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1 (照光法师)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6 09:26:35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篇(1) 释照光法师问:梵网经中说:手过酒器就遭五百世无手的果报。为什么密宗还要供护法酒?显宗法师说,供护法酒是有罪过的。不知事实如何? 答:梵网经中说五百世无手的果报,是指‘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也就是说给他人饮酒提供方便,而使他人颠倒迷乱,这样就会有五百世无手的果报。原文如下:《梵网经》卷下曰:‘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篇(1)

释照光法师

问:梵网经中说:手过酒器就遭五百世无手的果报。为什么密宗还要供护法酒?显宗法师说,供护法酒是有罪过的。不知事实如何?

答:梵网经中说五百世无手的果报,是指‘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也就是说给他人饮酒提供方便,而使他人颠倒迷乱,这样就会有五百世无手的果报。

原文如下:《梵网经》卷下曰:‘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从原文中我们看到是指自己身手过酒器而为他人饮酒提供方便者为五百世无手之果报。在任何一部佛经中都没有讲到供护法酒会五百世无手的果报。

佛陀制定这样的一条戒律是不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之人毒害他人,因酒对我们人来说是毒害慧命之毒药,饮酒会有诸多过患,在《大智度论》中讲饮酒有三十五过,在《阿含经》里讲有六过,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云:‘饮酒易犯其他诸罪,昔有优婆塞,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杀他鸡,更妄言无作。以酒乱性故,一时五戒俱犯。’在《俱舍论》卷十四:‘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

以上这些经论都说明饮酒有诸多过患,而这里是指自己饮酒或是给他人饮酒,或以诸多方便给他人饮酒者皆为罪过,将来会受到很重的恶报。

\

首先来说明护法和人对酒的觉受不同。密宗的护法分两种:一种是世间护法,一种是出世间护法。世间护法者,是指那些天龙八部等神众。而出世间护法者,是指那些佛菩萨为护佑行者而化现之护法,这一类的护法虽外显护法相,但真实之境界为佛菩萨。

酒,在凡夫世人来看是穿肠之毒药,颠倒之祸端,能令人迷失本性。但在那些世间护法来说,同样见到的是酒,但在他们的境界中就不是酒。如:在阿修罗的境界中看到的酒却是兵器。而在天神境界中则是琼浆甘露。在那些出世间的护法来说酒是大甘露,而亦是法界净相之显现。

在修罗护法来说,你供他酒是供养了他战胜一切的殊胜兵器,因此修罗护法会非常高兴。既然在他面前不是令他颠倒的酒,又怎么会产生以手过酒器与人饮酒的过失呢?在天神护法的境界来说,你供养他酒是供养了他最妙的甘露,天神饮用甘露不仅不会颠倒,而且还会产生极大的快乐,因此他们会非常喜悦。既然我们手过酒器供养护法酒,没有造成毒害他人,令他人颠倒的事实,又怎么会有过失呢?

再说,佛陀制定之酒戒是对我们人而言的,凡是对人造成伤害的皆为犯戒。而不同于人的鬼道、修罗道、天道则不再此戒中。又如以饿鬼心之境界视酒,则又为猛火;若以佛心视酒,则又为普度众生之大甘露。

因此,六道的众生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各有不同的,由各自业力的不同感遭之境也不同,就如上所举之同一事物的酒的差别,就应该明白在我们人的境界中所认知的事物,在其它道众生的境界中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佛陀在制定不饮酒的戒律时并没有说供护法酒会遭五百世无手的果报。而是强调说明了,不自饮,不与他人饮,如经中说:“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这里分明是说‘与人饮酒’才会有五百世无手的果报。

总说,若是我们的供酒行为导致了他人颠倒和迷乱,则必定有过失。若没有导致他人颠倒和迷乱则无有过失。

问:有显宗法师说,不要学密宗观想,观想容易着魔。请问如何理解?

答:着不着魔与观想是没有关系的。密宗的观想是为了对治凡夫庸俗不净之心而建立的,凡夫内心中有无量的不净想以及种种邪恶的境相,时时刻刻对境生心,而起无量的颠倒。因此,为对治其颠倒乱想之故,建立清净之观修,以便熏染其识,将诸颠倒转为净观,令心安住于净观当中不起诸不净之攀缘分别,如是则不造一切恶业也。

另外,观佛菩萨本尊之圣像可获得无边功德,亦可灭除无边罪业。因此密宗的观想不仅不会令我们着魔而且还会令我们的心清净下来,并消除我们无量的罪业。如:《观佛三昧海经》卷九和卷十云:“若于佛之三十二相,专观其中一相,能灭九十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之生死重罪;若观其全身相好,须端坐正受,系念佛身,莫念地、水、火、风等诸余法,常念佛身,见十方三世诸佛悉在目前,可灭除无量劫之罪。”又,《观无量寿经》中亦提倡以十六观法修持观想念佛,而且广泛赞叹观想之功德等等。阿阇世王的母亲和父亲都是修持十六观法而往生极乐世界的。

如果说观想容易着魔,这个观点若是能成立起来的话,那就等同说世间所有的凡夫都是魔了。因为凡夫每天心里观想的东西更多,每天都在观想名利金钱美色等等,缘诸所见之境,起种种执相。若说到观想就会着魔,凡夫便都是已经着魔者了,这样的荒唐之说实在是可笑至极了。

佛菩萨本尊之相好乃是由于经历长久之积累功德而感之身相,因此每一相皆是圆满功德之示现,若是能以虔敬心观想之,则必获佛菩萨本尊之圣德加持,又怎么会着魔呢?

所以这样的言说实在是在谤佛、谤法啊!

问:显宗法师说金刚地狱是密宗编造出来束缚居士们的,在经典里就根本没有金刚地狱之说。请问如何理解?

