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标题

《禅七》读后

来源:大悲咒快诵网作者:时间:2019-07-29 09:45:32
一般认为禅宗的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因为禅宗主张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祖师就说过担水劈柴皆为妙道,行住坐卧皆是禅定,所以在禅宗那里,禅是活泼泼的,禅是不可说的,一个禅字看似将人坠于云云雾雾之中,不得其法。其实,禅宗的禅虽然没有定式,但也不是无章可循。古来祖师大德都重视禅的修习,使用各种机锋棒喝,目的还是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让人解悟,桶底脱落,得大自在。晚唐百丈禅师制定清规,要学佛之人通过坐禅

一般认为禅宗的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因为禅宗主张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祖师就说过担水劈柴皆为妙道,行住坐卧皆是禅定,所以在禅宗那里,禅是活泼泼的,禅是不可说的,一个禅字看似将人坠于云云雾雾之中,不得其法。

其实,禅宗的禅虽然没有定式,但也不是无章可循。古来祖师大德都重视禅的修习,使用各种机锋棒喝,目的还是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让人解悟,桶底脱落,得大自在。晚唐百丈禅师制定清规,要学佛之人通过坐禅来体会佛法,得到解脱。禅七就是禅堂学习者的功课。所谓禅七是指在禅堂的修习者以七天为一期限坐禅,通过若干组期限,经过严格有序的修习训练之后,最终提升自己的境界,达到一个新的认识起点。在佛教界里,禅七也称为“打七”,一般通常是在每年的下半年举行,特别是在冬至日前后,最为常见。

在禅堂里打七坐禅做功课,古来就已成为一种制度,也形成了禅堂的一套规矩。但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遍布各地的寺院里,这套禅堂规矩到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由于种种原因,不仅坐禅者不多,懂法式的人更少。可喜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云居山方丈一诚老法师关心禅七,在他的主持下,江西佛学院出版了《禅七》一书。

\

一诚法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年轻时就矢志出家向佛,曾经亲近当代著名高僧虚云大师,对佛法尤有证悟。他老人家长期在江西弘法,领导僧徒坚持农禅并重的生活,知见正、功底深,使江西云居山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模范丛林,云居山真如寺的禅堂也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样板,前采学习参禅打七者甚众。

作为禅宗门人,就是为了“照顾话头,念佛是谁”八个大字在忙,但是要参透此八个字,禅七则是帮助证悟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一诚法师一生没出佛门,坐禅解悟是他的日常功课之一,他对佛法有透彻的了解,由他来讲述禅七的内容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禅七》是一本介绍怎样坐禅的著作,它把禅堂的摆设、法器的运用乃至到禅修的规定与步骤,都用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作了详细的解说。,翻阅这本内容丰赡,切实可用、图文并茂的大书,我们可以看到从打七到消生死假的一系列过程,甚至同一寺院里因身份不同的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监香、巡香等人,手中拿的香板的角度和姿势都一一标出,像这样具体而详细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也不是禅门一般人所能写出的,更非教外学者所能及!

\

当前中国佛教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一诚法师作为中国佛教的领袖,以振兴佛教为己任,面对规矩不彰、道风不纯的情况,他把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看成中国佛教盛衰兴亡的根本内因,强调“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是中国佛教协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转型时期,保持佛教数千年不变的独立品格。”一诚法师在书前赋诗:“禅七一书振道风,世尊拈花示本心,迦叶破颜微笑事,正法眼藏续传灯。”不仅体现了禅七在中国佛教禅宗的意义所在,而且对中国佛教未来也指出了方向。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包含了多项内容,念佛坐禅是僧俗两界的本分事,《禅七》作为佛教界打七坐禅的教科书,给广大佛门人士提供了一个解脱证悟进路的模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修并重和农禅并重传统的具体体现。人们通过有序的禅七进修活动,更上一路,实修实证,既增长了正信,又严肃了道风,也使佛教的教制建设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当前中国佛教协会已经将“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写入章程,强调佛教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激励佛教徒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法赖人弘,人才建设决定整个中国佛教界的去向。禅七对培养人才,提高佛教徒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必不可少的,禅宗的法脉也将因此长存不衰,保持数千年不变的独立品格。所以,《禅七》一书的出版是有多重意义的。(信息来源:摘自《世界宗教研究》)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恻隐之心,...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