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十善业道经讲话第二讲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0 09:24:06
各位听众!今天的佛教之声,仍由南亭法师宣讲十善业道经,下面是南亭法师的话,由本台代为播送:

  各位听众!今天的佛教之声,仍由南亭法师宣讲十善业道经,下面是南亭法师的话,由本台代为播送:

\

  各位听众!上星期一,已将十善业道经的题目讲完了,现在再讲翻译这部经的人,因为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在佛灭度以后,经过他的大弟子们的整理,都保存或流传在印度地方。我国东汉明帝的时候,佛教才开始传来,经典也陆续经人翻译,而普遍的传到全国。那末!这部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翻译到中国来的呢?经上说:  ‘唐、于阗(音田ㄊㄧㄢˊ)国三藏(音葬ㄗㄤˋ)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是国号。于阗、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家的名字。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就和普通人都称先生一样。实叉难陀,就是十善业道经的翻译者。译、将梵文翻译成中国文。  中国历史上,在东晋、宋、齐、梁、陈、隋的所谓六朝之后,有个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姓李名渊,他在隋朝封唐公,灭了隋朝,统一中国,立国号就叫做唐。  ‘于阗国’、据古典所说,当中国汉朝的时候,西域已有此国,可以说是一个古国了。地在葱领之北,唐朝时,藩属于中国。满清时为中国收为属地,名叫和阗州。民国以来,属新疆喀什噶尔道。大概在新疆省的边境,为中印交通的要道。于阗国、固然老早就有大乘,而大乘之来中国,又多由此地。十善业道经的翻译者,实叉难陀法师,正是于阗国的人。  ‘三藏’者: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之间,所说的佛法,可以分成三藏:第一、经藏、经藏的内容,大部分是阐发宇宙人生之所由来,以及教导弟子们学佛的经过和方法。第二、律藏、律藏等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也就是佛弟子在行为上所当禁止的戒条,如不杀生,不偷盗之类。第三、论藏、关于研究讨论,经藏律藏中许多问题的记载,称为论藏。三藏也就是三类,佛教所特别注重的三个条件是:戒、定、慧,都分别包含在这三藏之内。藏者、包容的意思。这三类的典籍之中,含藏(音仓ㄘㄤˊ)了很多的功德,所以称为藏。实叉难陀法师,学通三藏,所以称他为三藏法师。因此、三藏法师、也就等于某某学的博士一样。  ‘沙门’、印度的风气,是凡出家学道的人,通称为沙门。沙门、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息心,息灭恶心而勤修善法的意思。四十二章经上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故曰沙门’。  ‘实叉难陀’,就是翻译本经的人。他是于阇国的人。他的名字译成国语为学喜。高僧传上说他‘智度恢旷,风格不群。’不但博通三藏,连外道的学说,他都知道。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历史上批评他许多坏处,可是他对于佛教,却很有大功。他对于东晋时,翻译的六十卷华严经,认为不甚完备,听说于阗国有华严经的梵文原本,于是乃差派使臣,到于阗国访求,并聘请实叉难陀担任翻译的能手。因此、实叉难陀法师,携带梵文华严经和使臣,一齐来到中国,那时候,正是则天皇帝证圣元年。武则天就请他在东都大遍空寺翻译。武则天亲自到场拈香,做序文,题写第一品的名字。到证圣二年,翻译成功,共计全经八十卷。他先后翻译的经,总有十九部,本经是其中的一部。  ‘译’,就是翻梵语而为华文,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以上将翻译法师的名字讲完了,以下就开始讲经。每一部经不管经文的长短,都应该分个段落。讲起来才有个头序。所以我把这部经前后分成四分,再冠以甲、乙、丙、丁,使看的人,容易分清眉目。那四分是:甲一、证信分,甲二、缘起分,甲三、宗要分,甲四、流通分。每分里再各各分章分节,讲到的时候再说。现在先讲  甲字下第一段、证信分。  经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婆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这一段经文就是甲一、证信分。什么叫做证信呢?证者、证据。信者、信仰。有这一段经文做证据,才能取信于天下后世。好像现在的开会,必须有纪录簿,记载会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的签到,决议事项的记载,在法律上才能生效。  ‘如是’的两个字,是指定以下的全部经文。我闻的‘我’,是纪录这部经的纪录人,阿难尊者的自称。‘闻’就是拿耳朵来听。‘一时’、是说经的时间。‘佛’、就是说经主席 释迦牟尼佛。‘娑竭罗龙宫’,是说法的地方。‘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是在会的听众。  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聪明智慧,博学多闻。他出家以后,随 释迦牟尼佛当侍者,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藏,他负有记录的责任。  说经的时间,应该有年月的记载,因为 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人间又有各国不同的历法,所以不便记载,只好笼统的说是一时。一时者、听者愿意听,而讲的人也愿意讲的那个时候。佛教的术语,叫做机教相扣。  娑竭罗龙宫,是说法的地方,而娑竭罗是龙王的名字。龙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四生。其形似蛇,本应属畜生道,因他过去的修行,夹杂著有特殊的福业,所以能飞行变化,随意大小,兴云降雨,为祸为福。因此、这一类高级的龙王,其地位常与其他的天众、神众、并列为八部之一。而且龙族众多,又统治了水族,所以也有王。龙王是龙众中最有福德的,所以也有宫殿的居处,金衣玉食的享受。法华经上,有八个龙王,娑竭罗是其中的一个。娑竭罗译成国语是碱海,娑竭罗龙王,居住在这海中,以居处得名,所以叫娑竭罗龙王。法华经上说,他的女儿,年始八岁,受文殊菩萨的教化,即身而往南方无垢世界,转变男子而成佛道。足见龙族,虽是畜生道摄,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十善业道经,就是 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王宫中为龙众而说的法。  八千大比丘,三万二千菩萨。八千和三万二千,这是比丘和菩萨的数目。 释迦牟尼佛,有四众弟子,四众弟子中,进修的方法,又有小乘和大乘的不同。小乘偏重于自利,大乘多重于利人;比丘是出家众中的小乘,菩萨多属于大乘,而且不限于在家出家。比丘译成国语有三个意思:第一,是乞士。乞、就是乞化。佛制比丘,不许种田、做生意、或做工、做官、只许乞食为生。因为不事生产,才能专心乞求佛法,资养慧命。第二、是破恶。恶、指贪、嗔,痴爱的烦恼,比丘能破除这些烦恼,所以叫破恶。第三、是怖魔。魔、是一种带著邪见而修福的人,他也照样住在天上,可是他专以破坏佛法为能事。比丘、在乞授净戒时,能使魔宫震动,因为邪不胜正,使他恐怖,所以叫怖魔。菩萨、译成国语叫觉有情。有情、就是指我们这些众生,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而怀有贪、嗔、痴、爱的情计执著。菩萨不惜牺牲自己,出生入死的化导我们,所以叫做觉有情。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当然、他的含义还多,这里姑且从略。  末了、让我来拢总重说一遍吧。  如是这部十善业道经,是我阿难亲自听来。是某一个时期,教主 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王宫中,为龙族的众生而说的。当时在座的比丘有八千人,菩萨有三万二千之多。这是本经的证信分。今天讲到这里为止,下星期一再会。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