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毁坏的经像如何处理(文白对照)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3 09:28:20
毁坏的经像如何处理原文所问略为说之,不能畅叙。(一)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每见高座法师,尚不以出下气为罪,而于念诵时竟敢行之,况悠悠泛泛之学人乎。座下所说,乃于无可设法中,与彼作一方便,当以在殿礼拜,为免招

毁坏的经像如何处理

原文

所问略为说之,不能畅叙。

(一)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每见高座法师,尚不以出下气为罪,而于念诵时竟敢行之,况悠悠泛泛之学人乎。座下所说,乃于无可设法中,与彼作一方便,当以在殿礼拜,为免招罪过之第一法。 

\

(二)观想之法,亦非全靠外相。如以外相为事,则报化本是一体,又何有报化相碍之处。譬如人子见盛服之父母,与见常服之父母,并不作此是彼非,彼是此非之想。其人观佛,作此种执相之见,若非自夸工夫,便是固执不通。此种人,久久或致著魔,非真修行之士也。

(三)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毁像焚经,罪极深重,此约可供可存者说。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执此义,则成亵渎。譬如人子于父母生时,必须设法令其安全。于父母亡后,必须设法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见人埋藏父母以为行孝,则将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尽孝。或见人供养父母以为孝,遂对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养之仪供养之。二者皆非真孝也。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  

(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何得此种死执着。果如是,则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矣。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厄亦必解脱。古书所载,难更仆数。今于尘劳中则事事圆通,于修持中则事事死执,不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当执著而死执著,此苦海之所以长沸,轮回所以无息也。作此见者,直同小儿,如是之人,何足与议。——《印光法师文钞》之《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译文

\

所问的问题略微答复,不能尽情地叙谈。

(一)既然有佛堂,他们又何必又在寮房供佛。现代的人多半粗心浮躁,殿堂上还肆无忌惮,毫无恭敬之心。正在念诵、礼拜的时候,居然还敢出下气,那么寮房里的放肆程度,就更加不堪说了。如果在寮房供佛,能当做和在大雄宝殿一样的恭敬,或许可以少招罪过。否则,这种功德很少,这种罪过无量。每每见到有讲经说法的高座法师,还不把出下气当作罪过,而在念诵的时候竟敢放肆,何况漫不经心的学佛人呢?座下所说的方法,是在没有办法之中,为他设想的一个方便办法,应当只在殿堂上礼拜念诵,是免感招罪过的最好方法。

(二)观想的方法,也并非全部依靠眼睛所见的外面境相。如果只以观想外相为追求,那么如来的报身和化身本来是一体,又怎能有报身和化身相妨碍之的地方?比如为人子女见到盛装的父母,和见到便装的父母,并不会做彼此不是同样父母的想法。你说的那人观佛,有这种执著外相的知见,如果不是在夸耀自己的功夫,就是固执不通的人。这种人,时间长了或许导致着魔,并非是真正的修行人。

(三)佛像可以供可以保存的,或者供养或者保存。至于有不能供不能存的,就焚化掉。不过,毁灭佛像、焚烧经典,罪过极其深重,这是从可以供可以存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不能供不能存的经像,也还是执著这个死理,就成了亵渎了。比如为人子女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必须设法让父母平安幸福。而在父母亡故后,必须想办法把父母埋藏。如果不明理的愚人,见人埋藏父母以为是落实孝敬,就想要把活着的父母埋藏了来“尽孝”;或者见到人供养父母认为是孝顺,于是对于已经死了的父母,仍旧依照平常活着的时候,供养的仪式来供养。这二种认死理都不是真孝啊。经像至于不能读不能供的,当然应当焚化。然而不能和平常火化字纸一样的对待,必须另外设置火化的器皿,严加防守,不要让灰烬飞到其他的地方。然后把焚烧之后的灰烬取出来,装在质地紧密的布袋中,还要加上干净的沙子或者干净的石子,使得入水中能沉下去,不至于漂到岸边。有经过大海的人,到深处投到海中,或者大江深处才行,小沟小河绝对不可以投进去。能这样做的人,才是如法的焚烧经像。如果不加沙石,必定会漂到岸边,仍旧还是会遭到亵渎,这个罪过不小。而不干净的沙石,千万不能用。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的事实;观音菩萨随顺众生的机宜为之开导,岂有不接引往生西方的道理。念佛人临终亲眼见到阿弥陀佛以及圣众亲自垂慈接引,怎么能有这种死板的执著。如果真如他所说的一样,那么,佛也不足以叫做佛,菩萨也不足以叫做菩萨了。往生西方应当以信愿为本,如果平时遇到危险则念观音。有信愿,命终的时候绝对往生西方。或者只专一念阿弥陀佛,遭逢苦厄也必定能够解脱。古书中所记载的感应事迹,多得数不过来。现在对于尘世中的事情,则事事能够圆融通达;对于修持中的问题,则事事死板执著。不应当圆通而虚妄地圆通,不应当执著而死板地执著,这就是苦海之所以长久翻腾,轮回之所以永不停息的原因啊。有这样知见的人,简直和小孩子一样,这样的人,哪里值得和他讨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