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南品仁回忆爷爷南怀瑾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0 09:25:27
原标题: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南氏延续家族情怀温州商报 2016年4月11日 发表⊙商报记者 郑小萍2002年春节,南品仁(中)带着儿子南烨拜见南怀瑾(右)南家家风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人物简介●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温州乐清地团桥头村。他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是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他早年曾兴兵抗日,后赴台湾,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在台湾政
温州商报

原标题: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南氏延续家族情怀

温州商报 2016年4月11日 发表

⊙商报记者 郑小萍

南品仁回忆爷爷南怀瑾2002年春节,南品仁(中)带着儿子南烨拜见南怀瑾(右)

南家家风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人物简介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温州乐清地团桥头村。他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是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他早年曾兴兵抗日,后赴台湾,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在台湾政大、辅大及文化大学开课,并辗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考察讲学。南老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被世人尊为“南师”,视作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引路人”。一生行迹奇特,著述颇丰,乐于济世,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

●南品仁:南怀瑾孙子,南怀瑾次子南小舜的二儿子。1970年出生,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已去逝多年,但是留给世人的文化财富一直影响深远。作为其祖籍地的温州,关于“南师”的故事更多,他的影响力更源远流长。

南师的嫡孙,现为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品仁,对爷爷的认识比旁人更深刻。今年清明节期间,记者见到了南品仁,南品仁颇像年轻时的南师。回忆起成长历程,南品仁说,爷爷给予南家人最大的遗产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让他们一生受用不尽。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南师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也是他最欣赏的人生境界。南品仁说,这两句话已成为是南家子孙的人生准则,是后人的指路明灯。

梨花风起正清明。从南家后人的讲述里,读者或许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悼念和追思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宗师,一个时代的智者,也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平凡的人。

苦难中守望相助 家风家教森严

1970年出生的南品仁,是南怀瑾先生次子南小舜的儿子。南品仁出生的时候,是温州南家最困难的时候。“用家徒四壁形容当时我们家真的一点都不为过,我们最怕台风天,担心屋子会被吹走。”因母亲体弱多病,南品仁从小和太婆(南师的母亲)一起生活,由奶奶(南怀瑾温州的妻子王翠凤)抚养长大。

在记忆中,太婆和奶奶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却很有涵养。南家的文化底蕴和品格,潜移默化影响着年幼的南品仁。

“小时候,阿太(温州话的太婆)常用乐清话吟诵《千家诗》给我听,当时也不懂就是觉得很好听。”“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几句诗词是南品仁太婆常念的,也是南品仁对中国诗词最早、最深刻的印象。

后来南品仁了解到爷爷南怀瑾也经常用乐清话吟诵诗词。南师曾表示温州话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音读法,是最接近唐宋时期国语的。大师甚至说:“现代人研究国学,要学习温州话。”

南品仁听着太婆的吟诵长大,当时并不知道里面隐藏了多少对海峡那头儿子的思念。 上世纪70年代的政治环境并不好,对于南家人而言去了台湾的南怀瑾是绝对的禁忌。南品仁看到别人有爷爷,不禁满肚子疑问。“我问阿太,问奶奶,爷爷呢?阿太回答:你爷爷已不在人世了。”想至此,南品仁倍感心酸,可怜耄耋老人对独子的日夜思念。

虽然那时不知道爷爷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关于太公(南怀瑾的父亲)的故事南品仁从小听了很多。“村里人都说,太公曾经空手夺白刃,打跑日本兵,以至于手上一直有残疾。他们还说太公倾尽所有帮村里建陡门,在乡里声望很大。”南品仁说,刚正不阿、乐善好施的太公对子孙的要求异常严格,尤其要求后世必须知书达理。南师生前曾说,他后来“这点墨水”就是小时候的基础。