答:在经典里有说到金刚地狱,只不过那位显宗法师不懂教义,比较寡闻而已。如:《钻石金刚精经》云:“若谤阿阇黎,千劫无食睡,精学金刚乘,亦学金刚狱。”这里就分明记载了金刚地狱之名。再者,佛陀所说的很多经续中都有说过金刚地狱。这位显宗的出家师父自己没有看过这些经典,却非要说佛经没有说过,这样给居士们讲法实在是有点可怕!虽然说金刚地狱和无间地狱不是一回事儿,但若方便说,也可以说金刚地狱其实就是大中之大的无间地狱。之所以叫金刚地狱是形容堕此地狱后时间年代非常的久远,难以用人类的数量来譬喻。又,此地狱不会随着这个世界的毁灭而灭,所以称为金刚地狱。并不是说堕入这个地狱就决定性没有出期了,但是年代久远到无法计算,因此说这个地狱乃是大中之大的阿鼻地狱。堕入金刚地狱要受苦十亿大劫,而一个大劫则是: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若是以十亿乘以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请各位算算是多少年代?

问:那位法师说学佛就要学佛讲的经典,不要学论,因为论不是佛讲的。请问如何理解?

答:佛教的教法是以三藏著称的,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百分之九十多是佛陀所讲的,有一少部分是佛弟子讲的。论藏是佛弟子为了进一步阐述佛陀的思想而造的论典,这些能收录在大藏经里的论典都是那些菩萨、大成就者、祖师们造的,他们虽然不是释迦牟尼佛,但他们也证得了圣者的境界,他们的论典都是如佛一样的金刚语。

\

学习佛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不能因为论典不是佛陀所讲我们就不能学习,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我们对那些祖师大德们都不能信任的话,身为现在末法时期的人,我们就没有必要学习佛法了。因为佛陀的经典也是后来的弟子们结集的,而且我们现在能听闻到佛法也是那些祖师大德们传承过来的,我们现在的人能听闻到佛法,都是有赖于那些祖师大德们的传承,而且我们现在对佛经的一点点了解,也离不开那些祖师大德的恩德。若祖师大德的论典不是可靠的,那也说明了他们传承过来的佛法也不可靠了?若是按照那位显宗师父的说法来执行的话,恐怕那位法师应该回家抱孩子去了,因为按照他的观点实在找不出来学佛的必要。

问:什么是五戒的开遮持犯因缘?犯戒和破戒是否有区分?

答:开,许可之意。遮,禁止之意。持,守持和遵守之意。犯,触犯和失毁之意。

在佛教的戒律中虽然严格要求守持戒律,但是戒律的守持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变通的,这种变通就是开许。戒律虽有开缘,但务必是要在不损害众生、利益众生的基础上才能的,不能夹杂半点与破戒相应的发心。在小乘别解脱戒中不破戒的开缘,一般是指无相应破戒的发心,但因失误而导致了破戒的结果出现,这种不为破戒。如,修行者盖房子,自己失手将一块砖头从房子上仍下去,而打死了一个路人,这样虽然是杀了人,但是属于误杀,而且也没有杀的发心,因此这种就不属于破戒了,这是小乘中所谓的开,但事实上小乘中是无有根本戒的开缘的。而大乘戒律中的开缘,则是为了利益众生,行者安住于菩提心的境界中可以行开戒之方便,小乘中遮止的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根本重戒,在大乘中是可以有开缘的,那就是必须要行者安住在菩提心的境界中才能开戒。所以,大乘戒法本着慈悲愿行,与活用戒法之精神,时有开许,称为开遮持犯,为大乘戒之特征。如安住净戒律仪之菩萨,见盗贼欲杀害众生,造无间业,不忍此恶贼死后受大苦,以慈愍心,断彼性命,此即开杀戒。此中开缘在《瑜伽师地论》菩萨戒品中有所说明。

犯戒和破戒这两个词,若详细分别是有差别的。犯戒,是指于戒律有所缺犯,这一般是指触犯非根本戒的轻戒。破戒,则是指做了违犯根本戒的事情,破失了戒体,所以叫做破戒。

问:闻法的四想对于闻法到底有多重要?

答:闻法之四想乃是闻法能否获得究竟利益之关键,若闻法人不具备此四想,虽在闻法现场,必不能获得闻法的真实利益。故《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此为闻法四想。若闻法者不能起病人想,则必然不知自己何处颠倒,佛法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利益,就如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时,那他会去积极地看病吗?闻法者不具备病人想,则求法之心就不会恳切,不恳切又如何能获得佛法的加持呢?若不能对所闻法生起如病人遇妙药的感觉,此闻法者又如何会如法地依教奉行?对讲法者若不能起如药王如佛想,闻法者怎么能深信彼所讲之法,就如一个病者对医生没有信心,又怎么会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而治病呢?若虽闻法而不精进修持所闻法义,则虽闻法亦无有实意,如病人虽遇名医,但不配合医生疗病,他的病又如何能好?所以闻法者具备了前三个条件后,还当起疗病想,如是而发起精进则必获闻法之实意。

问:在家居士能否吃葱姜蒜?

答:虽然在居士的别解脱戒律中没有要求戒除这些,但是这葱蒜乃是五辛之物,是属于魔王加持之物,因此修行人最好不食用!食用五辛之人读经、念咒、念佛都不会获得圆满的功德,在食用五辛后,七天中念经、念佛、念咒没有功德,所以这些五辛物是能障蔽修法功德的魔加持物。故《楞严经》云:‘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问题中所提及之‘姜’不属五辛之列,是可以吃的。

问:在家居士经常陪着僧众出去做佛事,这样如法吗?

答:如法不如法关键是要看这些参与佛事的居士发心如何?若是他们本着救度众生的悲心,而并没有其它名闻利养的发心,那么他们帮着出家人护持法会是如法而且有功德的。若其发心是相反的,他们跟着出家人去做佛事只是为了名闻利养,则其所作必然是不如法的,而且罪过很大。

问:在家人入住新居,一般都要请师父们洒净,请问这样洒净有什么作用?

