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4 09:23:27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弥陀诞辰暨净嵩法师圆寂三周年「纪念佛三」慧净上人在本山净宗书院为同修莲友开示 诸位莲友、诸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又到了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我们本师本佛南无阿弥陀佛佛诞纪念日,也是上师往生三周年纪念日。每到今日,处处念佛之声,响彻云霄;时时弥陀之光,普照大地,为国家带来了洪福,为众生召感了吉祥。 如同千江万水必归大海,净土法门是万法的归宗。陆地上一切水流,最后需要进入大海,才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弥陀诞辰暨净嵩法师圆寂三周年「纪念佛三」慧净上人在本山净宗书院为同修莲友开示

诸位莲友、诸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又到了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我们本师本佛南无阿弥陀佛佛诞纪念日,也是上师往生三周年纪念日。每到今日,处处念佛之声,响彻云霄;时时弥陀之光,普照大地,为国家带来了洪福,为众生召感了吉祥。

如同千江万水必归大海,净土法门是万法的归宗。陆地上一切水流,最后需要进入大海,才能得到真正的归宿;佛门中一切的法,最后必须汇入弥陀一法,才能究竟成就佛道。所以宗祖善导大师有句法语说:

是故释迦,及与诸佛,劝向西方。

这句法语虽然简短,但意义深广,非常重要。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诸佛,一旦出现在世,最后都弘扬阿弥陀佛的本愿,来劝导十方众生,修行净土弥陀救度的法门,因为唯有这个法门,能彻底使一切众生,容易解脱,究竟成佛。是故我们的宗旨说:「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也有几句法语,对学佛人可谓振聋启聩。他说:

九界众生舍此法,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法,即下无以普利群萌。

这两句法语依然文简短,意深长,对这个法门非常重要;对整个佛教来说,也是意义深重。

意思是说,「九界众生」可谓包含很广,无所不包,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凡夫众生、阿鼻地狱的众生,通通包含在内。印光大师说,上至等觉的菩萨,如果舍弃阿弥陀佛这个法门,也没有办法圆满究竟成佛,所以说「九界众生舍此法,则上无以圆成佛道」,没办法圆满佛道。

\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经据?确实是有经据。因为有经典的依据,所以有这个道理。经据在哪里呢?在《华严经》。《华严经》最后,最重要的一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是一位等觉大菩萨,他最后的目的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一起归向极乐世界。

所以普贤菩萨的发愿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

一个人的愿望,就是他修行最后的目标,普贤菩萨的目标就是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位阶最高的菩萨,也是华严会上的代表,他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可见凡是修行学佛,最后必须往生极乐世界,才能究竟圆满学佛的目的。所以印光大师才说:「九界众生舍此法,则上无以圆成佛道。」

文殊菩萨的目标,他修行的结果,最后也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有一部《观佛三昧经》也介绍文殊菩萨的发愿偈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剎。」文殊菩萨发的愿跟普贤菩萨一模一样,就是要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不是小菩萨,是大菩萨、等觉菩萨,也是释迦牟尼佛两边的胁士,代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跟愿行。这两位大菩萨求生极乐世界,就表示释迦牟尼佛最终是要弘扬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

\

所以印光大师才说,九界众生如果舍弃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这样就没有办法圆满成就佛果。因此十方诸佛若是要救度众生,不依这个法门,就没有办法彻彻底底来救度众生,使任何众生成佛。因此,印光大师说:「十方诸佛离此法,即下无以普利群萌。」可见这个法是多么殊胜,又多么的容易!容易,故能普遍救度众生;殊胜,才能使每一位众生究竟成就佛道。 印光大师还有一句法语说:

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就是说阿弥陀佛救度众生之本愿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十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尽虚空、遍法界;「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是有佛出世,所以说十方三世诸佛。凡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始至终,总包含的法门就是这个法门,所以说「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只要有这个法门,就通通包含,尽在其中,无欠无余;如果没有这个法门,就不圆满,有所欠缺。由这几句法语,可知这个法门的重要性,有此法门则一切法具足,无此法门,就算修了种种法门仍然不具足,还是要修这个法门。

上师曾将佛法分判为五个阶段,就是:阿含二十岁、般若三十岁、禅四十岁、密五十岁、净土六十岁,尊崇净土是「老禅」,最高第一,引导全体同修归入弥陀救度的净土法门,最后自己示现在弥陀圣诞这一天,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身作则,引导全体同修,可说婆心深切,达到顶点。因此凡是有智慧、有情义的同修,感念上师引导提携的恩义,就应当一心一向专修弥陀救度的善导流的净土法门,不但是念师德、感师恩,也是遵循先贤古圣之道,更是为自己了生死、成佛道。

今天在这里举行「纪念佛三」的念佛,所谓「行由解起,行起解绝。」现在就请大家专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讲于2007年1月5日,弥陀诞)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