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净土者的「夹杂」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30 09:23:36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净土三经》。如有人偶有因缘,而念了一部《法华》或《金刚》,便谓其人为夹杂,非老实念佛者也。更有甚者,还谓学《印光大师文钞》和诸净土祖师文者,亦是夹杂。唯只念佛,不阅经不看论者,方是真学净土,真老实念佛者。试问其人,何为夹杂?何为老实?智旭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言:;欲坐断凡圣情解,顿明佛祖心源,不可丝毫夹杂。然所谓夹杂正不在看经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净土三经》。如有人偶有因缘,而念了一部《法华》或《金刚》,便谓其人为夹杂,非老实念佛者也。更有甚者,还谓学《印光大师文钞》和诸净土祖师文者,亦是夹杂。唯只念佛,不阅经不看论者,方是真学净土,真老实念佛者。

试问其人,何为夹杂?何为老实?智旭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言:;欲坐断凡圣情解,顿明佛祖心源,不可丝毫夹杂。然所谓夹杂正不在看经寻论,乃在世间利名烦恼我慢悭嫉放不下。尝见主宗乘者,动以经论为杂毒,反置习气于不呵,岂知古英杰凡情先尽,故但埽其圣解。今人浊智流转,不向痛处加锥,云何出得生死。可见夹杂非在看经学论,乃指放不下世间名利烦恼我慢悭嫉也。而人不在此下功夫,反处处以人读经学论为夹杂,实乃可悲。

\

至于所言之老实念佛,民国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中言:;所谓老实念佛者,老实二字必当注意。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云何能老实乎?可见老实念佛者,乃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非指经论。又言:;故提倡净土法门者,不可仅说念佛为止。须知修净土正为满大愿,仅仅念佛下生,不能滿也。故我净宗之印光大师于《文钞》中言:;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复永嘉某居士书五》)既;皆无不可,又何来如此死执?

又净土法门重在信愿,如无信愿,纵然念佛,亦不得往生。试问不阅佛祖经论,又何能生信发愿哉!《弥陀要解》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此理谛闲大师在《全集》中亦言:;今之净土法门,无论缁素男女,老幼尊卑,谁人不知念佛。诘其何用?则曰修来世,或言生西方,若如是,岂全无信愿?无信则安肯念佛,无愿则不言生西,既有念佛之行,并有信愿之心,理宜千修千生,万修万生。

经云:;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今人念佛,至于临命终时,求其决定往生,千万人中,难得一二侥幸者。何所以耶?究其病根,只在信欠真,愿欠切,念佛欠一心耳!当知过在己躬,非法门咎也。故今摘取古人用心相应之语,以为十方缁白之劝。观大师之文,当可知何以千万念佛人中,难得一二决定往生,究其之根本,则在信愿不坚。而欲发信愿,又不阅诸祖论净土之文,其可得乎。

\

是故大师;摘取古人用心相应之语,以为十方缁白之劝。谛闲大师如此用心,灵峰大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也。在《弥陀要解》序言中,大师云:;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着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覩。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可见大师述要解之目的,无非因《疏钞》和《圆中钞》,文富义繁,边涯莫测,可能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再述要解,以使阅者发信愿也。而愚人以阅大师之文,反斥为夹杂,实负祖师之深恩也甚矣!

实则《要解》等书,净宗之人不可不看。净宗十三祖之印光大师,世传为大势至再来,其言:;净土十要,乃澫益大师以金刚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契理契机,至极无加者,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至于后之九种,莫不理圆词妙,深契时机。虽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经翻阅,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质而成仙体矣。此是譬喻法门之妙,不可错会,谓令成仙。(《与徐福贤书》);宜常研阅四字,学人当放大眼看。

另印光大师在《文钞》关于应读之书,可谓明之详矣,言《龙舒净土文》,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从此入手。又谓《径中径又径》一书,是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趣净土壶奥。于初机人,大有利益。又谓《高僧传》初二三四集、《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等皆当阅之。以其为记古德之嘉言懿行,阅之自有欣欣向荣之心,断不至有得少为足,与卑劣自处之失。而《弘明集》、《广弘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一乘决疑论》,皆护教之书,阅之,则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见城垒矣。此等诸书,如能阅之,则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另《安士全书》、《历史统纪》,大师也认为不可不看。

因《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越古超今。言简而该,理深而著。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传家之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后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则绳武圣贤,了生脱死,若操左券以取故物。《历史统纪》一书,无论信佛谤佛者,皆肯看,以其是史鉴中事。大师并开示,切不可谓一心阅经,置此等于不问。如不看这些书,则差别知见不开,遇敌或受挫辱耳。在《复何槐生书》中大师更开示说,欲知禅净之所以然,当要息心研究《印光大师文钞》。人谓看《印光大师文钞》者为夹杂,直是一派胡言。

大师文曰:;欲知禅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者。是宜专阅净土著述。然净土著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祈息心研究,当自知之。在《圆瑛法汇序》中大师也劝人当要看莲池、谛闲、圆瑛三大师之书,言:;窃以浙江,昔有云栖法汇,近有谛闲讲录,圆瑛法汇,同为险道之导师,苦海之慈航,有缘遇者,何幸如之。

在《复应脱大师书一》中大师则劝应脱法师从天台山国清寺静权大师学教,曰;汝年始弱冠,当先参学。不宜标奇显异,作行头陀之状。似宜往天台山国清寺亲近静权法师。现今讲师颇有其人,而光所知者唯此人,故作此说。其它光不得而知,故不敢妄令汝亲近也。

善导大师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言:;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若细体大师之语,何来如此排经斥论之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