答:洒净可以使修行人所在之处远离魔障,成为清净结界,使道场得以净化。但行此法时,须结印契,并持诵真言以加持香水,依法修持仪轨,如是所作则能起到净化道场的作用。但若非如理如法地行持,则洒净的行为等同虚设。如《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云︰‘时彼仙人有神通力,随其所乐皆得成就。即持金瓶盛满中水,诣余好处洒水为界,告王子曰︰汝等可于此地安止。时诸王子奉仙人教已,即筑城壁止住其内。彼仙人洒水为界,因此立名为劫比罗城。’

在密宗中,修法以前,必当洒水以清净道场及供具。其后此法逐渐盛行,显宗的洒净也是由此而出现的,遂后就产生了种种洒净仪式。一般是诵《军荼利明王咒》加持香水,而以柳枝顺逆搅水使清,次洒香水于坛上之供具或道场内。至于柳枝搅动之方式,依流派而有差异。

又,此处之‘香水’,是指含有白檀、沈香、龙脑等某种香的净水。此净水所含之香,依本尊、修法之不同而有异。

问:专修净土宗念佛的修行者,可不可以一边念佛,一边摇着转经轮?

答:完全可以。因为转动经轮具足很大的功德,若是一边念佛一边转动经轮,如此则可以说是福慧双修啊!《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大一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大劫中听闻三藏四续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 转动经轮所获得的功德实在是难以思议,若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身、口、意所有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与阎罗王同;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速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拔出苦海;转动亿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萨。我等导师释迦佛牟尼佛说:‘承此经轮威力故,一切善神护持、救护、解脱一切非时横死及痛苦,于子、财、享用、衣食、奴仆等无人能比。若言身语之善行无有超过此经轮力大者。’既然转动经轮有如是广大之功德,我等修行者又何必生这么多分别心呢?

问:学佛的人在屠夫家吃饭,双方会有什么罪业?屠夫的父母若是学佛者,那么能不能享用屠夫子女的供养?

答:一般守持清净戒律的行者是不会在造重恶业者的家中用饭的,尤其是杀业重的屠夫和妓女等。虽然在彼等家中用饭没有破失戒体,但是亦会为彼等恶业习气所障碍,若经常如是则在修行中会产生诸多违缘。彼等造杀业自然要感召杀之恶报。

屠夫之父母虽然可以享用子女的供养,但是作为学佛的父母当尽量地为子女行种种善行,修持种种功德为子女回向。子女孝敬父母是有功德的,但是彼等亦会依杀生而感恶果。所以孝敬父母和杀业的果报并存。

问:念佛用哪种念珠比较得利?

答:因为修法不同所以所用念珠也不同,修行念佛法门的人用红珊瑚、红玉髓、红玛瑙等红色的念珠最为相应。因阿弥陀佛在五方佛中位属西方,是以红色代表五智中之妙观察智,属于莲华部中之主尊,其法亦可归为怀业,故而用红色念珠比较好。

问:用念珠供佛了,最后自己还能用吗?

答:若是你已经发心供佛之物,日后自己又擅自取用,这是属于盗佛物,这已经在五戒篇中讲得很详细了。

问:供佛的水为什么要在下午撤下来?还有撤下来后如何处理?

答:我们修行佛法的人要上供下施,供佛以后的东西要布施给众生,让那些三恶道的众生和三宝结缘,所以要将供佛之后的饮食施食给鬼道和地狱的众生。另外,供佛要供新鲜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已经上过供的饮食一直供着,第二天要换新鲜的饮食来供才行。

问:在家居士能不能在家里施食呢?

答:可以。但是施食时必须要如理如法地按照仪轨进行,仪轨中所要求之一切观行都要做到,否则不是很好。

问:在念佛、念经、念咒、打坐时心中老是有妄想,如何对治这些妄想?

答:在修法中欲对治妄想,首先要从自己对佛法的信心着手。有的修行者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但是都不能对治妄想,其原因是自己对佛法根本不具足真实的信心,因此纵然费尽力气去修法也不得力。若对佛法没有具足基础的信心,则再简单的修法也都难以相应;若是已经具足信心,则当观察自己打坐的方法是否正确。一般汉地的居士都是不懂得如何打坐禅修的,他们在修法时不注重调心之关键,这样肯定是不能调伏妄想了。正确的修行方法是获得禅定的关键;若信心具足、方法得当,还不能获得清净,则原因有两种:一业障涌现,二非人干扰。若为业障涌现则应当修忏悔法,消除这些障碍禅定的业障。若为非人干扰则当修忿怒本尊以及超度和供护法等法,遣除如是违缘。

另外,欲令心清净而得禅定,在念佛、念经、念咒时当令自心专注于所缘之境,纵然有掉散、昏沉等出现,亦只需令心专注所缘境即可。昏沉时,心念向上观想所修之本尊。掉散时,使心念向下行观。

问:在家人能证悟空性吗?

答:能不能证悟空性,并没有一定的身份差别,而是修行者能不能获得证悟的契机和因缘。只要肯精进参悟修行,在家出家都能证悟空性,但是若不如法修行,证悟空性便成了妄想。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众生皆有佛性,只看能不能背迷合觉,参悟本源自性。能悟自性则纵然是下根凡夫亦能成佛,反之则纵是世间智者亦不能成道。

问:如何能更好地生起世俗菩提心来?

答:欲想生起世俗菩提心来,当具足两种条件。一、巩固的正信,二、无误地了解众生和自己的关系。

若没有对佛法生起真正的正信,则无论怎么做都难以生起世俗菩提心来,因信为一切法门之基,若不具足则一切修法无从谈起;若具足了基础的正信,则当着重了知众生和自己的关系。世俗菩提心的生起关键,是在于知道众生在无始劫的轮回中,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如果行者不能将这个关键悟通,那么对众生就不能生起真正的世俗菩提心来。而这个生起世俗菩提心的关键,是建立在对因果缘起等法的深信不疑上的,故了悟因果缘起乃是了悟众生皆是父母的根本。一个不深信因果轮回的人,自然不会相信有无始劫的轮回,也不会相信在无始劫中六道众生做过自己父母。越是深信因果缘起的人,他必然能了知在无始劫中,众生都做过自己的六亲眷属,因此才能生起报恩的心来,而行饶益众生的行为。

所以,世俗菩提心的建立,必然离不开对佛法的深信和对缘起法的了悟。

问:在寺院里护法的居士,能否将大雄宝殿里的供果擅自给其他居士?若这样做了,接受者和给予者有什么样的罪过?

