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教否定宿命论_1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6 09:32:40
什么叫“宿命论”?简单地说就是人一生的吉凶福祸都是前生注定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简单一点说,相信“宿命论”的人就“听天由命”,以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很多人有这样的思想,他们认为命中注定考不上大学,就是再努力也考不取;命中注定不会穷,骄奢浮华,再挥霍也不会穷。佛教彻底地反对这种论调,它肯定有一份辛劳,就会有一份收获。用佛家说的话就是“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说,努力不会白费的。佛教认为一个人未来的前

什么叫“宿命论”?简单地说就是人一生的吉凶福祸都是前生注定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简单一点说,相信“宿命论”的人就“听天由命”,以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很多人有这样的思想,他们认为命中注定考不上大学,就是再努力也考不取;命中注定不会穷,骄奢浮华,再挥霍也不会穷。

佛教彻底地反对这种论调,它肯定有一份辛劳,就会有一份收获。用佛家说的话就是“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说,努力不会白费的。

佛教认为一个人未来的前途都是一个未知数,其好坏由自己现在的作为而决定,也就是说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所谓命中注定考不取大学的,自己肯努力,大学之门永远为你敞开;也没有命中注定富贵的,奢侈浪费,不知持盈保泰,不知开源节流,最后一定落得贫贱下场。所以佛教不是“宿命论”者。

再讨论佛教对于“因果报应”的说明。虽然我们听到的是“种瓜得瓜”的说法,但佛教的因果说详细一些,应该说是“因缘果报”。就是说佛教在因和果之间,还十分重视一个“缘”字。什么叫做“缘”呢?“缘”有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种一颗瓜子在地下(因),但如果没有日光、水份、肥料或人工的辛勤培养(缘),它就会影响到种子的萌芽、茁壮和开花结果了。

因此,假若一个人前生虽然种了善因,但他今生若不继续修持、行善以为助缘,就会影响到善果的成长,也不见得会有丰收。但所作的善因并不消灭。

孔子说:“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就是说,一颗禾苗的开花、结果,要看后来的栽培而定。

同样的道理,假若一个人前生做了坏事,他如果今生能改过自新,反恶为善,就“可能”不会招受恶果了。

\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发生怀疑,会反问我说: “那不是说,他仍然‘可能’招致恶果吗?”

这里我要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一个人如果吃了毒药,送到医生那儿救治,这个人的下场也有两种:一种是化险为夷,另一种是死亡。

\

为什么这个人吃了毒药(恶因,比如做坏事),送到医生那儿医治(善行,比如做好事),却也“可能”死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通的,这最少牵涉到三方面:

1、他中毒的深浅。(做坏事的多少,犯的罪是哪一类等等。 )

2、他送医的快慢。(悔悟的迟早。 )

3、救治的得法与否。(行善的多少,行善的种类和以前所造的恶因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三点可以决定这个人是否会招致“恶果”。不过,我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这个比喻是不得已而说的,目的在帮助大家了解因果的真义罢了,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所谓比喻并不等于真实,只能说是相似罢了。

佛教的因果说纵横无穷的宇宙人生,包括无尽的空间和时间,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除了具有真实智慧(佛教称作“般若”)的觉悟者之外(如佛、菩萨等),平凡的我们还不能窥其奥妙。

就好像拆开一架电视机,里头的线路千条万条,除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之外,谁能看得清楚呢?因此,我的比喻不能涵盖万千的因果关系,就像一条凌空而下的大瀑布,又怎么可以从中截下一段来观察,来说明呢?

以下我想说明的就是这种今世做坏事,今世虽努力行善,也可能招致报应”的问题。佛教对此持何种态度呢?

佛教对此的态度是:

(1)继续积极地行善,因为这些善行仍然在来日会有美满的收获,千万不能灰心。

(2)对这种不可能改变的“恶果”,佛教安慰人们勇于忍受,因为君子敢做敢当,既然做错了事,如同犯了法,要忍耐地接受处罚,怨天尤人或蓄意逃避,都是弱者的表现,都是一种不敢自我负责的行为。这一点常被世人误会为听天由命,其实是大错的。

(3)要从这些痛苦的报应中切实地反省,从此更加谨慎小心。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差,就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因此,佛教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以往做错的要勇于认错,安心忍受,藉以磨炼人格节操。同时,为了来日的快乐和幸福,只有努力奋发,千万不可消极、泄气或自暴自弃。

最后要谈的是为什么有人今生行善,却反而潦倒不堪?或濒临不幸?而一些坏人终生做恶,却反而逍遥自在、富贵长命呢?

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已很明白告诉我们,如果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行善而遭恶报、做恶反得善报,并非因果报应脱了轨、失了真,而是这个行善的人以前曾做了坏事,到了这一世就先尝到恶果了,而他善行却要在来日才能有善报。同样的道理,行恶而报善的也是这样。

佛教认为因果报应有的是今世做今世即报,有的却要经过一世或好几世才能有所报应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举例说明。

(1)今世做今世报应,如种蕃茄一个月就能收成了。

(2)今世做经过几世以后才报应,如种苹果、葡萄要经过几年以后才会有收成。

古人说:“善恶终有报,天道本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读者可记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一切恶事就是芝麻小的坏事也不可以去做,因为一个小小的癌细胞可能会夺去你宝贵的生命,带给你极大的痛苦呀!(信息来源:摘自《报恩》)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