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什译《中论》遭遇索达吉堪布改版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29 09:31:24
核心提示从《法华经》到《金刚经》到《心经》到《中论》……从音频到网页到出版的书籍,事实多次证明,改经是索达吉堪布的惯用手法,并且已经熟练到随手拈来。索达吉堪布在《中论》的讲解中这样说:鸠摩罗什翻译的呢有些地方稍微有一点差错。那么堪布所谓的“差错”是什么呢?有如下几个案例:第一、堪布把罗什大师译文“无我我所执,是则为稀有”

核心提示

从《法华经》到《金刚经》到《心经》到《中论》……从音频到网页到出版的书籍,事实多次证明,改经是索达吉堪布的惯用手法,并且已经熟练到随手拈来。

索达吉堪布在《中论》的讲解中这样说:

鸠摩罗什翻译的呢有些地方稍微有一点差错。

那么堪布所谓的“差错”是什么呢?有如下几个案例:

第一、堪布把罗什大师译文“无我我所执,是则为稀有” 改成了 “无我我所执,见者亦未见”,

第二、发挥自智慧,“堪布自称要按鸠摩罗什大师风格” 补译了偈颂 “坏成共有者,云何有坏成?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不禁要问:罗什大师是什么风格?莫非托梦于堪布?这是要秀与什比肩的汉译水准吗?)

第三、罗什译本中“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的偈颂被改成了 “若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

同作为佛陀弟子,我们当然希望索达吉堪布改经只是一时头脑发热犯了错,但是从《法华经》到《金刚经释》到《心经》到《中论》……从音频到网页到出版的书籍,事实多次证明,改经是堪布的惯用手法,并且已经熟练到随手拈来。

读堪布的讲记注疏、听堪布的讲经开示,简直像在读一部部佛门版“狂人日记”。这样说并非要针对堪布本人,毕竟汉传四众历来敬重堪布为弘法做出的努力,若非事关重大,谁也不愿意臧否一位有公众影响力的大德。但是,“法华义辩”牵出的种种改经和妄议汉传佛教的铁证,让人不得不说,堪布确实做错了,而且错得严重,错得令人堪忧!改经、轻慢古德、自赞毁他、有错不改,堪布的做法违背了一个佛弟子的本分,并且在汉藏佛教间造成了不利于佛法传承的广泛而负面的影响。因此,其中最直接问题——“改经”,必须再度重申。

堪布给伟大译师的“献礼”——逢什译就改,遇什译便批

索达吉堪布一面赞叹着罗什大师的丰功伟绩,一面却毫不留情地信手改经。很难想象罗什大师在堪布心里究竟是什么地位,但是,在汉传四众弟子心目中,鸠摩罗什大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译师,更是龙树菩萨的传承人,是般若中观正见在汉地最早、最直接、最完整的传递者。当我们在顶礼罗什大师,在读诵、受持、书写其所译大乘经典时,一如亲炙龙树菩萨亲教,一如亲见本师释尊圣貌。

如果要谈传承,鸠摩罗什大师对于龙树中观的传承是最为清净的。罗什大师在翻译龙树菩萨传记的时候,离龙树菩萨圆寂只有一百年。从时间角度来说,相对越接近古圣的年代,意味着传承越清净。这是一个通常情况下十分值得参照的原则。

《高僧传·慧远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论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不妙哉!”

我们知道,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遥闻鸠摩罗什大师入关,十分仰慕,修书通好;而罗什大师读到慧远大师《法性论》后,发出此等由衷赞叹。两位大师在佛法上的互通有无(这才是真正的僧赞僧),足见汉土本具的大乘气象与传来的大乘佛法间有着天然的相契相应,而罗什大师佛法见地的高超圆满也足见一斑。在罗什大师传译般若经典前,汉地流传较多的是小乘经典,而随着大师集中译出并传讲大乘经典后,般若法义得到了汉地四众的根本接受,大乘佛法在汉土真正打开了局面。

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是天台宗的诵本和宗依,《金刚经》则是禅宗的诵本和印心经典,《中观论颂》则是三论宗立宗的核心经典……鸠摩罗什大师不是一位普通的译师,而是开创局面的圣贤,他的传译决定性影响了汉传佛教的走向与底蕴。作为汉地中观的开局之人,罗什大师对于般若中观体系的抉择是位同诸佛的。同时,大师也是当之无愧的“八宗共祖”的传承代表人,如果没有罗什大师准确的传译,龙树菩萨成为汉地“八宗共祖”的因缘恐怕也不会具足。

面对这样一位传承清净、功勋卓著、当之无愧的佛法大师,一贯重视“传承”的索达吉堪布的态度让人匪夷所思。他讲经所到之处,几乎是“逢什译就改”;充分享用罗什大师的翻译成果,却只依片面根据,夹枪带棍地说大师的翻译有问题,可谓“逢什译便批”。即便为自己改经罗列了许多理由,可事实就是反映出堪布无视于汉传佛教的历史进程,无视于同样是佛陀教法的汉传佛教的清净传承。

汉地四众拍案而起于堪布“以藏统汉”的盲目威信和对汉传佛教的轻慢态度,同时也担忧堪布在主观矮化汉传的同时,事实上也在矮化藏传。堪布动用藏传译本改动汉传经典的偏举与膨胀,会把藏传佛教的整体形象带入深沟、带入狭境,而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埋下实际隐患。这里可以举个跟《中论》相关的例子。

