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教徒的名利观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6 09:32:56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所通晓的是道义,而小人所看重的是私利。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以前的读书人是耻于谈;利,一谈觉得太俗了。而现在的价值观又正好相反,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如谈;义会被视为很滑稽的话题,道德值几毛钱一斤?我们学佛人通常羞于谈;利。善知识总是开导:修行人要淡泊名利,常随佛学。佛是无我的,没有任何利己心,完全是纯粹的利益众生之心。阿弥陀佛;求名,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所通晓的是道义,而小人所看重的是私利。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以前的读书人是耻于谈;利,一谈觉得太俗了。而现在的价值观又正好相反,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如谈;义会被视为很滑稽的话题,道德值几毛钱一斤?

我们学佛人通常羞于谈;利。善知识总是开导:修行人要淡泊名利,常随佛学。佛是无我的,没有任何利己心,完全是纯粹的利益众生之心。

阿弥陀佛;求名,求的是永世的名,众生只要闻到他的名号,就能获得无尽的功德;阿弥陀佛;求利,是为了法界一切众生都能获得真实之利。我们的大导师阿弥陀佛在法界当中知名度最高。在《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为其扬名。阿弥陀佛用种种的珍宝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来迎接法界众生的回归。

佛是大觉圣者。然凡夫在迷,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即使是修行人,也难免会对名利有所执著:如果我有了好名声,又有很多财富的话,就可以做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情。

如何正确处理好名与利的关系,我认为应该采取;接纳、觉照的原则。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修行路上许多的困惑。

\

;人随情欲求于声名,业力凡夫追求名利的深层动机多为达成爱欲的满足。很多修行人不是拒绝、压制,就是逃避这个问题。修行要想得力,必须透过这一关。因此首先举一个对治淫欲烦恼的例子,以此说明如何运用;接纳、觉照方法。

儒家讲:;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意思是说:万恶淫为首,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越轨的行为,而不是看他心里有没有生起过这个念头,如果说只要心里生起过这个念头,就判断这个人犯了淫戒的话,那么世上就少有完人了。所以说儒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主要看他在男女关系上,是否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

修行人也难免会被淫欲问题所困扰,要想战胜此关,可以采取;接纳、觉照的原则。印光法师在《不可录重刻序》中有段精彩的开示:;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想,如以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若偶起欲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则欲心直下消灭矣。(《复陆培谷居士书》)

此念生起的时候,首先要勇于面对,不要压制、逃避,否则这个念头可能会更加严重地缠绕着你。第二步即觉照到此念头,即想到自己的男根被毒蛇吞食(若是女人则想到毒蛇入己女根),定会吓出一身冷汗,身心马上变得清凉。如此思惟才有可能进一步想到,淫欲心是堕落轮回的根本。所谓的美貌动人,只不过是蒙着一层薄皮的粪袋而已。这就把淫欲火转化为智慧光。

记得去年我在云门寺参学的时候,班首师父在谈修行人应安贫乐道的开示中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要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我现在拥有了房子、车子、金钱与美女,那么我会怎么样?还会出来修道吗?

这么一思惟还真叫人出了一身冷汗。是呀,有几个人能在声色名利中觉醒?又有多少人能在酒醉灯迷中挣脱出来修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贵学道难。

班首师父正是运用了;接纳、觉照这种方法的原理,给我们作了一次很深刻的开示。首先他并不是简单地说,修行人要拒绝、回避名利,而是先从内心接纳它,接着觉照这个念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要排斥、逃避名利,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德行,来驾驭名利。事物都有双面性,如果你不能善用它,会使你走向堕落;如果你能善用它,就能使生命境界得到升华。正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要担心自己没有荣誉、财富以及职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德行来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敬仰你,要担心自己凭什么让别人对自己生起敬仰之心。可见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名利,而是要看一个人的德行能否承载名利。儒家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做到用财富来显发身命的灵性,而小人却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从而葬送了身命的灵性。如同古语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厚德载福,也是这个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具足造业之因,凡夫一旦接触六尘,即生贪恋,随其所转,失去觉照。佛菩萨证得六根圆通,能主宰、驾驭六根,接触到六尘却不被其所染污,六根对六尘能过后无痕,即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修行不要惧怕谈名利,当欲望的念头生起的时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保持觉照力。

财色名利,对于一个初入门的学道人来说,事相上要尽量远离它;从心性上来说,不必排斥、逃避。你若越是排斥、逃避财色名利这个问题,内心反而易对财色名利产生更加强烈的贪恋和渴望拥有的欲望。你若有勇气面对、接纳它,从而保持对它的觉照力,这样才有可能战胜和超越它,即转烦恼为菩提。

有时我也在思惟,假如名誉的光环真的聚焦在我的头上,并且拥有大笔的财富,我有这个德行来善用它吗?

想想自己还是个业力凡夫,至少目前还做不了欲望的主人。在名利这个问题上,从愿力的角度来说,可以发菩提心,向阿弥陀佛学习,想要拥有无上的荣誉和福德,利乐一切有情;从行持的角度来说,还是老实念佛,仰佛悲愿,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快速圆成佛果。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广作佛事,普度众生,这样做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