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发菩提心义诀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5 09:27:43
初机学佛,必须明了世间法与出世法。世间法一切一切以唯物为主,出世法以唯心为主。世间一切物质,如天地、日月、山河,一切植物、矿物,必经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一切生物必经生、老、病、死四个时期——一切物质终必空坏,一切生物终必老死。学佛者先看透一切毕竟空,然后将唯物观念打破;继看破一切生命毕竟死亡,而看破色身,乃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毕竟空寂。其不空者何?唯心是也。心者意也,不指肉团心而言,分

初机学佛,必须明了世间法与出世法。世间法一切一切以唯物为主,出世法以唯心为主。世间一切物质,如天地、日月、山河,一切植物、矿物,必经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一切生物必经生、老、病、死四个时期——一切物质终必空坏,一切生物终必老死。学佛者先看透一切毕竟空,然后将唯物观念打破;继看破一切生命毕竟死亡,而看破色身,乃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毕竟空寂。其不空者何?唯心是也。心者意也,不指肉团心而言,分为心识、心性两种:心识者众生心也,亦谓之生灭心,心性者佛心也,谓之菩提心,亦谓之不生不灭心。

何谓众生心?由六根攀缘六尘、八识,而生分别、爱恶、取舍,包括一切贪、嗔、痴、慢、妒,七情、六欲、是非、恩怨、得失之报复心理,以及种种意气用事,由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等而起之妄念,均属心识,谓之众生心。

迷,则由此心识成生灭,落三界,入轮回,而成六凡;悟,则由此心性超生灭,证真如,顿般涅槃而成四圣。

夫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念起必有染净——染谓取著六尘,净谓不取六尘——世人未有不染六尘者,若取著之而起贪、嗔、淫、杀等业是为恶,反之则为善;又於六尘而行施、戒、忍者是谓善。善恶之业成於今,苦乐之报应於后。因地善恶有上、中、下之不同,故果地升沉,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各界,六道中继续造业受果,从而轮回不息。

观其始由众生心念而生,故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善修行者明乎此,故慎其初念,制其染心,斯为要法。若於六尘不取即无业,从而无报。是故一念不生则六道俱销,轮回斯绝,业种便断,斯出三界矣。若居不生而证真,身心永息,是为二乘。若从不生处而起六度万行,是为菩萨大乘。若似断未证带异计邪见者,是为外道,未免轮回。是故缚脱由心,得失在我,修行者其共鉴之。

弥勒菩萨法语云:“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又佛教行人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又云:“依智不依识,依识入地狱。”明了此旨,学佛庶乎近焉。

何谓佛心?即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觉行圆满。依之而修,谓之发菩提心,依之而证,谓之佛陀。佛者觉也,觉分三种:一、外觉,二、内觉,三、直觉。外觉即“澄心”,专修一个“惺”字。内觉即“住心”,专修一个“静”字。直觉即“摄心”,专修一个“寂”字——以上三点合为一修持,是为“大圆觉”,亦即发大菩提心。依此而修持,是为法身常住境界。此时行者安住甚深三摩地(正定),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性平等而住,不生不灭,谓之究竟涅槃。

“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一切外境,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心不取境,境不临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修行,使六根清净。

\

“住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心内一切事——过去、现在、未来——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於心无事,於事无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修行,使第七识(末那识)清净。

“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一切外境及心内一切事,将外境内事打成一片,是为“中境”。观外境如梦如幻,内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住世同一梦境,出世还归一如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修行,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清净,转成第九识(莲摩罗识,即“清净无垢”意),此识即为行者之清净心性。经云:“诸佛清凉月,选於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继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则自性与法界性打成一片,即究竟涅槃矣。

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即将众生之生灭心转为不生不灭之大菩提心是也。

总之,一切众生未明心见(同“现”字)性时,见色住色,闻声住声,心为六尘所转,四大五蕴所障,四相所迷,自己作不得主,故轮回生灭;现性之后,六尘还原为佛性矣。

\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大佛,汝是未成之佛。过去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未来诸佛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望为勉旃。(信息来源:摘自《禅刊》)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