答:在寺院里护法的居士是没有权利将大雄宝殿的供果擅自给他人的,这样做是触犯盗佛物的戒。而接受者在不知道对方是擅自作为的情况下,虽然接受了他给的供果,但并没有过失。若是清楚地知道对方没有这个权利,而自己却安然接受,则亦有同样的过失。但如果是寺院的出家僧众通过羯摩后,赋予了这个护法居士支配供果的权利,那么这个居士就没有过失。

问:有居士活着时喜欢诵《无量寿经》,他死后家人就将《无量寿经》一起葬在棺材里,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这样做是有毁坏经典和触犯三皈依戒的罪过的。三皈依戒的三条做持戒中就明文规定,皈依法后,凡一切经文法宝都是皈依弟子恭敬供养之处,哪怕是经书中的一张纸亦然。若是为了亡者生前的爱好就将经文同棺而葬的话,那么一个学佛的人自然也很喜欢佛像,为什么不敢把佛像葬入棺中呢?

问:很多居士将经文请到家中,却是束之高阁而不阅读,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我们恭请法宝回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闻思其中的法要。若是见到寺院结缘经书法宝,以贪心请回家中而不看的话是有罪过的。因为寺院流通经书法宝的目的,是要令有缘者通过读诵经轮获得佛法真实利益,而我们却以贪心请回然后就束之高阁,则样的做法导致法宝不能流通利益众生,当然有很大的过失了。

问:皈依三宝的弟子可不可以去看命算卦?

答:虽然找占卜者问吉凶并没有完全触犯三皈依戒,但若占卜者是搞牛鬼蛇神的大仙巫婆神汉等,则已经触犯三皈依戒。

在我们佛门中也有很多占卜之类的方法,若佛弟子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抉择,大可以通过佛法来问卜,不必去求助那些算卦者。

问:有居士认为在寺院做超度法会前,若是梦到自己亡故的亲人,就证明这个亲人需要超度。若没有梦到就不需要超度,关于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答: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亲人需要不要超度不是通过凡夫梦到梦不到来观察的,要想知道已亡故的亲人需不需要超度,当通过大成就者观察,或者是通过佛教中的各种占卜法来观察才行。虽然凡夫的梦境有一部分是有一些预示的,但是也不能依此作为观察需不需要超度的标准。

问:新受菩萨戒的佛子,若走在或者坐在老菩萨戒的佛子前面,这样犯戒吗?

答:若是这位新戒菩萨是以我慢心,不敬持菩萨戒多年的佛子,则此人已经触犯了菩萨皆的轻戒。(注:优婆塞菩萨戒和梵网经菩萨戒都有尊重耆德长老的这条戒,但所处位置和戒相文字有差别而已。)

问:在家人能给他人讲法吗?什么样的人有讲法的资格?

答:讲法并不局限在家出家,而是要看这个修行者有没有讲法的传承和资格。一个合格的讲法者,无论出家在家,第一条件就是自己必须通达佛法,还要经过成就者印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若通过印证,获得了成就者的嘉许,则可以给他人讲法。还有就是自己必须要有所讲之法的传承。

目前在汉地,无论在家出家都不注重这些,谁想讲法或写书都可以,所以目前在汉地的讲法者中,真正有讲法资格的人并不多。一般人认为出家人读过佛学院就是法师了,就可以讲法了,这都是错误的认识。读过佛学院也不见得就具足了能够讲法的智慧,也不见得他就通达了佛法,因此有没有讲法资格是要通过有修证的成就者来印证的。

问:现在有很多寺院在做超度佛事的时候,烧往生咒的咒文,这样做如法吗?

答:佛教的超度法中虽有烧咒轮的开许,但并没有任何经论中说可以烧往生咒超度亡灵,这样的做法没有教证依据,是不如法的行为,而且罪过极重。焚烧经咒不仅有毁坏经咒的罪过,而且还触犯了三皈依戒。

问:密宗有见解脱佛像,所见之人都能解脱,那么杀人犯、恶人、畜生见到可以解脱吗?

答:可以。很多见解脱佛像的殊胜功德在经论中都有说明,这一点我们无需怀疑。而且此生能见到这样殊胜的见解脱佛像,也是这些见到的众生因缘成熟了,所以才能有此福报。见解脱佛像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佛陀等应众生之因缘,而起大悲方便做的殊胜示现。凡能见到者,都是有因缘被见解脱像度化的有缘人。

问:为亡者助念送往生,什么办法最好最得力?

答:若有亲人朋友将命终时,最好能请一位有修证的成就者,为彼人做临终开示和中阴引导。若找不到具足成就的修行者,可以找那些戒行清净,通达教法的出家师父为亡者教授佛法,传授三皈五戒,断气后做如法的中阴引导。若实在是不具备上面的条件,则寻觅一位持戒清净的在家居士,为亡者作临终开示,令彼临终之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希求之心,而后教彼发心忏悔往昔罪业,教其念佛功德乃至名号,发愿求生彼国。命终后当依《中有救度解倒悬》的次第引导亡者,其他人可以为彼念佛。但参与助念之人必须要戒律清净,否则必会为亡者往生带来违缘。

另外,亡者所在之房间中不得有葱蒜等五辛之物,还有在房间中不得放皮毛之物。在亡者未断气时,就应当将亡者的身体摆成吉祥卧(头朝北、面向西、侧身而卧)。

问:佛堂中可否供佛塔?

答:严格来说一个如法的佛堂是必须要有佛塔的。佛陀身口意的所依处即是佛像(身之所依)、经书(口所依)、佛塔(意之所依),所以若一个佛堂没有供佛塔,则缺少了佛之意所依,如此则不为圆满。

问: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是平等的,那为什么还分四土?

