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佛教与民间节庆(二)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4 09:26:13
浴佛节与泼水节

  浴佛节与泼水节

\

  根据佛典记载:佛陀降诞时有“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圣尊”、“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佛教为纪念佛陀的诞生,于是在每年的四月八日举行浴佛法会,“佛诞日”也就称为“浴佛节”了。  浴佛法会前,在坛场内设置浴佛亭,饰以香花绿叶,亭内设浴佛池,池内盛满由甘草等煎制而成的香汤,池中安置悉达多太子像。当日,大众于诵经礼佛后,一面反覆唱诵浴佛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一面以杓舀香汤水浴佛。  浴佛的目的,除了纪念佛陀诞生之外,主要意义是藉着浴佛来净化自己的身心,并仗此功德,发殊胜愿,回向一切智海。  在中国寺院浴佛的习俗于汉末便已盛行,如《三国志.吴书.笮融传》载:每浴佛日,设饭布席于路者,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足见浴佛法会之盛大。到了南北朝,后赵君王石勒,曾于佛诞节亲往佛寺浴佛,为儿发愿;宋孝武帝也在大明六年四月八日“于殿内灌佛斋僧”。浴佛节的庆祝活动在历代君主的护持带动下,流行广远。  佛诞节另一盛大的“行像”庆祝活动,就是用装饰华美的车子载着佛陀圣像巡行城市街衢,供民众礼拜植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据载:北魏皇帝常立于御门楼观看寺院举行的行像,并散花致礼。  佛诞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佛教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台湾,每个寺院的庆祝活动多彩多姿,接引不少的民众参与。在南传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认为佛陀成道及涅槃日与佛诞日在同一天,将此日定为国定假日,称为“卫塞节”,隆重举行“浴佛”及“行像”的纪念法会,并且还有互相泼水祝福的庆祝活动,是一项全国性的民间节庆。  尤其在斯里兰卡,卫塞日是最伟大的庆祝节日,当日活动的盛况超过其他佛教国家。每当卫塞日来临,佛教徒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插挂教旗,绘画佛陀历史或本生事迹。政府放假两天,以便人民前往寺院礼敬供养三宝,持戒闻法;并禁止杀生和贩卖饮酒;有时还特赦,释放囚犯。公私营电台全日播放佛教特别节目,例如:说法、诵经、佛教音乐、歌唱及佛法演讲或辩论比赛。政府总理及重要官员和外国贵宾等多有贺词。此外,佛教徒亦多涌向佛教胜地朝圣。佛寺和民间有多种娱乐,如音乐、歌舞、杂耍、电影等。僧侣则日夜说法和念诵守护经。更有人发心在都市和乡村的行人道上设置茶水及饭食,施与往来行人。佛教徒在卫塞日前后,也流行寄赠印有佛经偈言及佛教图画的精美贺卡,互相祝福庆贺。  同属南传佛教的云南傣族人,更把佛诞日前后三天或五天当成是他们“新年”的大节日,称为“泼水节”。傣人认为泼水表示送旧迎新,将水泼在身上犹如洗去尘垢一般,能给傣族人带来平安,消灾去病,五谷丰收,所以在这一天他们会走村串寨,互相泼水祝福,彼此洗尘。  节庆期间,一大清早,人们便洁身沐浴,青年们更是梳妆打扮一番,欢喜地带着采集的香花到寺院,将花供佛或者编织成花塔,又在寺院围墙以沙聚为宝塔,每户人家都要堆上几个,塔顶插上绑着彩纸的竹枝,据说这是为死去的亲人祈祷。大家围塔席地而坐,聆听寺内的僧侣诵经,有的人家则藉此机会追悼亡者。  中午时分,根据佛教“佛诞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之说,人们将浸泡香花的清水,倒回木头的龙身里,一股清香芳郁的净水则从龙口渗出,喷洒在佛像上,用此来浴佛,然后再纷纷舀起洗过佛像的水清洗双眼,祈求保佑;接着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彼此泼水以示祝福,并走到街上,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水嬉戏,泼水声、欢笑声、鼓声、锣声交织成一片,达到泼水节的高潮。  傣族人的泼水节虽是属于他们的传统节日,但其节庆日期与庆祝活动的方式,其实与浴佛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浴佛节”在傣族称为“泼水节”,是傣族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庆典。盂兰盆节与中元普渡  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之义。此节日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的流传。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说是梁武帝,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缀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献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了。  