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净空老法师在了凡四训讲记中,有关戒杀的开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5 09:25:08

\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这一段是从理上改。我们知道事实真相,想想它的道理,我们自然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了。前面不明道理,很勉强的做,这势必很难—强制执行,心不悦服,自己跟自己在斗争,相当痛苦,明理就可以将之化解。所以常常要想到—“上帝好生”,这是自然的。尤其现在科学也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讲自然生态平衡,自然生态就是此地讲的“上帝好生”之德。自然生态一定是均衡的,自然生态之平衡若被破坏,整个世界众生都遭难,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破坏自然生态。 其实在一切动物中是最坏的、最残忍的、最恶的。老虎、毒蛇只有在饥饿时,才伤害其他的动物。它吃饱了,别的动物在它旁边走来走去,它动也不动,由此可知,它杀生是不得已。人不一样,人并不是到逼不得已才杀害众生,是任意的残杀;畜生实在很少造恶业。我们想想,人造的恶业是一切畜牲都做不到的,造的罪业太大了!因此,在六道中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 堕畜生道很苦,但它不造业,它在消业障;我们得人身若不学佛,人身有什么好处?天天在那里造恶业。畜生消业,我们造业。它的罪业消了,它就出头了,生三善道;我们造业,业果熟时我们入三恶道。它们准备出来,我们准备进去,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了。何况一切众生都贪生怕死,我们杀害它,是它没有能力抵抗。所以说弱肉强食——因为没有法子抵抗。虽然不能抵抗,它能甘心吗?它要是不甘心,怨恨一定存在,能免得了冤冤相报吗? 有一位同修来问我:‘超度婴灵(堕胎)有没有效?’ 我告诉他:‘没效!你以为超度就没事了?’ 他说:‘那万一这小孩生下来是个残障,那不是很痛苦?不如就叫他不生。’‘我们要晓得,生一个小孩残障,那是来讨债的。你欠他的债,还不让他来讨,还要杀他一条命。换句话说,你过去欠他的债,现在再加上命债,以后更不得了!现在科学家只看到眼前这一段,不知道后世的因果——因果通三世,这决定是大罪。’ 他说:‘小孩还没有成形,只怀一、两星期。’ 我说:‘不行!神识一投胎他就来了,成形不成形没有关系。他一投胎,他就找上你了,你跟他过去世就有瓜葛了——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他是来报恩的,你把他杀害,恩将仇报,以后变成仇人;明明是孝子贤孙来报恩的,你杀害了他就变成仇人、怨家了!这还得了?不得了!你做一点功德,花几个钱,安个牌位就能超度?没这种事!那是骗自己,安慰自己,不是事实。’ 所以诸位真正看到前后因果——太可怕了!不可以不慎重,不能不明理,不可以不晓得事实真相。杀害众生来养自己,这是大过失!现在认为这是正常的。有些宗教还认为是上帝供给他吃的。如果说这些众生都是给我们吃的,上帝就不称其为‘上帝’了!上帝又那里谈得上有‘好生之德’呢?这一个错误的观念,使我们造作许多的罪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知见上的错误。一切众生被杀害时,被屠割时,你看到那状况——惨叫的音声,这就是它不服气。佛经里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杀害报复。所以说吃它半斤,还它八两;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是因果定律。 我们真正的相信,真正的肯定,我们决定不会有一念杀害众生之心。为什么?我不希望将来世世偿命。我们决定不会贪图不义之财。为什么?知道将来世世要还债。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人自然就安分守己,本本分分了。这绝不是消极、绝不是退转,是奋发精进,创造自己美好的前途。这一世好,来世更好,求得生生世世都好。没有智慧,不知道事实真相,是决定求不到的。这一段文讲肉食,我们看到众生被杀害,那种痛苦的状况——“彻入骨髓”,杀了它,拿来养自己,怎么忍心?何况“食过即空”。众生贪图美味,无论怎样去烹调,知道味道、享受味道的就是舌头,舌头以下就不知道了。为三寸舌不知杀害多少众生!不晓得造多少罪业! 而“疏食菜羹,尽可充腹”,要是说素食没有营养,吃素食长寿的人很多,吃素食健康的人很多;从小吃素长斋的出家人,肥肥胖胖的、满面红光的多的是,怎么可以说没有肉食就没有营养?这都是错误的观念。杀害众生,吃它的肉养自己,不但跟众生结冤仇,还损自己的福报,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绝对不肯干这种事情。