答:有四土的差别,并不是说极乐世界不平等而导致的。之所以有四土的差别,这皆是往生彼国的众生自证的境界差别而导致的。没有证得果位的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后,由于他自己的境界不够的缘故,只能在凡圣同居土。而二乘以及等觉以下的圣人在方便有余土。等觉等大菩萨则在实报庄严土。唯究竟圆满佛道之佛陀在常寂光土。四土的差别是因为各自境界不同而相应现起的,所以非是不平等的体现。

问:作为居士要如何来护持道场呢?

答:护持道场当尽心尽力地护持,在道场中要严守戒律,如法取舍因果。真正的护持道场不仅要为道场做事,而且还要在道场中处处表现得如理如法,这样才是真正地护持道场。

问:想供养三宝,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如何做才能是更好的供养呢?

答:供养三宝有上中下三种差别。上等供养者,乃是以自己实际修持佛法证悟佛法的境界作为供养的。中等供养,是以自己身口意承侍三宝,为三宝做种种事而做供养。下等供养,是众所周知的金钱供养。若是不具备金钱供养,我们可以通过身口意承侍三宝行中等供养,亦或者以修证佛法而行上等供养。

问:诸佛成就佛果,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国土呢?难道佛还需要一个国吗?

答:佛国的现前并非是诸佛自己需要有一个国土,诸佛之佛国乃是诸佛悲愿和果地功德而现起的,可以说是为了度众生而需要有一个佛国。佛国的种种庄严,一方面是表佛殊胜,一方面是为了利益众生,令众生生起求生之心,故诸佛显现佛国种种差别亦是为利生而现起的。

问:吃寺院的饭,若不给钱的话,有无罪过?

答:若是自己实在是没有钱,不给也没有过失。但若是自己有钱,为占便宜而吃饭不给钱,则有罪过。

问:华藏世界与极乐世界是一还是二呢?

答:此问题当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若依胜义谛的角度来说,一切万法莫不空寂,莫不一体,生佛等亦无有差别。但若从名言世俗谛而言,二佛世界体虽为一,但所对众生之机缘不同,名言相中还是有差别,故是为二。

问:《华严经》中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么无情众生如何成就佛果?

答:事实上无情众生的安立,并非是宇宙中真有无情众生产生过,它的现起乃是有情众生在颠倒后,将本觉光明妙用迷为外境,而形成了一种虚幻假法。所以,无情本无生,何说成不成?有情若成就,无情自解脱!

问:如果说成就圆满大觉,需示现八相的话,那么密宗的即身成就圆满佛果,为什么没有现八相呢?

答:示现八相成就圆满大觉,并非是成佛必须的。现八相成道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现此八相。关于这一点请参阅《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密宗行者即身成就后并没有现八相,乃是因为此国非是他现教主形象的国土,若是自己有缘现教主相的国土,亦必然会现八相而显现教主之相。如《法华经》中龙女由供养龙珠而刹那得道,但并没有马上现成佛之三十二相,最后往南方世界现教主相而坐道场广转*轮。

问: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原是道。这句偈颂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在说无明和菩提自性本来不二,菩提自性者即是诸佛自性。无明本来是不离自性而有,非为自性之外别有无明,但无明本是自性妙用,凡夫众生颠倒不觉自性,因而称为无明,故说‘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原是道,此是说明修道不离日常生活中,不离行住坐卧。因众生一切日用施为皆是自性妙用的作用,若离此觉性妙用则身体只是一对死物,故行者若能在行住坐卧中体察自性,安住自性本觉之中,则不离坐卧即是道之本体。

问: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此句何解?

答:此句乃是在开悟见性后的保任境界。

[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是行者在明心见性后,了知佛性本自圆成,非从外来,非由修得。故而行者亦觉了一切心念妄想亦只是觉性妙用,心念起时只需不迷本性而安住自体,不随之流转即可,当以无修无作而行任运之道,即为无上修持,故说‘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前句乃是指心念的起落不过是自性妙用而已,后句是指在起落中不迷自性而安住。

[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此句乃承上句所表之境界而起之妙用。即是真正能现量安住自性之人,具足无边智慧禅定,由是可引发神通妙用,能降伏一切诸魔,令彼等皆归于正道之中。

问:在家人早上做早课,床上有小孩子,还可否继续诵经拜佛?

答:在家人作功课时,若做功课所在之处有人睡觉未起,念经当不得出声,拜佛无碍。

问:信愿持名念佛是成佛的因,但是末法时期想成就的众生,以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方法哪种最合适?

答:其实四种方法的合适与否,并不在于其方法本身,而是在于你自己掌握了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有信心。有人说末法时期只有持名念佛能得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说法也不尽其然。这是要观待众生之因缘的,不能单一从这些念佛的方法上说事。有的人适合以观入道,那么观想念佛的方法就比较适合他。有的人适合以止息入道,那么他就适合以持名和观像而修持。有的人已经明悟佛性,那么他就适合修持实相念佛。

问:学习净土宗念佛法门的人,是否能持大悲咒六字大明咒,这是否是夹杂?

答:夹杂与否主要是看你的行愿是否老是变来变去,若你持大悲咒等是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的,而且并没有影响自己念佛主修之法,那么就不算是夹杂。若是你持咒影响了你主修的念佛之法,这样就是夹杂。或者你一会儿修净土,一会儿又要修禅宗、密宗等,老是将自己的修法换来换去,这样也是夹杂。主修的法选定一个法门之后就不要老是换来换去,虽然偶尔修一些其它的法作为辅助,但并没有干扰自己之主修,则不为夹杂。

问:修行人持戒、诵经怎样与本性相应?

答:若欲与本性相应,则先当觉悟真心本性,觉悟自性后,无论任何时候皆当任运而安住即可。

问:什么是究竟法,什么是方便法?

答:明心见性即身成就之法为究竟法,方便引导次第而行之法为方便法。

问: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福德是否可以转为功德?

答:凡与出世间无为法相应所行的一切皆为功德,而与世间善心相应所行的一切皆为福德。若欲将福德转为功德,则必须要念念间将一切福德回向无上菩提,则即可将世间福德转为菩提道清净功德。

问:破根本戒之人能往生极乐世界吗?若不能,请问如何补救呢?