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主要在供佛、供僧以报父母先亡。但是到了宋代,民间的盂兰盆会却与道教“中元地官节”合一,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如此,则更着重在超度亡灵、祭祀祖先上,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了。盂兰盆会性质也因此由“孝亲”变成了“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原以盆供佛僧的,却改以盆施饿鬼了。  此习流传至今,“中元普渡”已是民间七月的主要祭典。中国人“崇鬼”、“畏鬼”又“谄鬼”,不敢直呼鬼名,故以“好兄弟”称之,而且认为农历七月一日是地狱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届时饿鬼们会从地狱释放到人间来,直到七月底才又回到地狱,因此又称七月为“鬼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饿鬼到处游荡觅食,人们为避免饿鬼的加害,就天天杀猪宰羊,广设宴席以普施鬼魂,于是又造成无数生灵成为人们刀下、嘴边的牺牲品。民间这种残暴不仁、奢侈浪费、虚荣不实的恶风,便在七月普度的大拜拜中形成。  佛教为导正民间不良习俗的作风,以提升信仰层次,除了积极发扬盂兰盆节主要的供养三宝、孝道敬祖精神,将七月份定为“孝道月”外,也配合节俗举行“瑜伽焰口”、“三时系念”等,普济十方一切幽灵、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的佛事法会,并藉此素食代替荤食、慈悲普济、庄严隆重的气氛,接引更多人,获得更多社会人士的共识和参与,以达改善民间杀生、浪费的“普度”风俗。  佛成道日与腊八节  “腊”,在我国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名称。“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因为岁末,农作物收藏完毕,处于农闲,人们出外打猎,用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为“腊祭”。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人们要祭祀祖先及司啬、昆虫等八种神,以祈求丰收和吉祥,故称“腊日”或“腊八节”。  依北传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佛是在腊月八日成道,后世佛弟子为纪念这富有深意的日子,一般寺院都会严备香、花、灯、涂、茶、果、珍馐供佛,并举行诵经等法会活动,称为成道会、成道节、佛成道日、腊八会、法宝节。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陀成道纪念日更和传统的腊八节相互融和而大大的流传起来,成为我国春节前的一个重要节日,称为“小年”。  寺院在纪念佛陀成道的活动中以煮“腊八粥”供佛及分飨信众为整个法会最受欢迎的行事,也是佛教深入民间信仰的最直接助力。据佛典记载:佛陀出家后,先修苦行,历时六年,形销骨立,后来发觉苦行非究竟之道,便决定放弃。当他来到尼连禅河边,由于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此时有一牧羊女见状,以粥供养佛陀。佛陀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沈思,于十二月八日悟道成佛。僧众为纪念此事,特仿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于该日以“诸果品、五谷煮粥”供佛,称为五味粥、腊八粥或佛粥。  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飨之信徒,或分送至檀那家,佛教徒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惯逐渐广传至民间,到了宋代,已成为我国民间习俗。腊八也由佛陀的成道节日转化为综合节日,腊八粥自然也成为节庆食品了。  到了清代,喝腊八粥更为盛行,据《燕京岁时记》载,清之际,每逢腊月初七晚上,就在坤宁宫支起能盛百十来斤米料果品的大锅,通宵熬煮,香气弥漫,令人垂涎。又雍正时,每逢腊八节,在雍和宫内设大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诵经祈福,再把腊八粥分赠给王宫大臣品嚐。民间也争相仿效,阖家聚食,馈送亲里。  现今寺院大都遵循往例,取新鲜谷、果,如花生、百果、红枣、栗子、香菇等混合熬制,大量供应信徒取食。因此,在佛陀成道日,一般的民众也会到寺院礼佛上香,吃腊八粥,祈求平安吉祥。  可见佛教藉此饶富兴味的吃粥方式来纪念佛陀成道的事迹,不仅联络了寺院与信徒间的道情,接引了不少信徒,更影响了民间的传统风俗,使节令庆典增添活泼热闹的气氛,为民间节日蕴涵了佛教平等慈爱的崇高精神。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