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净空法师:三皈依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4 09:26:34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与福德。佛对众生说法,尤其着重福德,这也是应机说法,因为一切众生没有不希求福报的。福报在未见性之前,一定要靠修德;见性之后,就是性修不二。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修福非常重要。此地区修福的人多,必定是国泰民安,生活富裕。经中修福的教诲很多,要细心体会,彻底明了,就知道如何修学才能获得满意的果报。佛门讲‘有求必应’,此话真实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与福德。佛对众生说法,尤其着重福德,这也是应机说法,因为一切众生没有不希求福报的。福报在未见性之前,一定要靠修德;见性之后,就是性修不二。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修福非常重要。此地区修福的人多,必定是国泰民安,生活富裕。经中修福的教诲很多,要细心体会,彻底明了,就知道如何修学才能获得满意的果报。佛门讲‘有求必应’,此话真实不虚。但求有求的理论与方法,如理如法的求,一定能获得报偿;若与求的理论方法不相应,希求就不能满愿。

福报与人共享是真正的福报,福报自己独享很容易变成祸害。古德明了此道理与事实真相,所以在造‘祸’、‘福’二字时,将文字的形体表现得非常接近,就是希望我们能有所警惕,不要把福变成祸害。古圣先贤虽然提出警告,但在中国历史上,将福变成祸害的记载依旧很多;现今世界上的这些事实,更是不胜枚举。真正有警觉心的人仍然不多,正是经上讲的众生愚昧无知,不但经论看不懂,讲解听不懂,事实真相摆在面前还是不懂。佛讲‘三转法轮’:示转、劝转、证转,作证转就是把事实真相展现在众生面前,若还是不懂,佛也没有办法。这样的人,就是经上讲的‘一阐提’,即没有善根之人。

\

现在没有善根之人很多,而且往往都是有福报之人,有福报而没有善根,福就变成祸害。祸害不仅他一个人受难,许多人要连带受灾难,而他造的业障就 越严重,果报也越可怕。学佛人、深信因果之人虽对此看得很清楚,但也无能为力,因为连佛都没有办法,我们当然更没办法。此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度,自己帮助自己脱离苦难的境界,这是聪明人。这也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

最近有几位同修往生了,多数都有瑞相,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些人为我们作了证明,使我们信心增长。他们能够自在安详的往生,这是大福报,原因是他们能放得下。所以‘万缘放下’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样样放得下,心开意解,就能消灾免难。唯有放下,才能真正做到一心向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功课。我们要预先做好准备,把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消除,功夫就能得力,就能达到功夫成片,甚至于一心不乱,这才是真正的福报,真实的智慧。

‘皈依法,离欲尊’。欲是五欲六尘。尘缘不能从内心拔除,就是大障碍。尘缘所带来的种种不如意,这是一切灾祸之根源,所以佛教导我们要远离尘缘。远离不是不要,大乘经上讲,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有天人供养,载歌载舞,与世间人的享受一样。于是我们明了,佛教导我们远离,是远离妄想分别执着。把妄想分别执着断除,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随缘;妄想分别执着没断,享受就是攀缘。诸佛菩萨随缘,天人来供养很好,菩萨变化来供养也好,绝无丝毫留恋,这是真正的享受,这种享受决定没有灾难。

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在境界现前时六根清净,不是远离尘缘时六根清净,那是小乘修学的方法。接触境界时,心又乱了,又动妄念了,那就没有功夫。面对境界,养成清净不染,这要高度智慧。《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要常常提起,这就是观照功夫。面对境界才起心动念,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顺境不起贪恋之心,逆境也不起嗔恚之心,知道全都是假的。所以,要学佛菩萨在世间游戏神通,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他不二。修福就要从这些地方下手。

\

‘皈依僧,众中尊’。众是团体,僧团是世出世间最值得尊敬的团体。因为这是修学‘佛法’的团体;佛是大觉,法是离欲,离欲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没有一个团体能比得上。我们要懂得,要学习,要真做到!‘六和敬’的戒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是佛为没有彻底明了、没有真做的人制定的。能彻底了解,真正用功修学,自然符合‘六和敬’,就不需要这些戒条。如果我们达不到彻底了解的程度,‘六和敬’对我们就太重要了,能为我们做增上缘,帮助我们走上正路,这是佛的慈悲与善巧方便,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