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教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7 09:26:34
佛经伴随着西域负有传教任务的僧人来到中原,但由于语言的阻隔,一般人都看不懂,不知它到底讲些什么。于是,汉译佛经的工作便应运而生。中国读者通过译文,了解了大量梵文佛典本身就像浩瀚的文学作品。其雄壮的气势、活跃的思维、空灵的文笔、优美的词藻,给因循相习的中国文学园地吹来了春风。马鸣的《佛本行赞》势如高山流水,叙述了释迦牟尼的一生,树立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以幽默、细腻

佛经伴随着西域负有传教任务的僧人来到中原,但由于语言的阻隔,一般人都看不懂,不知它到底讲些什么。于是,汉译佛经的工作便应运而生。中国读者通过译文,了解了大量梵文佛典本身就像浩瀚的文学作品。其雄壮的气势、活跃的思维、空灵的文笔、优美的词藻,给因循相习的中国文学园地吹来了春风。

马鸣的《佛本行赞》势如高山流水,叙述了释迦牟尼的一生,树立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以幽默、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奥的佛理,为晋唐小说提供了借鉴。印度史诗《拉马耶那》中的哈奴曼,被一些文学家看作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不要以为文士恋功名,僧侣爱清静,两者风牛马不相及。其实读书人与出家人的交往,是屡见史册的。尤其在唐代,诗人大多亲近佛教,并视之为清高,产生了不少游山寺、与僧人赠答以及代僧人而作的作品。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苑咸的《酬王维》:

王员外兄,以予尝学天竺书,有戏题见赠。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枉采知音,行于雅作,辄走笔以酬焉。又久未迁,因而嘲及。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筌。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苑咸的自序及酬诗,反映了王维虔诚奉佛、淡泊名利、创立诗体佛教文学的情形。

其实,不仅是唐朝,历代都有诗人和僧侣的接触、相互影响,因而扩大、提高了诗歌的题材和境界。比如,“诸行无常”是佛教的重要理念,曹操的《短歌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显然也受佛学的影响,在弃官回乡后写下的《归园田居》中,就有两句反思:“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寄情山水,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宣扬隐士情趣和佛教禅理。 在《愚公谷》诗中,他感慨地问道:“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唐代诗人李坤则是热情地赞扬佛门,在《晏安寺》中有这样两句:“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其他诸如孟浩然、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诗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试举两例:孟浩然《题义公禅房》云: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云: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孟浩然的诗,在欣赏义公习禅环境的同时,流露出观莲花而知其不染之心的看法。柳宗元的诗,描述了他晨读佛经,在自然环境中欣然领悟的情形。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七八岁时,经常梦见自己当了法师;成人后,喜欢亲近禅门高德。他深谙佛理,后筑室于黄州城东,因以“东坡居士”自称。他的诗文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如其《地狱变相偈》云:

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

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

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轼见吴道子所绘地狱变相图,笔力劲怒,变状阴怪,使见者无不毛骨悚然,惊骇不已,便联想到如果人人都行善积德,地狱也就不攻自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出家人中也不乏吟诵的好手,《全唐诗》收有二千二百余位诗人的作品,其中就有寒山、拾得、丰干、怀素、贯休等一百十多位僧人的诗篇。他们的诗大多飘逸无碍,讽咏了心境冥会、优游物外的境地。尤其是寒山的诗,不加雕琢,脱口而出。其自云——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历代都出过著名的诗僧:唐释皎然是个杰出的诗人,诗句隽丽,受到颜真卿、韦应物的推崇,有诗集《杼山集》及《诗式》、《诗评》等著作。宋释契嵩,博通内典,有扎实的文学根基,著有《镡津集》。元释本诚(觉隐)、大欣(笑隐)、圆至(天隐),时称“三隐”,均以诗自豪。明释斯学,天分甚高,为诗极工,吐词自然秀拔,著有《幻华集》。清释湛性,师承王士祯,名扬诗坛,著有《双树轩诗抄》。

佛教传入中国,给文学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词汇,使文学的天地更加广阔;作为回报,文学以奇妙的构思、形象的语言、优美的辞藻,帮助佛教登堂入室,走进社会各阶层。(信息来源:福建省佛教协会)

\

编辑:纤尘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