量极大,引诱菩萨戒体故。受戒后或念佛、持咒、为众生回向,或印经书、放生、财法布施,或请法师讲经。或精进修行,修六度万行等等,种种方便度化。

(3)受戒者诸佛护念,如药师佛十二大愿,受戒破戒者药师佛加持护念,使戒体清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亦加持护念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亦加持提携受菩萨戒者。《佛说延命地张菩萨经》亦云:地藏王菩萨亦护持菩萨戒者,不仅让其世间吉祥如意,且加持速证涅槃。

(4) 受戒持戒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上品往生,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上三品为大乘菩萨根性者往生。

(5)受持梵网戒者《梵网经》云: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6)受持菩萨戒是重在积极的行善,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止恶。进而愿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自利利他,的究竟解脱,圆成佛果。

(7)菩萨戒是有犯不失的,受戒者命终不失戒。犯重戒、重罪,戒体自性光明暂时被遮盖,但由于忏悔、诵经、念佛等修持力,不舍菩提心。而且有缘仍可于今世或后世重新增受戒,有种种因缘仍可恢复戒体(菩萨戒亦可多次受,使戒体坚固)。况且每半月半月诵戒,以利自观受持。

(8)《梵网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菩提心是我们本性具足的,通过受戒只是恢复自性本有的功德。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敢于承担荷担。受持菩萨戒,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德,愿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9)《菩萨璎珞经》中云:;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

(10)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菩萨戒的得戒师是释迦牟佛,羯磨师为文殊菩萨,教授师为弥勒菩萨,一切如来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经佛菩萨次第相传,由罗什大师传到我们的出家法师。

(11)受菩萨戒条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须真心发菩提心,切实行菩萨道。发菩萨愿。其二.无障戒之恶,无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极逆等罪。

(12)优婆塞戒也称在家菩萨戒或初发心菩萨戒,是渐戒(包括瑜伽菩萨戒),必须先三皈五戒后方能受戒。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发大菩提心,发菩萨愿,行菩萨道。无种种极恶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条件是但解法师语。梵网菩萨戒对出家及在家均可受之。只是具体戒条解释不同。(如:出家完全断淫。在家斋月斋日不淫等)。优婆塞戒可进一步受梵网菩萨戒。

《梵网经菩萨戒》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去道场殊胜,譬如大鹏一飞过十万里,菩萨戒心亦复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弥侍一罗汉而行,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此阿罗汉返身恭敬,为担衣钵,让路而行,可见小圣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阎浮提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以彼运心广大敌。四者,功德殊胜,受小乘戒,譬如之萤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萨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圣外道,以戒的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故。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在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携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江为酥*变大地作黄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内广度群品故。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故,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萨戒已,既获如是殊胜功德,各个善守护持,于行住坐卧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长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以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萨,即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

走出误区,求戒受戒,稳步迈向极乐世界!大众对受持菩萨戒有两个误区:第一个是:误认为菩萨戒高不可攀,与凡夫无缘。由上可知,一切众生乃至包括畜生等三恶道众生皆可受持。《菩萨璎珞经》云:;众生不受持菩萨戒,木头无益,畜生无益。畜生虽不了解法师语,但一经入耳,永为道根。为将来种下菩提成佛之因。

第二个误区是:误认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间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经中说:;一切无非因果。但冲没有说过罪加一等!佛、菩萨慈悲处处呵护众生,从不加罪于众生。而还在许多经典中告诉我们犯戒忏悔的方法,我们依教奉行,不要听从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间法随便套用于佛法之上。

《梵网菩萨戒经》是大乘经律。是特别法门。踏同于般若、华严、净土、唯识等大乘了义法门。它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它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的合力法门。

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节选《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璎珞经》等经典,以及藕益大师,圣一法师,圣严法师,亲证法师等高僧大德圣言录。欢迎翻印流通,功德无量。如有纰漏,敬请指正,不足之误,敬请谅解。

菩萨戒弟子每半月半月诵戒仪轨:

一、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佛(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僧(三乘 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乘 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乘 礼佛)

南无弥勒菩萨(三乘 礼佛)

二、誓愿: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菩萨三聚净戒。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梵网(或优婆塞或瑜伽)菩萨戒。

三、诵持菩萨戒本

四、拜忏(对首忏悔或八十八佛忏等等)

五、回向:

诵戒之功德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