虽然南家男性长辈都很威严,但是南家的女性却如中国传统女性一样温婉坚强。“我奶奶是个很平凡的女人,但是在我心里她真的很伟大很坚强。当时家里条件那么差,我们孙子辈多,大人们要工作养家,家务都压在奶奶身上。记得小时候吃饭的时候,奶奶就在把菜平分到我们几个孙子的碗里。怕我们没营养饿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吃。”谈至此,南品仁忍不住泪流满面一度无法持续采访,他口中反复着“奶奶真的很不容易,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了。”南师曾经多次在学生面前提及妻子王翠凤,称她是一位活菩萨。“在奶奶去世时,爷爷亲赋挽联‘一生有负君情义,且付来生未了情’,以表达对她的哀思及感谢。”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

南品仁第一次知道自己爷爷还活着,还是个大名人,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姨公拿了一份《参考消息》给他看,报纸上登了一篇台湾著名报人马星野写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编者注:马星野1909-1991,浙江省平阳县人。新闻学者、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一代名师)。姨公说南师就是你爷爷南怀瑾,他可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一种名门之后的幸福感也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发芽。

而后,海峡两岸禁锢也渐渐放开。当时在台湾已是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先是通过亲友传书回家问安,后来直接和大陆家人建立书信联系。

当时在大陆的南家人因生活所迫,很少识字。南品仁的父亲南小舜虽然自学成才,但忙于生计,无暇给南怀瑾写信。因此,爷爷南怀瑾的来信,大多是由刚刚小学毕业的南品仁念给太婆和奶奶听,回信也是由家人口述,南品仁代笔书写。他成了大陆南家人和身在台湾的南师的“信使”。

“从1984年到1990年太婆离世,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封家书往来海峡两岸。”南品仁回忆说,“当时爷爷在台湾已经很有地位,而温州的南家依旧困难,但是太婆奶奶她们从来不会让我写信要点物质帮助,信里只有对儿子对丈夫的思念。而爷爷的回信里,也是以亲情为主,还有就是教育众子孙怎么做人,如何谋生。”书信来往之间,爷爷南怀瑾的思想也慢慢影响着少年南品仁,爷爷南怀瑾说的“人贵自立”几乎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在给家人和爷爷南怀瑾当“信使”的日子,南品仁遇到困惑也会向爷爷请教。南品仁说,初中毕业后乐清盛行下海,身边的人跑供销跑经营成了当时的潮流。少年南品仁心动了,他想辍学,并问爷爷怎么办。爷爷很快就回信了,他说,“书一定要读,但是也要有一技之长。小小年纪就静不下心来读书,不去学一技之长,未来是没有出息的。”

南师在信中特别提及,希望南品仁去报考厦门大学中医系。“他觉得学医既能治病救人,又有一技之长,甚至表示可以帮我联系学校。”南品仁的父亲南小舜受南师的影响很深,坚决反对南品仁辍学。为此,南品仁不得不考虑回到学校读书。

在之后的通信里,南师陆续给南品仁寄了很多自己编著出版的图书。南品仁清楚地记着,爷爷邮寄给他的第一本书是台湾老古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初基入门》影印本,后来又陆陆续续给他寄来《论语别裁》、《蠡海禅测》、《历史的经验》等书,鼓励他要好好读书。

“爷爷的书是朴实、生动的,甚至是浅显的,就算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也能很好理解。当然浅显的只是文字,而不是思想。”南品仁说,这些书经过海关,很多语句都被人用黑笔抹掉了,但是他依旧能从这些书本里悟得一些爷爷的人生态度。

从个人实际出发,南品仁没有选择中医这份事业。他在温州二中读完高中,后来考上温州商校学习财务会计专业,开始走上“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的人生道路。

存平常心,行平常事,做平常人

虽然爷爷南怀瑾是个大学问家,但是南品仁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存平常心,行平常事,做平常人”。南品仁从温州商校财会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南品仁说,即使岗位变化,但是他还是坚守着财会这个本行。“像爷爷说的,人要有一技之长。财会就是我的一技之长,是我从业的根本,我一辈子都不能丢。”