答:破根本戒者,若在一生中都没有发起真诚恳切之心,临终时亦没有忏悔自己所犯的一切罪业,是绝对不可以往生的。

净土宗之往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是:能发广大菩提心弘扬佛法,而且能得念佛三昧者,可以获得上三品的往生;中三品是:严谨守持戒律,且能精进念佛者,可以获得中三品之往生;下三品是:罪业深重或者破失戒律者,在临命终时,因缘成熟得遇大善知识开导教化,晓了人生苦空无常的道理,对自己所犯之罪业亦能真实认知,并且能发起真诚恳切之心忏悔自己所犯的一切罪业,如此再一心系念弥陀圣号,即可获得下三品之往生;

行者当知,破戒者临命终时能值遇大善知识提携教导,亦是夙世善根因缘成熟之故。若是非夙世善根深厚之人,则不能在临命终时值遇大善知识,亦不可能在临终之时头脑清醒而发起忏悔之心,称念弥陀之圣号。故说:‘破根本戒者,若从来无有发心忏悔自己的罪业,是绝对不可以获得往生的。’

虽然说净土宗有带业往生的说法,诸位同修当知:所谓带业者,是指在未学佛前造的一切罪业,虽然没有忏悔清净,但是仗弥陀之愿力和自己之念力相应,亦可以获得往生。而不是指学佛以后所造的破戒等恶业,不经忏悔就能往生的。故古德云:‘只带旧业不带新殃。’在前面愚僧已经说过,破戒人若想获得往生,必须要将自己的一切罪业忏悔清净,才可以获得往生。

又,欲忏悔者,当先识知自己所犯之罪相。若连自己破没破戒都不清楚的话,又如何能发起忏悔心来呢?‘知错’是忏悔的先决条件,如今之学佛者,大部分都执着一句佛号念到底,认为学习戒律都是夹杂。于是乎,这些所谓的学佛者,经常造作破戒之罪业而不恐惧,因其未有学习过戒律,所以不知什么是破戒,什么是守戒。例如:说僧过恶之罪,几乎每个居士都会触犯此种罪业。若修行者一旦造下了‘说僧过恶’这种口业重罪,若没有发起四对治力而猛烈地忏悔,则必定不可以往生的。如《无量寿经》云:‘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学佛者若造了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重罪若没有忏悔清净,阿弥陀佛是不会来接引的。说僧过恶所造之罪业要比五逆罪都严重得多。如经中记载:‘一次大梵天王问佛,世尊,若有人说僧过恶,其罪如何?佛言,大梵,出佛身血,其罪如何?大梵天王言,世尊,此罪极重乃属五逆之罪。佛言,大梵,若有人说僧过恶,其罪胜过出三世诸佛之身血。’诸位同修试想一下,出一佛之身血已经是五逆重罪了,若谤僧、说僧过恶者,相当于无数个五逆重罪。犯一个五逆重罪就已经不可以往生了,更何况犯无数个呢?所以说:‘犯说僧过恶之罪,若没有发至诚恳切心忏悔,纵然念再多的佛号,也是不可以往生的。’又如《赞僧功德经疏》云:‘世尊亲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诚不妄。宁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捻杵碎其身,不应一念嗔恚心,谤毁如来净僧众。宁以吞大热铁丸,宁便口中出猛焰,不应戏论以一言,毁骂出家清净众。宁以利刀自屠割,残害支节毁肌肤,不应戏笑调凡愚,何咒打骂苾刍众。宁以自手挑两目,宁于多劫受生盲,其于习行离欲人,不应恶眼而瞻视。宁毁精舍及制多,宁焚七宝舍利塔,勿于僧中出恶言,诽谤如来清净众。毁塔之人自堕落,经无量劫受诸苦。好说众僧短长者,自堕亦引无量众,是故智者善思量,勿于僧中起轻慢。善自防护口业非,莫谈此持彼犯戒。若一恶言毁沙门,当堕泥犁受极苦,从地狱出得人身,即招聋盲瘖哑报。世间多有愚劣人,谈说僧尼诸过恶,因兹堕落恶道中,永劫沉沦没苦海。大悲世尊礼大众,尊敬和合大德僧,诸佛尚自致殷勤,何况凡夫轻慢众。’这段经文已经把‘说僧过恶’的罪相讲得非常清楚了。希望诸位同修于僧众名下莫造恶业。经中又云:‘破禁比丘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最下犯禁破戒僧,供养由获万亿报,是故世尊赞胜因,天上人中受尊贵,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这是说:哪怕是破戒僧,也具足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在家人亦不得说其过失。

若破失了根本重戒,事后很快能认识到了罪过的严重性,然后发起了真诚恳切之心,精勤地修学忏悔法,一直到忏罪验相(即于境界中见到种种瑞相,或者在修忏悔期间,有很殊胜奇特的梦境出现,这都属于忏罪之验相。)出现,若罪业忏悔清净后,应精勤念佛,这样还是可以获得往生之成就。

至于破戒后如何补救?其实只有修忏悔才能补救,除此之外再别无他法了。

修忏悔的方法有很多。如:诵《楞严经》《普贤行愿品》《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等经典。也可以念修某些咒语忏悔破戒之罪,如,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咒、楞严咒、往生咒、准提咒等咒语。或拜三十五忏,也可以将破戒重罪忏悔清净。在诸多忏悔法中,有两种忏悔法最为殊胜:一者发起殊胜菩提心,二者证悟空性。当菩提心刹那生起之时,一切罪业皆可消除。一刹那证悟空性时,一切罪业也随之摧毁。总之不管修学哪种忏悔法,都必须要具足四种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厌患对治力、返还对治力、现行对治力),方能将罪业完全清净。

下面略讲一下四对治力。(一)所依对治力:即是行者修忏悔所依之本尊形象,以及所依之经书等;(二)厌患对治力:即是修忏悔者,必须要认知自己所造之罪,并且对自己所造罪业发起了追悔莫及之心,也就是说要具足悔过之心;(三)返还对治力:即是发起不再造这样罪业之心,修忏悔若无有这样的发心,则罪业不能清净;(四)现行对治力:即是实修忏悔法的实际行动。修忏悔法时,必须要专心致志,不能东张西望地修法,也不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念咒。若这样散漫地修忏悔法,纵然经历无数阿僧祗劫也不能将罪业彻底摧毁。

另外,若欲忏悔罪业,还有一种很快很殊胜的忏悔法,这个方法就是:发起忏悔心而造佛像。按照佛陀所说,若能如理如法地造一尊佛像,这样便可以很快清除一切罪业,诸如破金刚、大、小三乘共戒、或五逆十恶等一切重罪,皆可消除。

另外,造破戒罪若是时间很久都没有忏悔,则以后想忏悔都非常地困难,因此若有触犯戒法当马上修忏悔法,不可拖延。

问:我在斋日守持斋戒,结果没有持住,请问后补可不可以?

