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南老师著作《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版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1 09:28:39
南公怀瑾先生丨著述出版说明这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南师怀瑾先生,在五〇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后于一九六二年,由「净名学舍」出版,记录者为巫文芳,校对者为朱文光。有趣的是,那时的南师,正住在台北泰顺街六十巷的蓬莱新村三号,那里就是「净名学舍」,也是青年学子前来受教听课的地方。如编者后来所认识的朱文光、林曦、杭纪东、巫文芳等,都是当时经常前来求教于南师的学子。而南师所教,除儒学外,还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南公怀瑾先生丨著述

出版说明

这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南师怀瑾先生,在五〇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后于一九六二年,由「净名学舍」出版,记录者为巫文芳,校对者为朱文光。

有趣的是,那时的南师,正住在台北泰顺街六十巷的蓬莱新村三号,那里就是「净名学舍」,也是青年学子前来受教听课的地方。如编者后来所认识的朱文光、林曦、杭纪东、巫文芳等,都是当时经常前来求教于南师的学子。而南师所教,除儒学外,还有诗词文章,易学等,颇为多样。

在《论语》二十篇中,当时南师才讲了六篇。虽然只有六篇,但在台湾却开始发酵。首先是在军方,邀约南师前往讲演的,遍及陆海空三军,之后各界也陆续邀约不断。经过多年的讲解《论语》,累积整理,终于在十四年后的一九七六年,出版了《论语别裁》。

《论语》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籍,南师幼年已经熟读。及长,因游心于佛道,且参究禅法有得,于再次重研儒学之际,则另为悟入儒学之精华所在,故于重新讲解儒学时,行文说法,不时流露禅风,以曾子悟道为最。

早在四十七年前,编者于南师处蒙赠《孔学新语》一书,始克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新观念。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之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特检出此书再版,趁机将文句略加口语化,并 将书名改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此书再版,从文字输入计算机工作开始,到查证数据等工作,皆为晏浩学友于工余之暇担任,在此特别致谢。小标题则为编者所加。

刘雨虹 记

二〇一六年夏月

自序

髫年入学,初课四书;壮岁穷经,终惭三学。虽游心于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犹输志于宏儒,乐治平之实际。况干戈扰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世变频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遯晦,灭迹何难。众苦煎熬,离羣非计。故当夜阑昼午,每与二三子温故而知新。疑古证今,时感二十篇入奴而出主。讲述积久,笔记盈篇。朋辈咐嘱灾梨,自愧见囿窥管。好在宫墙外望,明堂揖让两庑。径道异行,云辇留连一乘。六篇先讲,相期欲尽全文。半部可安,会意何妨片羽。砖陈玉见,同扬洙泗之传薪。讽颂雅言,一任尼山之拄杖。是为序。

中华民国五十一年岁次壬寅

孔圣诞辰南怀瑾序于台北寓居

\

孔学新语发凡

我们作为现代的一个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惨遭遇,也有难逢难遇的幸运;使我们生当历史文化空前巨变的潮流中,身当其冲的要负起开继的责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种种危难,除了个人身受其苦以外,并不足可怕。眼见我们历史传统的文化思想快要灭绝了,那才是值得震惊和悲哀的事!自从五四运动的先后时期,先我们一辈而老去了的青年们,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不惜削足适履,大喊其打倒孔家店。虽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人到了晚年,转而讲述儒家的思想,重新提倡孔孟之学,用求内心的悔意,可是已形成了的风气,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根本已无能为力了!

其实,孔家店在四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是否应该打倒,平心而论,实在很有问题,也不能尽将责任推向那些大打出手的人物。原因是孔家店开得太久了,经过两千多年的陈腐滥败,许多好东西,都被前古那些店员们弄得霉滥不堪,还要硬说它是好东西,叫大家买来吃,这也是很不合理的事。可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原有悠久历史性的老牌宝号,要把它洗刷革新一番,本是应该的事;若随便把它打倒,那就万万不可。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有一个简单的譬喻:我们那个老牌宝号的孔家店,向来是出售米麦五谷等的粮食店,除非你成了仙佛,否则如果我们不吃五谷米粮,就要没命了!固然面包牛排也一样可以吃饱,但是它到底太稀松,不能长日充饥,而且我们也买不起,甚至不客气地说,还吃得不太习惯,常常会患消化不良的毛病。至于说时令不对,新谷已经登场,我们要把本店里的陈霉滥货倒掉,添买新米,那是绝对可以的事。

因此,就可了解孔家店被人打倒是不无原因的:

第一,所讲的义理不对。第二,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几千年来,都把它解释为父母去世三年以后,还没有改变父母的旧道路,这样才叫作孝子。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男盗女娼,他的子女岂不也要实行旧业三年吗?(2)「无友不如己者。」大家又解释作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好的,不要交不如我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岂不是势利待人吗?其实,几千年来,大家都把这些话解错了,把孔子寃枉得太苦了!所以我现在就不怕捱骂,替他讲个明白,为孔子伸寃。

这些毛病出在哪里呢?古人和今人一样,都是把《论语》当作一节一节的格言句读,没有看出它是实实在在首尾连贯的关系,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节都不可以支解。他们的错误,都错在断章取义,使整个义理都支离破碎了。本来《论语》二十篇,都已经过孔门弟子的悉心编排,都是首尾一贯,条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大家所讲的第二个问题,认为它没有体系,不合科学分类的编排,也是很大的误解。

为什么古人会忽略了这一点,一直就误解内容,错了两千多年呢?这也有个原因,因为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惟一的批发厂家,只有孔家一门,人云亦云,谁也不敢独具异见,否则,不但乌纱帽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责,被社会所唾弃,乃至把戴乌纱帽的家伙也会玩掉。所以谁都不敢推翻旧说,为孔子伸寃啊!再加以到了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必以四书的章句为题,而四书的义解,又必宗朱熹的为是。于是先贤有错,大家就将错就错,一直就错到现在,真是寃上加错!