藏传佛教的大成就者麦彭尊者著有《中论释》,索达吉堪布把它翻译成了汉文。尊者原著是藏文的,原著所用的《中论》也是藏文译本,所以不可能出现轻慢汉传的情况。但是索达吉堪布在翻译时,并不是把文中所注解的藏译《中论》亲自翻译成汉语,而是直接用了罗什大师的译本。使用古译,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堪布真正使用的,是“索改版罗什大师译本”,并且照例只在全书前言里轻描淡写作几句说明,而在正文里并没有指明。并且,在文中既用了“罗什大师译本”的名义,在全书的封也上只写了“麦彭尊者著”和“索达吉堪布译”,完全就没有提罗什大师的名字。

这样的结果会使学人产生什么感觉呢?一看著者译者,会以为从《中论》原文到麦彭尊者释文都是堪布翻译的。再一看内容,《中论》的汉文颂词标明是鸠摩罗什大师译,但再仔细一读,有些偈颂跟罗什译本有根本出入——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奇怪组合?麦彭尊者的释显然是藏传佛教的旨趣,但《中论》的颂词写着罗什大师的名,却已被擅自改动了正文。如果说是藏传的《中论》,这明摆着又是汉传《中论》的大结构。请问,堪布这番译书到底要做什么?既轻慢汉译经典,在藏传的传承上也显得不伦不类。而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事实上还拉着藏传佛教普遍尊重的大德麦彭尊者一起挨骂名,麦彭尊者必因此种行为而尘覆光暗。轻慢他人祖宗,还损了自家祖宗的脸面,这哪里是尊重传承呢?这是里外兼黑啊!

不敢动藏,大胆动汉

在很多汉地信众的眼里,索达吉堪布就是藏传佛教的代言人,是永远正确的圣严。但是,在狂热的声音之余,我们也听到了不少了解汉藏佛法的修行人公允的、尊重基本道义的声音。

比如,一位密乘修行人就指出:“作为一个懂得礼貌的公民都不会随意过问其他人的家务事。只要是正常人,怎么会贸然出手去篡改其他语系佛教的佛经呢?再则,稍有良知者,在篡改他宗佛经错误被指出以后,一定是慌忙去道歉,哪会说出那样奇怪的话语呢?”

这只是基本的做人准则,甚至还不是什么高深佛法,可是为什么到了堪布这里就全然失效了呢?

\

稍观堪布的弘法,便不难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收大量汉地佛弟子,名为讲藏传,多讲汉地经典;

第二、标榜密乘、密意、窍诀,实际上讲的多显教,多用最著名汉译本;

第三、对于汉地佛弟子,擅用先扬后抑、假赞真贬的手法,赞密毁显,扬藏抑汉;

第四、以藏译经典和传承之名,妄改汉译经典,却仍冒用汉地祖师之名。

这跟跨界投机的做法有什么两样?

什么是跨界投机?就是当前社会两头讨好、追名逐利、个人出头的速效秘诀。比如书法家在自己圈里不谈书法水平,而表现自己的宗教深沉;而在信仰圈里,宗教人士不谈信仰修为,却处处显示自己书法艺术的能力。因为展现的是其他的才能,自家圈里无人能够评判,便一家独大成了专家,充满了心理优越感和功成名就的机遇。这种手法如果用在佛教里,很有可能就是对着不懂藏传的人标榜自己的藏传传承,对着不懂密宗的人标榜自己的密宗修为。

在堪布学习佛法的藏地环境里,大家都是敬畏传承、敬畏经典的。所以,熟人遍布的环境是没有堪布“发挥自智慧”的空间和可能的。但是,如果是面对汉地的信众,或者说汉语系佛教界,环境就完全改变了。虽然堪布主要身居五明,但多数面对的是汉地信众膜拜渴求的眼神,而不是传统习惯和道友眼光。对于堪布而言,少了藏传佛教传统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多了各种游走的便利和空间。

面对不懂藏传的汉传弟子,不必讲藏语,他人亦不知其在母语环境中的真实修为;面对眼中放光的汉传弟子,即便汉语不过关,弟子亦宽容大度不会计较,便可轻松蒙混过关;面对好奇密法的汉传弟子,大众皆知的佛法常识在神秘包装下,成了“密意”“上师窍诀”,各种现象在“加持”“示现”的光环下足以让汉传弟子迷醉到不分四维;面对汉传弟子,密法、上师瑜伽的法门可以被公然当成“驭人”的筹码而不用担心被人揭穿。总之,围绕着神坛的是目中不再有别人的信众,堪布只需把“神”的形象示现好,那么无论是改经还是“复兴八宗”,汉地信众便只会叫好,不会质疑。

\

显然藏传是不能乱动的,但是面对既不懂藏传又对汉传佛教了解不足的汉地佛子,堪布有了充分大胆的跨界因缘,汉传佛教的传统就不再是传统,只是为我所用的道具。需要的时候用一下鸠摩罗什大师的名字,不需要的时候就信口开河贬损几句、改几句偈颂。可是,堪布认为藏有传承、汉无传承,却只对汉众讲解不伦不类地讲着不藏不汉的“汉传经典”,这里有无以汉乱汉之嫌?

不少堪布的弟子为其上师辩护:堪布讲汉传经典是为了让汉地信众不要忘了汉传佛教。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当然要随喜赞叹。但是,已经拿着改过的汉译经典、念着汉人听不懂的藏文传承在讲授,已经处处在贬低汉传佛教见地,贬低汉地祖师成就,为什么还要美其名曰“唤起乡土情怀”?先贬低完你的祖宗,再嘱咐你“不要忘本”,从而换来千恩万谢,堪布就是这样慈悲对待拜倒其足下等待救度的汉地信众的吗?

转自禅林网

注:原文较长,为便于快速阅读重点内容,有所节略!

查看更完整内容,请关注禅林网微信公众号,阅读7月22日内容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