答:若是无有受过八关斋戒,自己也无有在佛前自受,则不属于破斋戒,无有罪过。若自己已受菩萨戒,或者在斋日时在佛前自受八戒,而后若无有守住戒法,则属于破戒。如此则有破斋戒之罪过,当精勤修忏悔法。经中记载:在过去九十一劫时,有一居士破失八戒,一直未有忏悔,命终堕落到了地狱,世尊说:此破斋戒人,只有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时才能从地狱出来。所以破斋戒者当修忏悔,后补虽然有持戒之功德,但是不可以免除破戒之罪的,故应当修学忏悔法而做补救。

问:听您说‘吃自己供给佛的水果,是触犯了支分盗戒。’请问如何忏悔呢?后来把钱补上行不行?

答:我在五戒中已经讲过,供佛的食物最好是以菩提心布施出去给其它众生,这样符合上供下施的意趣。但若普通的佛子,以恭敬心为求加持故而将撤下来的供品食用,则不犯盗戒。但若以贪口欲之心食用,则是犯盗的支分罪。若是灌过密宗顶的佛弟子以及菩萨戒弟子,则当发菩提心,将供品念咒加持后,施与其它非人众生。

若是受持五戒的佛弟子以贪吃之发心摄持,而食用自己供佛之食物,则即触犯了盗的支分罪。若触犯了支分罪而不懂得忏悔,将来必会因此罪业堕落恶道。因自己发心供佛的物品,从自己发心供佛的那一刹那起,这些水果物品已经成为了佛物,非是自己的东西了。所以若是供完佛后,自己以贪吃之发心私自取用就是触犯了盗戒的支分罪。

再者,供品被供到佛前之时就成为了佛物,既然成了佛之物品就有护法神来守护,若自己因贪嘴私自享用供品,此时就会令护法神不欢喜。佛虽然没有执着心,也不会不欢喜,但是护法有守护佛物的职责,所以会令护法不喜。

那么犯了这样的过失如何忏悔呢?其实愚僧在前面已经讲过忏悔的方法了,用前面所说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忏悔的。

问:家中不信佛的成员,在到了节日的时候都要宰杀鸡鸭等来庆祝。如果我们劝导无用,而且也阻止不了他们的杀生行为。而此时强行去阻止就会发生家庭矛盾,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理?是由他们去呢,还是强行拿这些生命去放呢?

答:世间之人愚昧无知,每逢过年过节皆要宰杀生灵以做庆贺。孰不知这样已经造下了极重的杀业,将来定会遭受很可怕的果报。有些居士家里的人不信佛,在过年过节时仍然会杀生。若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做为居士首先应该要耐心地劝导他们,若是劝导无效,也不要太过强行阻止。若觉得强行阻止也不会发生很大的矛盾,而且自己也真有能力阻止得了,那么也可以去强行阻止。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阻止,还要硬去阻止,这样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烦恼。所以没有能力阻止家人杀生,或者虽能阻止,但会发生很大的家庭矛盾,若是这样的话,就不应该去强行阻止了。应该发心给这些众生念经念咒念佛号等,而且自己以后还要悄悄地多放生,为那些被自己家人宰杀的众生回向,以多放生而来弥补家人所犯的过失。

问:信佛的未婚居士,如果选择了不信佛的人做伴侣是否会影响自己的修行?是否应该放弃。

答:未婚的男女居士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最好要选择同是修行的人,这样修行就会违缘少一些。若自己已经选择了不学佛的人做终身伴侣,也不必要去放弃,你可以慢慢将他(她)度入佛门,不过这需要耐心和时间。

若对方是信仰外道教法的,那就应该放弃。受了三皈就不可以和外道同住同修。

问:在家居士供的佛像很多年不供了(因为有障碍)送回寺院可不可以?

答:完全可以的。现在很多居士的家人都不信佛,有的因为供佛而产生烦恼。行者当知,修学佛法不在外表而是在内心,若我们内心中对佛菩萨有很大的信念,就是没有在家里供佛也是很好的佛子。若是自己家里虽能供佛,但是对佛菩萨没有很坚固的信心,这样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佛子。所以学佛的人要注重内在的修持。

若是家人不同意在家里供佛,我们可以不供佛像。在每天作功课时,只要发真诚心观想供养就可以了。若想拜佛时,也可以通过观想而拜佛,所以供不供佛像这要取决于自己的条件允许不允许了。

若已经在家中供佛了,后来家人烦恼而不能继续供下去,则应当将佛像送到寺院里,让僧众将佛像结缘给有缘的同修道友皆可。

问:在家居士带的护身符在晚上忘记了摘掉,若带着护身符行夫妻淫欲之事,是否有罪过?

答:在家居士若是带着护身符与妻子或是丈夫行淫欲,这样是属于触犯邪淫罪的支分罪。不仅是护身符,若是夫妻在有经书、佛像、加持物等处行淫欲,为触犯邪淫之支分罪。这在《俱舍论释》里有明确的教证。

问:在家里擦佛像时,不小心把佛像碰掉地下打碎了,这样是否有罪过呢?若有如何忏悔?

答:在无意中把佛像打碎了,这样是一种小的过失,并没有很大的罪过,因为是无意的,而非是有意为之。只要生起自责之忏悔心就可以消除这个罪业了。若是故意打碎开过光的佛像,则罪过无量无边。已经触犯了三皈依戒。

问:受了在家菩萨戒的居士,有时忘掉了半月诵戒,怎么办?