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 一切动物不但有生命,也有“灵”性,跟我们人没有两样。除了佛菩萨之外,谁知道“皆我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曰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了凡先生一定是全家吃素,因为他晓得道理,他知道事实真相。现在人还有错误的观念——我们大人吃素,认为小孩太小了,怕他营养不良,还要多多给他一点肉食。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是怕他的业障太少,冤家债主太少了,多让他结一点怨业,如此而已。跟他讲,他不相信,还毁谤我们——头恼太旧了,不懂得科学,不懂得营养。其实不然,他真的错了!所以觉悟要趁早,愈早愈好;小孩愈小吃素愈好,他的福德根基厚。这正像《无量寿经》和《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所讲的‘先人无知’,‘先人’就是长辈;没有智慧,使我们不知不觉中犯下了过失,造了很多的罪业。单饮食这一条就不得了,罪业就很重了。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恻隐之心”就是仁民爱物之心。见到一切动物有苦难,自自然然就生同情心,这就是“恻隐之心”。大家有没有?相信每个人都有。如果你们看一出悲剧会流眼泪,这就是恻隐之心。电视、电影的悲剧,那还不是真正的人物在面前遭受苦难,你都有这个心;何况真正见到一切人、物遭遇到苦难,一定会伸援手去帮助他。 不但人有恻隐之心,动物也有,这确实是天性,就是本性的性德。动物的本性跟人的本性不二,不过它比人迷得更深,才变成了畜生。十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真如本性,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才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恻隐之心就是怜爱之心、怜悯之心,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求仁”,就是求的这个;“积德”,也是积的这个。希望把仁民爱物之心培养扩大,能够真正的爱一切人、爱一切物,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 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 “孟春”是初春。古时候祭祀,最大的祭典用三牲——‘牛、羊、猪’;普通民间祭祀只用猪。春天用的“牺牲”(祭祀用),不用母的;因为母的怀孕、杀一个等于害两条命;这是仁慈。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孟夫子的用心,跟佛法讲的‘三净肉’一样——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因为佛法在印度当时,生活方式是行托钵的制度,人家施舍什么就吃什么,不分别、不执著,没有选择的。这是大慈大悲,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一直到今天,像泰国、锡兰这些小乘国家还是如此。佛法传到中国,中国是当时最先进的‘礼仪之邦’(现在礼仪都没有了,讲到礼仪比不上外国,实在讲这是教育的彻底的失败),且中国人不重视乞食;当时法师是朝廷礼请到中国来,当然不能叫他出去讨饭,所以就在宫廷里接受供养。托钵的制度在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但是那时供养出家人还是三净肉。 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所以现在全世界学佛的人,不论出家、在家,只有中国佛教是素食,全世界学佛的人没有素食的习惯。我们参加国际会议时,见到外国出家人没有吃素的。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教传统是吃‘三净肉’,不是素食,素食是中国人提倡的。素食卫生、卫性、卫慈悲心,仁民爱物做得真正彻底、真正究竟;是最好的食物、养生方式,值得提倡推广的。 “ 远庖厨”,是远离厨房。不见杀、不闻杀,吃得就比较安心了——实在讲心还是不安;最好是不吃众生肉,尤其是现代的众生肉更不能吃。现代的肉品含有许多毒素,导致现代人常常得了一些怪病。病从那里来的?肉食来的。古人讲‘病从口入’,李老师时常感叹的说,现代人是三餐在服毒,那里是在吃饭!每天服三次毒,想想看,你的身体怎能不病!当然是百病丛生了。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这是佛法三净肉又多加一条——出家人不许饲养畜生,在家人自己养的,自己再杀了吃,实在是讲不过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