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8-06 09:31:53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法门皆用止观。有人误会,止观属于天台,不是的!佛法不外止观。修止,是成就定的方便;修观,是成就慧的方便。定慧二道是佛道。所以,各宗各种修行法门,皆修止观。止是止诸恶,就是所谓「诸恶不作」;观是修于慧,就是「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佛道。文殊师利菩萨在维摩诘经上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其实就是止观。所谓不善不生,是止诸恶;善法不灭,是修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

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法门皆用止观。有人误会,止观属于天台,不是的!佛法不外止观。修止,是成就定的方便;修观,是成就慧的方便。定慧二道是佛道。所以,各宗各种修行法门,皆修止观。

止是止诸恶,就是所谓「诸恶不作」;观是修于慧,就是「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佛道。文殊师利菩萨在维摩诘经上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其实就是止观。所谓不善不生,是止诸恶;善法不灭,是修诸善。

如果念佛知道修止观,对你有很大好处。心中生烦恼的时候,马上知道念佛,就是修观;念佛,烦恼就下去,就是修止。所以,一声佛号是止观双运。 在世间起贪心的时候,不要教它起现行,赶紧提起佛号,至诚恳切念佛。念佛,智慧就清朗了,贪心就下去了,这是止观双运。

起瞋恨心,要发脾气的时候,你先念几声佛,念佛号以后,瞋恨心就下去,这就是止观。起瞋恨心,知道念佛,是慧;经过念佛,瞋心消灭,是定。这是定慧二道。

如果大家知道用这个法门,在世间很方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先念佛,总教它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样你可少造多少罪?没有罪业因缘,就不受苦报。

世间作恶之人,如果知道念佛,他恶就会停止,可惜他不知道念佛法门。所以大家回去,见人,劝他念佛。你可以自度,也可以度人,自度度人,称为发菩提心。希望大家在社会上,时刻注意到,如果能感化他,任何人都知道持戒念佛,社会就安宁幸福了。

实在说起来,阿弥陀佛就是止观,一切诸佛皆不离止观,因为一切诸佛,定慧二道具足。初修的时候,当然修止观。修止得定,修观得慧。

大家知道,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定,修行方便在于止;无量光,就是慧,修行方便在于观。

\

怎么知道十方诸佛,皆是定慧具足呢?释迦牟尼佛为了要度众生,独赞阿弥陀佛,这是要使众生标心有在,不令他的心散散漫漫。大家知道,无量寿、无量光是阿弥陀佛,可是一切诸佛,没有「有量光、有量寿」啊!皆是无量光、无量寿。

或者有人说:「经上不是说,有的佛的光,有大有小?有的佛,光照八尺,有的光照一由旬,有的照千由旬、万由旬。唯有阿弥陀佛光照无量。」

这是随众生心分别,不是佛光有所分别,众生心有净有秽,感佛光有大有小。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的光也是无量,可是在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心秽,见佛之光只照八尺。

实在说起来,一切诸佛皆是无量光、无量寿。怎么知道呢?因为一切诸佛同一法身,一即一切,所以光寿皆是一样。

可是,同一法身出报身、化身。报身固然也是相同,因为证报身就是证法身;化身不同,所以,有的佛现的光有量。譬如说,天上的月亮是一个,你要是用一盆水,它现的影就大一点;用一杯水,它也现影,就小了。应众生之心,才有光大光小,不是诸佛有分别,众生根机有分别。

所以我们知道,无量寿,其方便就是修止,定具足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其方便就是修观,慧具足就是无量光。

大家知道这个道理,要知道惭愧心,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现的光小,是我们众生心所感。我们知道是我们众生心所感,就应该惭愧涕零。如果,一旦你把秽心变成净心,心净则佛土净,那释迦牟尼佛的光,也同阿弥陀佛无量啊!

所以我们念佛,要持戒念佛,要仗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止诸恶、修诸善。诸恶止到究竟处,就是佛的究竟涅槃;诸善修到究竟处,就是佛的无上菩提。它的下手功夫,不过是你时时刻刻修止观。

修止观的方便处,就是在世间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忘记念佛的名号。所谓「打蛇打七寸」,修行也是一样,「化丈为尺、化尺为寸」,掌握它要领的地方,就一切具足了。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掌握在何处呢?就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提得紧,至诚恳切,就掌握住了。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