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劝念观音文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2 09:22:18
印光大师劝念观音文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 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显大神通,演说妙法。无奈众生迷背错过,孤负慈恩。倘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自

印光大师劝念观音文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

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显大神通,演说妙法。无奈众生迷背错过,孤负慈恩。倘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自于一切时一切处,常蒙覆被矣。

\

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

菩萨应化,有普有专。普则大众咸得亲见,专则唯己自心明了。例如云端现相,众目同观。圆光摄身,纵齐肩并立,有许多人,而人人各见己身,不见他身。于此二者,可知菩萨神应无方非凡夫二乘所能测度。

菩萨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菩萨一切随缘,以世人心中菩萨为女身,故于梦中所现多为老太婆身。以众生善根浅薄,不能见菩萨微妙庄严之法相,故只随彼之机而现耳。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心系观音,自蒙观音护佑。但以众生迷背,自形隔碍,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非菩萨有所偏私也。

世间之乱,乃众生同分恶业所感,菩萨非不能显神变,奈众生业重,亦无如之何。譬如浓云厚雾,渺不见天日,将谓天日已无有乎?示现救护,亦救其有缘耳。以乱乃同业,其宿因现缘乃别业,有感菩萨之别业,则蒙菩萨加被救护。

三十二应,不过略举大概,以例其余,若详说者,数岂有尽。菩萨兴无缘慈,运同体悲,随机应现,神变无方,能以意会,则妙义全彰。若拘拘然执迹而论,则失菩萨不动真际,现诸威仪,了无计虑,无适不当,如一月普印千江,千江悉现全月,一春普育万卉,万卉各具春光之妙义矣。

菩萨内外俱舍,了无贪惜。内而头、目、膸、脑,外而国、城、妻子,无一法生贪著,故能于生死中独得解脱。彼受施者,由菩萨愿力摄持,或于即时,或于后世,无不亲蒙利益,了生脱死。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

菩萨救众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爱儿女之心,奚啻百千万亿恒河沙倍。是以临产之妇,能朗念菩萨名号者,为极灵极效之最上妙法。近来难产者甚多,一因宿世恶业,一因现生不知节欲所致。

若能志诚恳切持念,不但愈病而已,果能志诚之极,则尚能了生脱死,以至成佛。《楞严》所谓求妻得妻,(求贤慧之妻也。)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求三昧得三昧,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佛所证之究竟极果也。但以世人信心及至诚持诵未能至极,且随彼之诚而得其种种小利益,非谓尽此止此而已也。

时役,此众生同分恶业所感。祈同戒杀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

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谓何必更念阿弥陀佛,以观音乃阿弥陀佛之辅弼也。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观音如冢宰。

求子必得之道。一则,夫妇日常礼拜,持念观音圣号。二则,必须心存慈善,多行利济人物之事。三则,夫妇各居一房,断绝房事。待其身体养强健,候女人天癸净后,于天清气朗之夜,偶一同宿,必能受孕。从此仍各分居,切不可再为同宿。以念观音之故,其子必有善根,聪明智慧。以心存慈善,常行救济等事,则其子必寿。以身体强健故,其子必身体强健。以一受孕再不同房故,其子永无胎毒及疮疹等。

观世音菩萨,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等。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等。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等。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

\

菩萨,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逐形,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现余法界种种身,皆属秘密,现菩萨法界之观世音身,则属显露。以故十方诸佛,皆赞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施无畏者,以期九法界一切众生,同生信向,同蒙摄受也。由菩萨证穷法界,圆彰自性,彻悟唯心,故能悲运同体,慈起无缘,遍法界感,遍法界应,随彼之所感之诚之大小,俾彼各得相当之利益。种种感应事迹,何可得而思议也?又以众生迷惑深重,不能顿发大菩提心,为接引初机令其入胜故,随彼凡情,满彼所愿。待其善根既熟,即可直得究竟真实利益。此菩萨随类现身,随心满愿之本旨也。

菩萨能满人愿,人亦要能慰菩萨心。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

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

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

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大师 著述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