\

南品仁是温州最早一批从事债券股票交易的金融人才。1990年,南品仁从温州商校毕业,分配到温州国际信托公司工作。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坐过柜台,点过钞票、做过押运、管过金库。在工作实践中,南品仁勤奋好学,业务精湛,年仅25岁就被温州国际信托公司委派到绍兴柯桥,担任温信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1998年,南品仁从绍兴调回到温州工作,并调到温州机场路建设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公司财务部经理,具体负责财务及投融资工作。时值南师倡导并筹资修建的金温铁路正式通车,虽然南家子孙都在基层工作,但是却没有一人在金温铁路工作。“爷爷说过,这条铁路不是为南家人修的,是为天下人修的,他不允许南家后人占天下人的便宜。”

参与投资中国大陆的交通事业,是南师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确立的投资目标之一,也是南品仁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事业。2011年,南品仁以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考取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岗位。

南师一直要求子孙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主张人贵自立。但是当后代稍微有点成绩的时候,他又特别开心。“我考现代集团副总的事情,我事先没有跟爷爷提及。但是当我考中以后,爷爷的秘书告诉我,爷爷特别欣慰,觉得这小子真不错。”南品仁这才知道,爷爷其实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子孙的一举一动。

2005年,南品仁帮小叔处理了几个项目,小叔将此事转告南师。南师赞“很好。”这句“很好”个中深意让南品仁一直思考并铭记,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不要神话南怀瑾,他是个普通人”

2002年春节,南品仁一家来到香港,第一次见到了他敬仰的爷爷南怀瑾。这也是南品仁第一次见到南府门庭若市的场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爷爷家每天至少摆两桌(直到南师离世前一直如此),招待他的朋友们。”

按照传统礼仪,南品仁一家三口给南怀瑾行跪拜礼,爷爷南怀瑾很慈祥地摸了摸他们的头,让他们起来。“见到爷爷实在是太激动了。除了血缘关系外,虽然我不知道当时在南府的宾客是谁,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地位的尊贵。”

因为客人太多,南品仁一家并没有跟南师有特别长的时间聊家常。不过对于南品仁的儿子南烨,作为太公的南怀瑾亲书“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赠与。“这是爷爷对南烨的最大期望,不指望他成就功名,就希望他会读书做个好人。”南品仁说这也是他对儿子最大的期许。

爷爷是个大名人,很多人都问南品仁有没有让爷爷帮衬下。这样的误解多了,南品仁早已坦然。但是他也坦言,年轻的时候也是有过私心的。“大概是儿子初中毕业要考高中的时候,孩子母亲希望我找爷爷帮忙找个好学校。”南品仁知道爷爷会拒绝,但是顶不住压力还是硬着头皮一试,果然如他所料,他被南师当面一顿训斥。“爷爷说,人贵自立,路是你们自己走的,我不会帮,我也不想去占社会的便宜。”这是南品仁第一次见到向来和蔼的爷爷发火,他愧疚的无地自容。回到温州后,南品仁给爷爷的秘书发了短信道歉表达了诚挚的歉意,这才得到原谅。

南师为人磊落造福世人,后人更是秉承其品格,看淡名利与浮华。2012年9月,南师过世,其六个子女联合发表声明,表示捐出南师所有资产,筹建非盈利公益机构,回馈国家社会。

“有人说我的父辈们傻,但是任何一个南家人都会支持这样的决定。爷爷在世的时候,六十余载投身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化和佛法的传承上。身为南师子女,我们能享受他的精神,不能享受他的财富,更不能占为己有。”

在采访中,南品仁多次提及“不要神化南师”。“社会上关于爷爷南怀瑾的言论很多,有神化的,有妖魔化的,我觉得都没必要。爷爷就是个平凡的老人,神化他的话反倒会毁了他一生的修为。”

清明时节,后人遥寄哀思。在南家后人心中,南怀瑾不止是活在别人的敬仰里,也活在他们的记忆中。

《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

——马星野

拜赐莼鲈乡味长 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 欲试鱼生未忍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