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强力推荐的念佛的方法:十念记数法,与常规念佛方法功德利益有天地之别!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2 09:26:05
[推荐]:专题汇总:念佛最胜——诸修行门,无过念佛 印光大师:念佛应念六字圣号,始终念四字佛号的人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跟佛号感应道交: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妙莲老和尚:念佛秘诀在今心 修行依第一义谛【十念记数法的好处】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佛号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2、是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3、可万修万人去(西方极乐世界)4、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简
[推荐]:专题汇总:念佛最胜——诸修行门,无过念佛 印光大师:念佛应念六字圣号,始终念四字佛号的人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跟佛号感应道交: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妙莲老和尚:念佛秘诀在今心 修行依第一义谛【十念记数法的好处】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佛号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2、是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3、可万修万人去(西方极乐世界)4、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简单说:用十念记数法念佛,久而久之,不求一心不乱,自得一心不乱(即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十念记数法的产生由来】1、念佛最好心无杂念,但很难做到(心难归一)2、如果能做到“摄心切念”,就可以心无杂念3、要做到“摄心”,首先要“至诚恳切”4、如果“至诚恳切”,心仍然无法归一,仍有杂念,应当要“摄耳谛听”(附一)5、“摄耳谛听”仍然妄念很多,即用“十念记数法”【十念记数法由谁发明】1、此方法由印光大师发明。2、印光大师之前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并未谈到十念记数法念佛,因为古人根性很好(人根尚利),所以无需记数就可以让心归一(心无杂念),这里印光大师暗指自己是钝根之人。3、印光大师认为自己念佛的心难调伏,

\

才认识到这十念记数法念佛的确很妙,而且印光大师对这个方法经过多次检验,不是随口就说说的,那样就不负责任。【十念记数法适合哪些人】1、利根之人不需要十念记数法2、印光大师认为自己是钝根,所以印光大师也需要,否则也不会发明这十念记数方法。【十念记数法详细介绍】1、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每一个字念的清清楚楚,记数也清清楚楚。2、到第十句念完时,再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如此循环。不可以念到十一、十二...二十、三十...。3、随念随记,念一句佛号,记一个数字。只能用心记数,不要手掐佛珠,不要用佛珠记数。4、如果从一一直记到十有难度,可以分两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五,再从六至十。如果仍然费力,可分三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三,再从四至六,最后从七至十。5、每一句佛号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念的清楚、记得清楚、听的清楚。有这几个清楚,妄念自然就没法生起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十念记数法演示】1、一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提示:每一个字做到3个清楚:心里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每字之间用“-”隔开即表示此意,不要随口滑过,以下同理。(1-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如此1-10循环2、两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1-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

\

弥-陀-佛(心里记5)(6-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如此1-10循环3、三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1-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4-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7-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如此1-10循环【附一:摄耳谛听】1、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2、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3、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以上由佛教论坛随喜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文钞摘录整理,供同修参考。==========文钞原文转载=================◎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正)复高邵麟书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