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从出生到降魔成道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29 09:33:47
一、诞生与出家二千五百年前,印度北方的释迦族已建立了迦毘罗卫国。当时的国王,姓乔达摩,属刹帝利种,名净饭王,娶天臂城国王的女儿为妻,名摩耶夫人。夫人四十五岁那年,在蓝毘尼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据《佛说灌洗佛形像经》载,太子在四月八日降诞,诞生后不久,即行走七步,举右手说:“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传说摩耶夫人在蓝毘尼园生下悉达多太子后的第七天便辞世,从此,太子便由姨母摩

  一、诞生与出家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北方的释迦族已建立了迦毘罗卫国。当时的国王,姓乔达摩,属刹帝利种,名净饭王,娶天臂城国王的女儿为妻,名摩耶夫人。夫人四十五岁那年,在蓝毘尼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据《佛说灌洗佛形像经》载,太子在四月八日降诞,诞生后不久,即行走七步,举右手说:“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传说摩耶夫人在蓝毘尼园生下悉达多太子后的第七天便辞世,从此,太子便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扶养长大。悉达多从小虽宴居宫廷,但种种富贵享乐的生活并没有染污他的清明宿智;人生苦乐,生命来去的问题,反而不时触动他敏锐多感的心灵,使他经常潜心于一种超乎哲学的宗教思索。有一天,太子出城郊游,先后在各个城门遇见佝偻老叟、命垂病患、出殡死尸等震慑人心的悲惨景象,这番机缘,让他深刻憬悟到无法掌握的变异人生,原来一切是无常的、是苦的。最后,太子遇见一位仪容祥和的出家修行者,被他出俗脱尘的气质所感动,兴起无限崇敬,恭敬的问道:“请问你,你是甚么人?你为甚么要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呢?”  “呵!你要问我这个吗?我告诉你,我是离开家庭束缚的沙门,我厌离老病死的苦恼,我为了要求得自由解脱的大道。众生,没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没有人能逃脱瞬息万变的无常,因此,我才出家来做沙门。我没有甚么可以忧愁,也没有甚么可以欢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够获得不生也不灭,达到冤亲平等的境地。  “我,没有财欲也没有色欲,终日隐居在山林寂静的地方,断绝世间名利的关系,没有‘我’的观念,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没有净秽的选择,也没有好丑的分别,在市镇或村庄上乞食,滋养这假合的色身。  “遇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我就设法为他解救,我没有希望别人报酬的心理,更没有求功德的念头。我只觉得众生的苦恼都应该让我一个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众生,还有谁呢?”  太子听沙门的话后,满心欢喜的说道:“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思想,远离一切欲念,寻求解脱的境界。同时,我也有救度众生的愿力,只是我还没有懂得怎样去作,今天幸而遇到你,我仿佛见到黑暗的世间上一盏明亮的灯光。”  太子说罢,再看沙门,沙门忽然不知跑到那儿去了。  太子以为这是过去诸佛来点化他的,他即刻决定踏上修行之路。悉达多太子为了寻求自由解脱的境界,实现救度众生的愿力,必须割爱辞亲,放弃王位。有一天,太子终于向净饭王恳求允许他出家修行,净饭王难过万分,不愿答应。  二、参访明师  在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那年,悉达多太子毅然决定动身求道,他在夜半唤起御者车匿,骑上白马,疾驰出宫,离开迦毘罗卫城,踏上修行的路途。黎明时分,到了罗摩村,悉达多自行剃除须发,现出沙门相貌,并命令车匿自行返宫,代他向净饭王表明自己为了救度众生解脱烦恼,出家求道的心志。  首先,他到了毘舍离的苦行林,向薄伽婆仙人求法。随后到王舍城的一处森林中,追随数论派仙人求学解脱之道。在苦行林中,悉达多看到来自各地,形形色色的苦行者:有的披着草衣,或身穿树皮而立;有的卧在泥中,或裹尘而坐;有的裸体曝晒在炙热的烈阳下;有的一手举起或单脚站立,甚至赤身躺在荆棘堆上或铺满铁钉的木板上;还有一些节食者,一日一米或一周一粒,或断食一个月,乃至长达三个月以上,使肉体饱受饥饿的痛苦煎熬。这些苦行者,认为透过对肉体与精神的折磨,最后可以达到生天的目的。面对这些苦行者的种种修行方式,太子心中感触良深,但他认为求生天界并不能真正解脱烦恼,因为天福享尽,仍旧要堕落五趣。于是,离开苦行林,继续寻师访道。  当时王舍城附近的修行者,最普遍的修行法,不是苦行就是禅定。所以,悉达多离开苦行林后,转而追随阿罗逻迦蓝与郁陀迦罗摩子两位修习禅定的仙人。悉达多很快获得精深的禅定成就,还受到两位仙人的赞赏,并希望他能留下来指导自己的弟子。可是,悉达多发现禅定固然可以获致难得的轻安和快乐,但那只是暂时的,无法彻底解决人生的苦恼。  三、六年苦行  于是,悉达多继续到离王舍城外更远的盘荼婆山修习苦行和禅定。后来,又到尼连禅河边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尝试各种更为艰困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禅悦为食,风雨无阻。  在以前净饭王派遣王师追赶太子的时候,留下憍陈如等五人随侍太子,但太子当初跋涉在途中,各处参访,早就和他们五人分开。现在太子进入尼连禅河边的森林修行,憍陈如等听到这个消息,都从各方赶来,和太子共同修习苦行,并供太子随时差遣。  日复一日,度过六年苦行的悉达多,肉体虽然能承受各种困苦,但内心仍无法彻底克服烦恼,使心地清净,于是毅然放弃苦行,带着消瘦羸弱的躯体,走到尼连禅河沐浴,洗净身上的汙垢,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而逐渐恢复体力。  憍陈如五人见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大为惊奇,他们以为勇猛精进的太子已经退失道心,因此不愿再追随左右,可是也不想回释迦国,于是转往西方波罗奈城外的鹿野苑修行。  四、成等正觉  悉达多恢复体力后,就在菩提树下以柔软的草叶铺在座上,一心正念的端坐,并立下誓言:“若不成正觉,不起此座!”从此,默默的思索解决生死的问题。传闻,就在这种不可思议的甚深思惟中,掀起了天摇地动的景象,蛰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诸魔女来引诱扰乱禅定中的悉达多,但是太子丝毫不为所惑。魔王又派遣众恶罗刹来胁迫悉达多,投掷各种利刃兵器,但是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动的太子金刚座前,却如花瓣般一一散落,不能伤害太子。  降伏恶魔以后的太子,志愿更加坚固,心中更加平静,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心灵澄清不染,终于在一片清朗的夜空中,目睹明星,豁然大悟。成就佛果的悉达多,自内心道出赞叹的话语:“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悉达多彻底觉悟了生命的真谛,成为人间的佛陀。  佛陀所彻悟的道理就是缘起,然而众生种种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真实微妙的道理。佛陀慨叹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相违,不易被世人接受,因此认为宁可永入涅槃,不转法轮。据载,经过众梵天三次诚心劝请,希望佛陀怜悯世人在无边生死海中受苦,慈悲垂教世间,佛陀于是离开伽耶山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怀着一颗救济众生的大悲心,开始度化众生。

\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5日...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