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剃发出家者应具备的条件_1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3 09:28:04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发,受十戒,乃至圆满具足戒,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正如《多论》所说:“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渐增,然后受具。得法味故,好乐坚固,难可退败,不破威仪。一时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仪。如游大海,渐渐深也。”按照律典的规定,度人出家的师父及欲剃发出家的弟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现在,仅就求度者,简单谈谈应具备的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发,受十戒,乃至圆满具足戒,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正如《多论》所说:“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渐增,然后受具。得法味故,好乐坚固,难可退败,不破威仪。一时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仪。如游大海,渐渐深也。”

按照律典的规定,度人出家的师父及欲剃发出家的弟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现在,仅就求度者,简单谈谈应具备的条件。在此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剃发与出家的关系,以明确这两者的差别。

一、剃发与出家

依律制,剃发是出家必备的条件之一。故《四分律藏》云:“应剃发,着袈裟。”即现出家相,与公认的沙门释子形象相同,以区别了俗人、外道。但是,如果只是剃发,受五戒,而没受十戒,仍然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律中称为“形同沙弥、形同沙弥尼”。因为最初在寺院内度人出家,同寺内的其它僧人都不知道,其家人来问,回答有差,而招致讥嫌。所以,佛制:若度出家者,应和僧作法,告知大众。也就是必须寺院内全体僧众集中十在一起作法,允许为此人剃发。依南山律祖道宣律师所说,此时大众僧作的法,就叫做“形同单白羯磨”。

因此,出家,除了剃除须发,着袈裟,在外相上现出家相外,最重要的还是受十戒。因为只有受了十戒,才算真正出家,称为“法同沙弥、法同沙弥尼。”依南山律典,受十戒时所作的法,叫做“法同单白羯磨。”

可见,剃发不等于出家,但出家必须剃发。

二、求度者的条件

作为度人之师,一定要依律,如法谨慎地考察求度者,不可盲目度人。

依南山律《行事钞》,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查请求剃度出家的人。只有符合出家条件的人,才能被接纳。

1、简老少。首先,要求年纪符合条件,不能太老、太小。依《僧祗律》,7岁以上,70岁以下,有智慧,堪能忍苦,才符合教限。彼律中说:“7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80如太老,过70,卧起须人,不听度。”当然,如果过70岁,仍然能修习道业,最多是允许此人出家作沙弥(尼)。

经中,央掘摩罗的老母求佛山家。佛说偈制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时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律中,净饭王即佛的父亲也求佛出家,佛说: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由此说明,年纪太大的人是不适合出家的。

2、简根具。其次,要求此人六根具足无缺,身心健康。如果是一身具男女二根的二形人,或者根本不具备男女根的黄门,虽然依大乘佛法可以受戒,但是,依小乘律制,是绝对不允许出家的。推其原因,正如南山律祖所说:“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结使多,智慧浅薄故。”又说:“但以其心邪曲,难可拔济。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另外,诸部律中列了很多六根缺限的情况,仅《四分律》中,就列有140多种。最后总结说:“一切污辱众僧的人,都不得受戒。”

3、简听否。第三,要征求其父母的同意,不违国法,方可出家。就父母许可,方听出家这一点,诸部律中,都有缘起。如《四分律》中,因为佛的儿子罗喉罗出家,令佛陀父亲净饭王极度忧伤:于是,他悲泣来到僧伽蓝中,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对佛说:“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难陀童子当为家业;而世尊复度令出家。难陀既出家己,我复有少望心,罗喉罗当为家业,绍嗣不绝;而今世尊复度出家。父母于子多所饶益,乳养瞻视。逮其成长,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唯愿世尊,自今已去,敕诸比丘,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世尊默然受王语。之后,就以此因缘集比丘僧,说:“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世人所观。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若度,当如法治。”

另外,如果是在职的官员,或者是违法犯罪的人,或者是为了躲避债务而来求出家的,律中,都不允许度其出家。

\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是必须信仰三宝,动机正确,因为“道由信立,德自信生”,这是求出家的根本要素。所以,只有确实信仰佛法僧三宝,为了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而求出家的人,才适合出家修道。故南山律祖在《行事钞》中说:“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未晓此,徒自剃着。内心无道,外仪无法;纵放愚情,还同秽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触事面墙者,良由自无奉信,圣智五因而生;们务养身,宁知出要胜业?”

以上只是略为解释剃发出家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不过是概括地列示而已。其实,还有很多,如对男女众出家的条件,随性别的差异,律教也略有差别等等。(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