答:在家菩萨戒居士必须要每半月诵一次戒,若忘记了诵戒是有过失的,当念修忏悔法。

在菩萨戒中明确规定,凡已受菩萨戒之佛弟子,必须要隔半月诵一次戒本,佛陀的目的是让受戒者在每半月中,以戒律检讨对照一下自己是否于戒行有所亏损,另外也是为了令受戒者熟悉一下自己所守的戒律,这样能帮助行者守护戒行。

问:现在有些居士有‘大仙’附体,会给人看病和算命,我们学佛之人是否应该相信?

答:被鬼神附体的现象古今皆有,而且被附体者也会因此有一些小小的功能,诸如看病、算命之类的功能。这些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但是我们学佛之人不得去崇拜它们,若是学佛的人去皈依这些鬼神等类的众生,就直接触犯了皈依戒。

对于这些鬼神附体的现象,佛教虽然承认它们(鬼神等类)的存在,但是学佛之人不可以去依附归投它们。

现在有很多居士在家里供大仙的牌位,这样已经把皈依戒完全破掉了。皈依佛后就不可以再去皈依天魔、外道、鬼神等类,亦不可以供奉外道鬼神之像。因此已经皈依三宝的人,在家里供养大仙的牌位等,是为破失三皈戒体。

问:佛像和大仙牌位供在一个佛堂里行不行?这样是否使大仙也皈依了?

答:身为居士本来就不可以供养这些所谓的‘大仙’之类的鬼神,更何况把这些鬼神之类的‘大仙’和佛供在一起。把佛和‘大仙’供在一起有很大罪过,而且也会受到护法神的惩罚。不仅破失三皈依戒,而且还有轻慢佛的罪过。

再者,若是清净持戒的居士最好都不要去供养‘大仙’的地方,若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了,最好要念三皈依忏悔。

问:念佛、念咒坐在地上念可不可以?是否必须要上香?

答:坐在地上念经念咒是可以的。佛陀在世时诸弟子皆是在荒山野外,也没有床座,都是坐在地上进行禅修的。若是有条件上香的话,当然是上香供佛后再念经念咒,这样是非常好的。若是在没有条件上香供佛之处,可以通过观想来做供养,然后就可以念经念咒了。

问:受了在家菩萨戒以后,可不可以做鱼肉等菜?可不可以去买鱼和肉等?在家居士皈依好几个法师获得了好几个法名,可不可以任意选法名用?

答:在家人虽然入了佛门,但是身为一个未有远离俗世的人来说,买菜做饭等是在所难免的。在戒律中是允许菩萨戒居士给家人买肉的,买肉是不犯菩萨戒的。至于买鱼,若买死鱼是可以的,若是活鱼则不可以。对于法名的问题,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问:念《地藏经》可不可以在家里念?若可以的话,在半夜子时可不可以?

答:佛陀的经典除了《瑜伽焰口》和蒙山外,至于其它的经典,只要具足恭敬心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念的。《地藏经》在家里念是完全可以的。若是不具足恭敬心,在什么时候念功德都不是很大。

问:在家居士能否给斋主做佛事?能不能给人皈依?

答:具足给他人皈依权利的人,必须是出家具戒僧众,居士没有入于僧数,故不能给人皈依。就是出家人给他人皈依,也须要具足一定的资格,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给他人皈依的。一个出家人若不通达戒律,则不可以给他人皈依,不能作为他人之皈依处。出家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家人呢?

出家人给他人做佛事,能起到超度的作用,是凭着自己所受持清净具足戒之功德,而为他人做祈福或是超拔等佛事的。在家人连沙弥戒都没有守持,又如何能给他人做佛事呢?若是发清净心为他人念经,不是为了名闻利养,可以帮助他人念经。但若是以做佛事赚钱,则有很大的罪业。纵然是出家人做佛事,也须有戒律清净的五个比丘,或是比丘尼组成的僧团,才可以给他人做佛事,才能起到佛事所应有的作用。只有戒律清净的僧团,才能具足超度或是为他人祈福的能力。在家人没有具足戒德,用什么来给他人做超度或是祈福呢?这样的在家居士是非常不如法的,他们已经违背了佛陀的教诫,披着佛衣诓骗众生之钱财,将来必定要堕落地狱。

若是这些给他人做佛事的居士,都已经证得初地以上的菩萨果位,那么这样的居士是可以给他人做佛事的。若是自己义务给他人做助念,或者是诵经祈福等,这种是有功德的。

愚僧前面所说是指那些专门以做佛事赚钱的居士,其实这些人也不具足居士的资格,做为一个如法的居士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些专门以做佛事赚钱的居士,实际上是我们佛教的败类。

问:居士可不可以还‘寿生债’?有病的居士打表还债可不可以这样做?

答:今生病多的人是因为夙世的杀业所致,既然是由夙世杀业而导致今生之病苦,那么岂能由打几张‘寿生债’的表就可以还清吗?这种做法完全是迷信的做法。所谓‘还寿生债’的做法是从《禅门日诵》里来的,实际上这些荒唐的做法,并非是我们佛教原有的,而是古代汉地的一种民间习俗,一些寺院为了迎合世人的心态就沿用了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便被收录在《禅门日诵》里。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能消掉业障的。今生病多的人只有多多放生,修忏悔法,才能将夙世杀业忏悔掉。

所以做为一个居士应当明了这个道理,不可以做这些荒唐颠倒的事情。

问:已经录佛号的录音带,后来为了录法师所讲的法义,把佛号的带子给洗掉了,请问这样有没有罪过?

答:这种行为是没有罪过的。如果你用已发心专供录制佛法方面的录音带,去录制世间法的东西,这样就有过失。因已经发心将录音带供养了三宝,再用其录制非佛法的东西,则已经触犯了盗戒。若是录制法师讲法的法语,则不会有罪过。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成语名称以瞽引瞽成语拼音yǐ gǔ yǐn gǔ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