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论因果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3 09:25:00
理是诸法之本体,即吾人之心性、佛性、真如、自性、般若智慧等等。事是宇宙万有,包括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波与水作比喻,事是波,理是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凡宇宙万有(事),无非和合对待之假相(事),真体明烦恼,贪瞠痴慢,焉有不堕落之理。深信因果,必然战惊惕厉,断恶修善,知三界无安,必求出离,真为生死,勤修佛道。所以,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于心性。怀海禅师,是马祖会下最杰出的弟子,彻悟
理是诸法之本体,即吾人之心性、佛性、真如、自性、般若智慧等等。事是宇宙万有,包括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波与水作比喻,事是波,理是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凡宇宙万有(事),无非和合对待之假相(事),真体

\

(理)显时,相(事)皆空寂,而诸假相,正依本体(理)而立,是本体的显现,比如水上波浪(事),其全体不喻于水(理)。宇宙万有(事),正是心(理)上所起种种之波浪(事),水体上原五种种波浪之相,如果水体有波浪之相,波浪灭则水应灭,但是,水体是不会灭的,可见波浪是空相。所以说,事与理是一非二,如波与水,不必灭波浪以求水,也不应该昧水以逐波浪。理性既然不生不灭,印祖为什么要说,如果拨弃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呢?这就是要那些喜欢执着理性而不重事修的人猛然省悟,离开事相境缘,执一个什么理性,那是愚痴,是根本不存在那种所谓的理性的,这是法(宇宙万有)外觅心。六祖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犹如求兔角”,也正是此意,所谓事有偕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好谈玄妙和理性,而不倡因果者,其悲哀之处在哪里?在这里我们要好好领悟,一是深思印祖所说的“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之当机者。我们不能疏忽,谁是善谈心性者?当然是佛菩萨及佛菩萨所示现的高僧大德,他们说心性是绝不弃离因果的。我们明白这一点,在抉择善法的时候,就有标准了,就不会被一些故作高深的玄说而惑乱了。二是“若舍此不行,别求玄妙。纵令大得,亦、只能利一类之机而况专资空谈者乎。”很明显,舍因果不谈,即使他本人能证悟,也只对上根利器之人有用,对中下根人来说,就没有用处了,何况只是一味喜空谈的人,更是得不到实益。因此,不谈因果,别求玄妙,不是广被众生的,度生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若自己不是上根利器,而舍因果,专资空谈,大都只能落个佛道未成而人身不保的悲惨结局,能不胆战心惊乎?只谈心性,不谈因果,是不解真空妙有的缘起法则的。理之空性,是诸法皆空之实相,空相之中,全体即真,并不是别有一处名空。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明理性不废事修则为正知,执理性而废弃事修则成邪见,毫厘之差,佛狱立判,正知可以成佛,邪见必堕地狱。为什么?未断贪瞠痴慢,未破我执,未证空性,必有分别执着,贪爱取舍。不重事修,必不断恶修善,一味随顺自己的无

\

明烦恼,贪瞠痴慢,焉有不堕落之理。深信因果,必然战惊惕厉,断恶修善,知三界无安,必求出离,真为生死,勤修佛道。所以,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于心性。怀海禅师,是马祖会下最杰出的弟子,彻悟法源,振威一喝,耳聋三日。这样一个得十方如来心髓的高僧大德,为什么要严立清规,秉佛律制,且严持毗尼,率先垂范,律己之严,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虽八十高龄,也不苟且。难道他老人家不知道诸法空性?不知道理性无形相,无是非,无分别,无取舍,无善恶吗?显然不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心虽无相,但亦无不相,可以显现人物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是因,如是果,法尔如是,实是禅师大悲心之流露,令大众不堕三涂,由人天乘趋人四圣道,必须持戒,不是说空便能空。凡夫若闻法便悟,真能没有贪爱取舍造作,是上上智,但其待人接物,自然合辙,起用必是慈悲智慧。如果心未寂灭,烦惑炽盛,若藐视因果,胆大妄为,追逐尘欲,无明烦恼焉能断得,无明造作焉能空得而不显果报,这是愚痴啊,一定落得个壮志未酬,佛道未成,先堕恶趣的悲惨结局。真明白空性之义的人,必然是世情淡泊,不纵情声色,不耽于乐欲,容易放下五欲六尘,乐于持戒,怎么会随顺自己的欲乐而谈空呢!如果一个对权势财色名利奢好津津乐道的人,一边又高喊不执着,那是实在可悲可叹的。从印祖所说,《文钞》中有一段前后百丈主人关于因果的一个公案。因“不落因果”一字之差,前百丈主人五百世身为野狐,遇后百丈主人以“不昧因果”而得解脱。印祖于《文钞》中也讲到,前百丈主人也是菩萨示现,欲拯末世狂慧之堕落,不惜现身示报。与后百丈主人百丈禅师,砧锤相成,煆淬相济。俾后之禅者,彻悟不涉因果之理,实行修因证果之事,以期究竟彻证而圆彰焉。此两百丈之深心,学者不可瞒旰读之也,应认真深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