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不会偈——法眼文益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08 09:36:43
不会偈——法眼文益  会与不会,与汝面对。  若也面对,真个不会。  品析: 文益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会么?”那僧人回答说:“不会。”文益禅师因而作了这首偈子。对“不会”,文益禅师有深刻的体会,他老师地藏桂琛就曾如此间过他,他也说:“不会,”桂琛禅师说:“不会最亲

不会偈——法眼文益

  会与不会,与汝面对。

  若也面对,真个不会。

  品析: 文益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会么?”那僧人回答说:“不会。”文益禅师因而作了这首偈子。对“不会”,文益禅师有深刻的体会,他老师地藏桂琛就曾如此间过他,他也说:“不会,”桂琛禅师说:“不会最亲切。”所以这个不会,一方面是佛教所说的“无明”,另一方面,可也是禅宗见道的“安身立命”处,真是“菩提即烦恼”的又一种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参悟的入门捷径啊!

  “会与不会,与汝面对”,会与不会,是人们对某个事物理解的过程,没有理解,当然“不会”,理解了,当然“会”。但理解与不理解,与本体精神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不理解,明天可以理解嘛。理解了,不会给精神本体增加什么;没有理解,也不会给精神本体减少什么。理解与否,只是精神本体功能一时的状态而已。所以禅宗对“会”与“不会”,并不作为衡量见道与否的标准。只有你看穿了“会”与“不会”背后的“那个”,才能从“会”与“不会”的思维陷阱中腾跃而出。所以“若也面对,真个不会”。这首诗偈,强调的是“面对”,而不是“会与不会”。

成见

  有位学者,特地来到南隐禅师这里请示什么叫做“禅”。

  禅师以茶水招待客人。杯子已经满了,但禅师仍继续将茶水注入杯子。眼看茶水不停地往外溢,学者实在忍不住,就说道:“禅师!茶已经溢出来了,请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禅师趁机说道,“你心中满是学者的看法与想法,如不事先将自己心中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性与苍天

  一天,南泉禅师去问寰中禅师:“什么是人的本性?”寰中禅师回答说:“苍天,苍天。”(人的本性就像苍天一样容阔辽远)

  南泉禅师不解问:“我没问大师苍天,我是问什么是人的本性”。

  寰中禅师说:“我以经回答了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要唠唠叨叨的!”

  南泉没有领会寰中禅师话中的深意,拂袖而去。

  生活需要艺术,凡事直奔主题,有时不免太过乏味。

  你着急了吗?(这就是人的本性。)

一与三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次向雪峰义存禅师说道:“有拄杖子吗?向你化缘一支拄杖子。”

  雪峰禅师慷慨地回答道:“我有三支拄杖子,你拿一支去好了。”

\

  玄沙禅师惊讶地说道:“每个人都只有一支,那你为什么却有三支呢?”

  雪峰禅师解释道:“三支有三支的用处。”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道:“是即是,我却不如此用法。”

  雪峰禅师问道:“那你作么生用呢?”

  玄沙禅师答道:“是三是一。”

  此时,轮到雪峰禅师不以为然,他道:“三是三,一是一;三不是一,一不是三;是三是一,是一是三。此事如似一片田地,一任众人耕种,大家无不靠此为生,是一是三,你怎可只说是三是一?”

  玄沙禅师道:“你凭什么说是一片田地?”

  雪峰禅师用手在虚空中一画,说道:“看!这就是一片田地!”

  玄沙禅师道:“是即是,我不这么说。”

  雪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玄沙禅师道:“那是各人的事,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雪峰禅师问道:“既然人人如此,为什么跟别人借拄杖子,何不用自己的拄杖子呢?”

  玄沙禅师下一结语道:“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当来的则来,当去的则去,用一支拄杖子助他,莫用三支拄杖子累他!”

  禅宗说的拄杖子,应该是人人本具的清净本性,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不可说一,岂能说三?你无,我夺却你的,你有,我就给你;禅师与禅师之间,只是一来一去,一去一来,何必分别二三呢?

不着相

  景岑禅师长沙人,是南泉禅师的弟子,由于谈禅论道,机锋敏捷,同道们均尊称为“虎和尚”。

  有一年仲秋,景岑禅师与仰山禅师一起赏月,仰山禅师指着天空说道:“这个大家都有,只因无明,不能充分使用。

  景岑禅师不以为然地道:“既然大家都有,怎么会没有人充分使用?恰巧今天机缘会合,这大好明月,正在等你使用,试试看!”

  仰山禅师道:“那是很有趣味的,用一用月光,请法座先试试看!”

  景岑禅师毫不客气,奋身跳起来,踢倒仰山禅师,仰山禅师非但不生气,反而赞歎道:“真像大虫!”(后来大家都称景岑禅师为“岑大虫”,亦即虎和尚)

  又一次,景岑禅师游山归来,至门口,仰山禅师问道:“禅师什么处去来?”

  景岑禅师回答道:“游山来!”

  仰山仍然追问:“游什么山处来?”

  景岑禅师道:“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迎山大为赞赏道:“大似春意!”

\

  景岑禅师道:“也胜秋露滴芙渠(荷叶)。”

  仰山禅师最初说吾人心为皎月,只是云遮月隐,被无明烦恼矇蔽了心灵,景岑却说一切在于个人,只要有禅,就能云飞月显,仰山请他利用一下月亮,景岑立即将他推倒,意思是在禅月交辉之下,还要你多言?一句“真像大虫”,意即禅能静能动,禅力犹如狮虎。

  景岑由外归来,仰山问他到哪里里去,“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这说明了禅人来去,顺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说是“春意”,难道“秋心”不好吗?这就是禅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尚有一诀

  了堂真觉禅师是京都大和人,十七岁出家,二十三岁参于上野报恩寺大源宗真禅师而大悟,并嗣其法。四十岁时为参禅访道,就渡海拟来中国,当船出发不久,进入大海时,突然碰到台风,风急雨强,满船乘客都惊慌失措,感到大难临头,唯独了堂禅师端庄打坐,口中并念起“或漂流巨海,龙雨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其安定自若的音声影响全船的人心,皆不约而同地镇定下来,甚至有人跟他同声唱和观音圣号,其音响彻云霄,比风浪声音更大。当船平安地抵达鹿儿岛时,全船一致尊称了堂禅师为“活佛”。

  了堂禅师接引学人常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机用。有一天,一位学僧前来请示洞山五位诀(五位诀即:一、正中偏;二、偏中正;三、正中来;四、兼中至;五、兼中到),了堂为其详解尽析之后,问道:“会了吗?”

  学僧回答道:“非常谢谢老师,会也!”

  了堂禅师又道:“已经会了,那很好,可是五位诀以外,尚有一诀,不知会也不会?”

  学僧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了堂禅师道:“这一诀你千万要记住,就是你若到别处去参学,不可向人说从我这里听了五位诀的说法!”

  了堂禅师一生最赞赏达摩祖师,常赞曰:

  “叉手当胸是什么?梁王不识老胡禅;

  廓然无圣止谛语,无限灵光照大千。”

  “不要随便做传声筒”,的确是做人处事的一诀,谚云:“是非只为多开口。”蒋经国先生曾有一例,他说: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重庆,初传是一架飞机,再传十一架飞机(是和十音近),三传九十一架飞机(与就是一架音近),传言误会,良可畏也。道的会意,如人吃蜜,甜度自知,言说不能尽意,“廓然无圣止谛语”,即此之诀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