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24 09:25:39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云守端禅师,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禅师披削,往参杨岐方会,经点拨而开悟,遂拜杨岐门下。守端禅师初次拜见杨岐,向杨岐说偈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杨岐笑而趋起,守端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向杨岐咨询之。此时正好年关,杨岐问:“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守端答:“见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云守端禅师,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禅师披削,往参杨岐方会,经点拨而开悟,遂拜杨岐门下。守端禅师初次拜见杨岐,向杨岐说偈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杨岐笑而趋起,守端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向杨岐咨询之。此时正好年关,杨岐问:“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守端答:“见。”杨岐曰:“汝一筹不及渠。”守端大吃一惊,问:“意旨如何?”杨岐答:“渠爱人笑,汝怕人笑。”守端大悟。守端在杨岐面前卖弄,受到了杨岐的嘲笑,说他还不如年关在庙门口卖艺的人,因为卖艺的人能够让人捧腹大笑,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守端虽有明珠,却不示人,只能偷着乐,并不能让众生受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守端还有我执妄想,明珠本来存在,不需要关锁,随时随地都可以呈现在世人面前。守端自认为明珠要揩抹之后才能发出光芒,照破山河,这是违背了南宗禅即心即佛的“顿教”宗旨。

  《宗鉴法林》是一本介绍禅宗公案境界的书,作者集云堂以某一具体公案为例,然后再对此公案进行解说,之后再附上历代禅师的悟境,以此说明公案的作用。《宗鉴法林》举“舒州白云守端禅师”语云:

  白云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众:眼在鼻上,脚在肚下,且道宝在什么处?良久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朝崔护诗《题都城南庄》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说,人事虽非,场景仍在,大自然的风韵是永恒的。守端在《宗鉴法林》拟举的上堂语,向大众指出,乾坤之内,宇宙之间的宝藏藏之于秘山,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去刻意觅求,因为宝藏就在每个人的身上,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即使人事已变,宝藏就像桃花仍然没有变化,仍然坦然面对春风。所以最后守端禅师借用了崔护诗中的两句来指明佛在心中的象征意义。林闲遁禅师评判守端的公案曰:“神仙初不住西东,只在空蒙紫雾中。灵迹深知不可觅,拟相寻即隔千峰。” 宝藏佛性只是在空蒙紫雾中感觉到的,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我们不可能真的寻觅到,但是能够体会到。《宗鉴法林》载拳石沃对守端禅师公案的理解非常独特,他说: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

  这首偈诗仍然不是拳石沃的创作,它的真正创作者是宋代理学大师程灏,诗名《秋景》。在这首诗里,形容了秋天的壮观景色,清澈的溪水流淌过碧绿的山峦,与湛蓝的天空和透明的溪水融为一体,这不就是秋高气爽的大好时节吗?在这个好日子里,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光十色,将世俗红尘都拒之门外好几十里,人们关注的就是那悠悠的白云和满山的红叶,尽情地享受每年一度的秋季硕果时光。《秋景》一诗,一直在影响着后人,凡是评论秋天的诗,第一个就是《秋景》。民国期间,景德镇艺术家邹文侯专门根据此诗,创作了新粉彩山水瓷版。版面高38厘米,宽25厘米,绘全景山水。画面左侧危石陡峭,一坡临江,坡上古木参差葱郁,丛林中有一篱园,园中茅舍数间,江水清澈泛有一舟,舟上梢翁持竿,一旁坐着一老者与之对谈。中景山色苍翠,云雾缭绕,群鸟翱翔。远山迷蒙,天空留白,右上方题的诗就是《秋景》。而拳石沃借助于这首诗,仍然是在境界上作功夫。所谓功夫在诗外,透过清溪、碧山、空水的组合,说明宝山就在大自然中,隔断红尘,白云红叶,不也是人事虽非,依旧秋风吗?其最终还是要说明,实现与大自然一体的最高境界。

  拳石沃是临济第三十六代传人,从他的对公案的理解和作诗偈的水平来看,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禅师身上除了有临济宗风的大机大用,直指人心的犀利禅风之外,在他那里又表现了浓浓的人情味,而且还有更多浪漫主义的色彩,禅机禅境到了他的手上,无疑又多了一味。他的诗偈,不仅有紧扣原意的特点,而且还能够评论得恰到好处,虽然有的是他信手拈来,或者借用他人的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所有表达都是更有诗意的境界,而且还有独自的新意,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切说明拳石沃的文学素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他本人就是一位文学细胞非常多的才子。在明末清初的时代,大量文人才子逃禅进入佛门,拳石沃是不是这种人,因其生平事迹不清楚,尚不能断定。但是通过分析他的诗偈,我们也可以猜测他也许就是逃禅者之一,像他所作的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细腻的描写,可能在他未出家前就已经具备了这些特点。而且正是由于他的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描写与细腻的感受,使他的作品和思想进入了禅宗的典籍,被后人记录下来,使我们能处处感觉到其人的存在,感觉到活泼泼的禅的灵光闪现,感觉到禅者那种自在无碍、悠闲洒脱的境界,使人与自然在这里达到了圆融的和谐统一,从而为白云禅师的这则公案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