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焚烧锡箔真能利益鬼道众生吗(文白对照)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4 09:26:45
焚烧锡箔真能利益鬼道众生吗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既因文钞而知佛法,从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复行皈依礼,方为皈依。不行皈依礼,不名皈依也。但愿汝能依到底不中变,即真皈依,又何须每日顶礼于不慧也。果以礼不慧之礼以礼佛,则彼此均得巨益矣。锡箔一事,虽非出佛经,其来源甚远。古农虽不知来源,所说本于天理人情。何得又自作聪明,不以为是。光昔看法苑珠林,忘其在某卷,有二三页说锡箔(此即金银)及焚化衣

焚烧锡箔真能利益鬼道众生吗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既因文钞而知佛法,从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复行皈依礼,方为皈依。不行皈依礼,不名皈依也。但愿汝能依到底不中变,即真皈依,又何须每日顶礼于不慧也。果以礼不慧之礼以礼佛,则彼此均得巨益矣。锡箔一事,虽非出佛经,其来源甚远。古农虽不知来源,所说本于天理人情。何得又自作聪明,不以为是。光昔看法苑珠林,忘其在某卷,有二三页说锡箔(此即金银)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书令岑文本,记其师与一鬼官相问答等事。其人仿佛是睦仁蒨,初不信佛及与鬼神。后由与此鬼官相契,遂相信。并令岑文本为之设食,遍供彼及诸随从。睦问冥间与阳间,何物可相通,彼云金银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锡箔贴于纸上,及以纸作绸缎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记其在何卷何篇。汝倘详看,当可见之。其时在隋之初,以此时岑文本尚在读书,至唐则为中书令矣。汝之性情,过于自是。古农所说,虽未知其出处,然于天理人情,颇相符合。汝尚不以为然,便欲全国之人废除此事。倘真提倡,或受鬼击。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若供佛菩萨,则非所宜。佛菩萨岂无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养乎。但世人若不以饮食香华等表其诚心,则将无以作感佛菩萨之诚。愚人无知,纵用此以供佛,于一念诚心上论,亦有功德。喻如小儿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铁轮王报。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许多金钱,买锡箔烧之寄库,实则痴心妄想。俗人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远做鬼之计,恰逢不问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经资之俗僧,便随彼意行之。故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者,实繁有徒。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为明理之人陈说。若执固不化之人,亦不得攻击。以致招人怨恨,则于己于人于法,皆无利益也。汝果真欲皈依,当以吾言为准。否则纵亲来皈依,亦是有名无实。有何师弟之谊,与皈依之益乎。祈慧察。光老矣,(今已七十有一矣)精神不给,不得常来信。(民十九 六月初四日)——《文钞》之《复金振卿居士书》印光大师 著述

\

译文

\

大凡一个人能够归依佛门修学佛道,都是有各自的时节因缘所使然的。你既然由《文钞》而认识佛法,进而从事于佛法的修持,这就是皈依三宝,不必又要行皈依仪式才叫做皈依,不行皈依的仪式就不叫做皈依。但愿你能够依照《文钞》修持终身,不再中途退堕,这就是真正的皈依,又何必每天顶礼不慧呢。你果然能够以顶礼不慧的真诚来顶礼佛菩萨,那么彼此都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焚烧锡箔这一件事,虽然并非出自于佛经,然而这种民间的风俗来历也相当的久远。范古农虽然不知道这一来历,而他所说的是本着于天理人情,你为什么又自作聪明,不以为然呢?印光从前看《法苑珠林》一书,忘记它是在哪一卷,有二、三页专门说锡箔(这就可作为阴间的金银)以及焚化衣物(这也可作为阴间的布帛,)等事。文章的内容说的是唐朝中书令岑文本,记载他的老师和一位鬼官相与问答等事。他的老师好像是睦仁蒨,早先不信佛和鬼神。后来由于和这个鬼官交往深厚,于是就相信了。并且请岑文本备办饭食,普遍供养鬼官以及他的各位随从。睦问鬼官,阴间和阳间什么东西可以交往通行。鬼官说金、银、布帛可以通行,然而真的不如假的,就用锡箔贴在纸上,以及用纸作为绸缎布匹等,焚烧之后,在阴间就可以作为货币以及衣服使用。这是印光十余年前看过的,现在不记得其中在哪一卷哪一篇了。你如果详细阅读《法苑珠林》这一部书,就可以了解。这段公案当时是在隋朝初年,因为当时岑文本还是在读书之时,到了唐朝便做了中书令的官职了。 你的性情过于自以为是,范古农所说的虽然不知道出自何处,然而对于天理人情非常符合。你觉得还不以为然,便想要全国的人统统废除焚烧锡箔这件事。如果你真这样提倡,或许会受到鬼的攻击。世间有一种愚痴之人,不懂得为阴间故亡焚烧锡箔衣物不过是用物来表示自己的追念之诚心,而却专门以烧的多为能事,这样也是不对的。应当用法力、心力、佛力加持,念颂佛菩萨名号或者经咒。让其变少成多,用来普遍布施自己故世的宗族亲故和一切孤魂野鬼,这才是如理如法的利益鬼道众生。如果是供养佛菩萨,焚烧锡箔衣物则不合适。佛菩萨难道没有受用,还需要世间的人衣食财物的供养吗?只是世间人如果不用饮食香花等表示自己的诚心,便会没有办法来感动佛菩萨以体现自己的真诚。愚痴的人无知,纵然用锡箔衣物来供养佛菩萨,在于一念诚心上来说,也有功德。比如小孩子用沙子供养佛菩萨(阿育王的前生的事情),还能得到铁轮圣王的果报。 如果愚人不知道求生西方,用许多钱财买锡箔烧掉寄库(寄库:就是在生前预先焚纸钱、作佛事,寄托冥官,以希望死后取用。)这种心行,实在是痴心妄想。世间俗人用自私自利的心,想要作永远做鬼的打算,又刚巧碰到不问是非利害,只期望有佛事可做,以希望获得报酬的庸俗的僧人,就会随顺俗人的意思去做这种事情。因此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的,做这种伪造佛事的人相当多。然而君子所考虑的是不出于自己的本位,只可以用这个道理来约束自己,以及为明白道理的人陈说所以。如果是固执不化的人也不可以去攻击他,以至于招人怨恨,这样则对于自己、他人、佛法都没有好处。 你果真想要皈依,应当以我的话为准则,否则纵然亲自来皈依,而不去实行,也是有名无实。有什么师徒之情、和皈依的利益呢?请慧心详察。印光老了,(今年已经七十一了)精神不足,不可以常常写信来。——佛弟子 敬译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