现在,我们的看法,不但《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且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如果要确切了解我们历史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体系,然后才能触类旁通,自然会把它融和起来。至于内容方面,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也须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够认识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的确是有其伟大的道理。如果认为我是大胆的狂妄,居然敢推翻几千年来的旧说,那我也只好引用孟子说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何况我的发现,也正因为有历代先贤的启发,加以力学、思辨和体验,才敢如此作为,开创新说。

其次,更要郑重声明,我不敢如宋明理学家们的无聊,明明是因佛道两家的启发,才对儒学有所发挥,却为了士大夫社会的地位,反而大骂佛老。我呢?假如这些见解确是对的,事实上,也只是因为我多年学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为了深感世变的可怕,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难,恐怕还会有更大的悲哀!所以我才讲述二十年前的一得之见,贡献于诸位后起之秀。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张横渠先生的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今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担承起更重大的责任。我既不想入孔庙吃冷猪头,更不敢自己杜塞学问的根源。

\

其次,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它虽然像语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经过弟子们的悉心编排,自有它的体系条贯的。自唐以后,经过名儒们的圈点,沿习成风,大家便认为《论语》的章节,就是这种支支节节的形式,随便排列,谁也不敢跳出这传统的范围,重新加以注释,所以就墨守成规,弄得问题丛生了。这种原因,虽然是学者因袭成见,困于师承所致。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由于汉、宋诸儒的思想垄断,以致贻误至今。

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自秦汉统一以后,儒家的学术思想,已经独尊天下。生当汉代的大儒们,正当经过战国与秦汉的大变乱之后,文化学术,支离破碎,极须重加整理。于是汉儒们便极力注重考据、训诂、疏释等的工作,这种学术的风气,就成为汉代儒家学者特有朴实的风格,这就是有名的汉学。现在外国人把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统名叫作汉学,这是大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自己要把这个名辞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分清楚才好。

唐代儒者的学风,大体还是因袭汉学,对于章句、训诂、名物等类,更加详证,但对义理并无特别的创见。到了宋代以后,便有理学家的儒者兴起,自谓直承孔孟以后的心传,大讲其心性微妙的义理,这就是宋儒的理学,与汉儒们但讲训诂、疏释的学问,又别有一番面目。从此儒学从汉学的范畴脱颖而出,一直误认讲义理之学便是儒家的主旨,相沿传习,直到明代的儒者,仍然守此藩篱而不变。

到了明末清初时代,有几位儒家学者,对于平时静坐而谈心性的理学,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坐致亡国的原因,因此便提倡恢复朴学的路线,但求平实治学而不重玄谈,仍然注重考据和训诂的学问,以整治汉学为标榜,这就是清儒的朴学。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的几个时代的变动,治学的方法和路线略有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而加以新说,这是一仍不变的态度。虽然不是完全把它构成为一宗教,但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生平,塑成为一个威严不可侵犯的圣人偶像,致使后生小子,望之却步,实在大有瞒人眼目之嫌,罪过不浅。所以现代人愤愤然,奋起要打倒孔家店,使开创两千多年老店的祖宗,也受牵连之过,岂不太寃枉了吗?

现在我们既要重新估价,再来研究《论语》,首先必须了解几个前提。

(一)《论语》是孔门弟子们所编记,先贤们几经考据,认为它大多是出于曾子或有子门人的编纂,这个观念,比较信实而可靠。

(二)但是当孔门弟子编记此书的时候,对于它的编辑体系,已经经过详密的研究,所以它的条理次序,都是井然不乱的。

(三)所以此书不但仅为孔子和孔门弟子们当时的言行录,同时也是孔子一生开万世宗师的史料,为汉代史家们编录孔子历史资料的渊源。由此可知,研究《论语》,也等于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至于效法先圣,自立立人以至于治平之道,那是当然的本分事。

(四)可是古代书册是刻记于竹简上的,所以文字极需简练,后来发明了纸张笔墨,也是以卷幅抄写卷起。但因古代的字体屡经变更,所以一抄再抄,讹误之处,不免有所脱节,因此少数地方,或加重复,或有脱误,或自增删,都是难免的事实。

(五)古代相传的《论语》有三种,即《鲁论》二十篇,和《齐论》二十二篇,又在孝景帝的时期,传说鲁共王坏孔子故宅的堵壁,又得古文《论语》。但古文《论语》,和《齐论》,到了汉魏之间,都已逐渐失传,现在所传诵的《论语》,就是《鲁论》二十篇了。

(六)至于《论语》的训诂注疏,自历汉、唐、宋、明、清诸代,已经有详实的考据,我们不必在此另作画蛇添足的工作。至若极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兴起,也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努力,我们也不必另创新说,再添枝叶。

最后举出我们现在所要讲的,便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体验,摆脱二千余年的章句训诂的范围,重新来确定它章句训诂的内义。主要的是将经史合参,以《论语》与《春秋》的史迹相融会,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紊乱面目,以见孔子确立开创教化的历史文化思想的精神;再来比照现代世界上的国际间文化潮流,对于自己民族、国家和历史,确定今后应该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因此若能使一般陷于现代社会心理病态的人们,在我们讲的文字言语以外去体会,能够求得一个解脱的答案,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于风雨艰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这便是我所要馨香祷祝的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